学佛问答

怎样理解「佛不度无缘之人」?




  问:佛氏门中不度无缘之人,那么我们的罪,傲慢、自私、愚昧、无知,佛菩萨一开始为什么不把它给清除掉?只留有善的,没有恶的,就不会弄至如今种种痛苦的业及果报,因为世人大多数因无知而犯罪,他们可能并不是故意的。

  答:你问的话没错,可是你也知道佛氏门中不度无缘之人,什么叫无缘?不接受!佛教你不接受,佛讲的你不肯听,这叫无缘。所以我们天天接触到佛法,是不是有缘?不见得;真正有缘,你在这一生决定得度。你在这一生没有成就,你跟佛天天见面也无缘,这个道理要懂。一个是不相信的,一个是相信但不肯依教奉行,这都叫无缘。

  不见得我们天天在佛堂,天天在读经,就以为我们很有缘,不见得!我们也是看到这种情形,所以细心去观察,去检讨,为什么过去学佛的人,实在讲得度的多,成就的多,现在学佛的人成就为什么这么少,原因到底在哪里?从前的人有根!接受过基础的教育,现在的人没有,这个不能够小看,不能够疏忽。

  我们想想佛教当年,世尊的这些弟子,世尊灭度之后,这些弟子向四面八方传教,并不是选到中国。诸位要晓得,佛教到中国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一千年,佛教才到中国,距离太远,传到我们这个地方很慢。但是传到中国之后,佛教在中国就生根了,真的是很不可思议。像个植物一样,移植到这边来,这里水土很好,很适合它,所以生根、茁壮、开花、结果。

  历代修行成就的人绝不比印度人少,只有比印度人多,没有比印度人少的。这是什么原因?其他那些国家地区,佛教统统都没有了,在现在这个时代,我们可以说都已经衰微到极处,已经没有了。我们中国在这一百年,纵然再往上面推,还可以推到五十年,这一百五十年,中国佛教也在衰退。衰退到今天好像也没有了,只有形式,没有实质,也就是学佛的人很多,真正依教奉行的人很少。

  佛法修学,基本的修学科目,诸位要知道,是《十善业道经》,哪个人依《十善业道经》来修?《十善业道》,我讲得很清楚,是佛法的根,像盖大楼一样,是地基、基础,你没有基础,这个楼就盖不成了。我们没有认真去学《十善业道》,《十善业道经》里面讲得很透彻,这是佛自己说的。人天法,在六道里面你能够得人身,你能够得天身,你将来能够往生天上;声闻小乘、菩萨,一切佛法,到无上菩提,都是以十善为根本,没有十善,一切佛法就没有了,没有根!

  那十善的根又是什么?十善的根是《弟子规》。《弟子规》是家教,不是学校教育,学校不上这个课程的。这个课程以前没有课本的,怎么学的?父母教的。小孩出生三、四个月,你看他眼睛他会看,耳朵他会听,他已经在接受教育,那叫扎根的教育。所以父母在小孩,虽然是婴孩,在孩子的面前都不敢随便,一举一动都要守礼。为什么?教小孩。

  真正有爱心,明白人,教小孩的时间还要提前,提前什么?怀孕的时候就开始教,怎么教法?你看文王的母亲,这历史上有记载,周文王的母亲,胎教!文王是从胎里就受教育。母亲怀孕的时候,眼不看恶色,就是不好的东西不看,不好的音声不听,不好的话不说,影响胎儿!中国人讲胎教是有历史的,不是随便说的,周文王的母亲就是用胎教。现在谁懂得?现在哪个做母亲的能这样爱护她的儿女?所以人一定自爱才能爱人,自己不知道自爱,那有什么法子!这叫迷惑颠倒。

  所以过去学佛,他的家教都好,都受过很好的家庭教育,《十善业道》他很容易接受,很容易落实。我们现在对这个为什么感觉得这么困难?我们家教失掉了,所以十善业道就变成很困难,很不容易接受。而十善业道是根,你看我们净宗,实在讲不仅是净宗,只要是佛法,一切诸佛修行、教人的方法,总的指导纲领就是净业三福。佛讲得很清楚,这三条是「三世诸佛,净业正因」,三世诸佛是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你要想学佛,你就要接受这个指导。

  三福三条,第一条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。你们想想这四句,前面两句是不是《弟子规》,后面两句是《十善业道》?根本的根本,基础的基础。你要不在这上认真努力修学,你学佛学一辈子都不能成就,只可以说在佛门里结个善缘。古德讲「一历耳根,永为道种」,阿赖耶里头种个佛的种子,这一生当中不可能成就,这个要知道。所以《弟子规》跟《十善业道》是比什么都重要,我们要起大楼先要把地基做好,不能不在这上下功夫,道理在此地。

答香港参学同修(第6集)2005/5/13


如何理解「佛不度无缘之人」?

  :佛为调御丈夫,又说佛不度无缘之人,请问二者是否矛盾?

  :不矛盾。什么叫无缘?他不接受,佛很乐意帮助他,但是他不能接受,这叫无缘。他说「我很想接受」,是很想接受,我也相信他有这个心,但是他有业障,业障障住他不能接受。

  这个业障是什么?经典里面常讲的三重障,有这三重障就没有法子,佛度不了他。这三重障是傲慢、嫉妒、贪欲,我们在《华严经》前面学过。

  只要有这三种障,诸佛菩萨亲自来教他都没办法,不但不能帮助他提升境界,讲一切经,他听不懂!所以过去老师教学,对同学不一样,老师教学生,他看到学生,有的学生可以教的,有的学生不能教的,他看什么?看这个学生业障厚薄。业障薄,很轻的,可以教,多教一点;业障很重的,不能教,就不教了,就让他随着大众一起听好了。

  我们年轻的时候跟李老师学经教,我们这个班是经学班,学讲经的,二十几个人,老师对我们这二十几个人每个人态度不一样,有的同学很严格,有的同学,老师很客气,像对待客人一样。那时候我看到纳闷,老师对同学怎么会这样?被他看出来了,有一天他把我叫到房间里面,告诉我这个事情。

  他说真学的、真肯干的,可以打、可以骂的,打了骂了他还感恩的,这个要好好教,要认真教。那个不能教的,说他几句脸就红了,那你就晓得不能再讲,讲了结怨,那就随喜功德,让他来旁听,能听多少算多少是他的,种个善根而已。我们才明了!

  所以老师教学生,看学生什么?看学生诚敬,我们讲尊师重道。对老师的诚敬就是对道业的尊重,有十分诚敬心,你教他九分,你还对不起他,他能接受十分,你只给他九分,对不起;如果他只有两分尊重的心,你教他三分,那就多余的,那一分他接受不了。

  这是古时候世出世间法老师教学的原则。所以绝对不要以为老师表面对他恭敬他就欢喜,不是的。恭敬就没有傲慢、没有嫉妒,他障就轻了,这个学生要帮助他。没有恭敬心,换句话说,他这三重障很严重,你教他没用处,他不能吸收、不能接受。并不是老师对学生有厚薄,不是的,老师完全看你能接受多少。

答香港参学同修(第108集)2009/1/16

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