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起心动念不能随顺自己的意思,为什么?自己意思全是错误的。佛在经上讲得很好,我们要相信,佛说“你在没有证得阿罗汉果之前,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”。这话说得好!你什么时候证得阿罗汉果,你可以相信你自己意思没有错误。
阿罗汉叫正觉,菩萨是正等正觉,佛是无上正等正觉,所以阿罗汉才是正觉。我们纵然觉悟,叫邪觉,不是正的,是邪知邪见。把自己邪知邪见当作正知正见,把诸佛菩萨的知见当作邪知邪见,这个业就造大了,这个果报在三途,太可怕。所以诸位同学一定要晓得。
学佛最困难的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,最困难在这里。但是你又不能不放下,你要不放下,无论你用什么方法,你怎么样精进,你修学多生多劫,你决定不能契入,也就是说你入不了门。
为什么入不了门?你自己制造障碍,执着就是见思烦恼,你有见思烦恼你没法子入门。门是什么?小乘门是须陀桓,初果,大乘门是初信位的菩萨。你在门外。在门外,说老实话,不是世尊真正的弟子。你在门外,你哪里是真正弟子?好像我们读书一样,这个真正弟子是从一年级开始,你还没有进一年级的讲堂。这些道理、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。
你们不是常常讲要修功积德?在现前这个社会第一个功德是什么?就是懂得促进大家和睦相处,这就是第一功德。千万不要破坏,不要制造纠纷,这个破坏、制造纠纷都是妄语两舌,挑拨是非,那你就是制造斗争、制造灾难,你的罪过就大。
有意无意一句话就会把许多人搞得身心不安,这个罪过你要承当。这在日用平常当中,最要小心谨慎的。普贤菩萨教我们“礼敬诸佛,称赞如来,广修供养,忏悔业障”。这个四愿务必要学习,那你真的是积功累德。我恭敬别人,绝不轻慢别人,决定不敢轻视别人,养自己的德行,不跟人对立。
过去生生世世纵然有过节,我们这一生要有方法把它化解,化敌为友,化怨为亲,你要能做个转变。冤家宜解不宜结,古圣先贤的教诲,意义很深很长。
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做人,要全程肯定别人都是对的,我是错的,所以别人错了也是对,我对了也是错的。为什么我对了是错的?我搞六道轮回,怎么会不错?不错就不搞六道轮回。
别人错了也是对的,这话怎么讲?说不定别人故意做错事情给我看的,他是菩萨,他是佛再来的,他不是真的,他在那里表演给我看,让我觉悟。常存这个心,看别人都是佛菩萨,不知不觉自己就成了佛菩萨,要转自己的境界,这叫真正用功夫。
功夫得力的时候,你自己烦恼轻、智慧长。功夫愈得力,人愈谦虚,人愈恭敬,无论对什么人,贪瞋痴慢的这些烦恼习气逐渐逐渐没有,变成智慧。
古大德教我们学教的人要懂得随文入观,这一句话怎么讲?用现在的话说,随着佛的经文的教诲,改变我们自己的思想行为,这就叫随文入观。我们要接受佛的想法看法,要把自己的想法看法舍弃掉,我们自己的想法看法是错误的,佛的想法看法是正确的,你首先要能够肯定,自己要能认错。
千万不要说我想得不错,佛讲的未必是对的,那你就完了,你还学什么佛?学佛一定肯定我全错了,我要不错怎么会在六道搞轮回?人家要想法有错误,人家在极乐世界,在一真法界,没法子跟他比。
念佛会念,学教要会学。学教会学,你学教跟参禅念佛的功夫没有两样。学教是你这个念都在教里头,都在经义里头,常常思惟经义。能够常常思惟经义,念念都能够与经教相应,这个相应就是我们今天讲落实,你做到了。
大势至菩萨讲“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”。研教是忆佛,念佛是广义的念佛,不一定是念佛的名号。你想这部《无量寿经》,你受持这一部经,你常常想到佛在经上我们读到的,佛是存什么样的心,佛发什么样的愿,佛是怎样生活,佛是怎样教化众生,佛是怎样处事待人接物,我们常常想。常常想这就学会了,自自然然就跟佛一样,这叫忆佛念佛,功夫得力了。
佛教重实践,重在做!信解行证,重在行。你没有做到!我们讲到最基本的、最简单的,净业三福头一条,“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”,你做到了没有?这是真正学佛的起步。
你有没有把十善业落实?这四句,孝亲尊师,慈心不杀是持戒,这是教你学戒学的预备功夫,统统落实在十善业。十善业不但是在事相上你要做到,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(在家的不邪淫)、不妄语、不两舌,这是事。真正做到在哪里?在心地功夫,对一切众生决定没有伤害的念头,你这个不杀生这一条戒才有根。
第二条是对一切众生绝对没有占人家便宜的念头,这是不盗戒,你就有根了。你不从这上扎根,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,就是净宗这样殊胜的法门,虽简单容易,成就殊胜,你都没有法子得力。所以佛家常讲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