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:02-012-0011
请掀开经本第二十一面,这是概要的第四个大段:
【方便力用。】
在这一段里头,主要给我们说明,我们学习这一部经,修学这个方法,究竟有什么用处。
【度生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所结,大智之所显,万德之所庄严,果觉之究竟处也。是故继体性宗趣后,而论本经方便胜妙之大力大用。】
佛出现在世间,只有一个目标,就是帮助一切众生解决生死大事。这一桩事情,自古以来,中国、外国确实有一些人觉悟到这一个问题,但是始终没有法子解决。也就是说,发现轮回这个事情有,对于轮回状况能够理解明白的也有;可是轮回究竟怎么发生的?怎样才能够超越?这个问题,自古至今,没有一个人明了。所以佛才出现在这一个世间,帮忙我们解决这一个大问题,这个就是讲的方便度生。
度众生这个「度」字,用现代的话来讲,就是帮助众生、协助众生,解决我们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,就是这个意思。「方便」,方是方正,便是便利,这是从方法上讲的;换句话说,这是一种很容易而且很正确的方法。方便是就这个意思,容易而且非常正确。这是佛帮助众生一个很大的愿望,也是佛的智慧。我们说佛的德能,这也是佛德能的表现,所以称之为庄严。这个问题,也只有佛能解决。因为佛才有这一种圆满的智慧,无尽的能力,这就是果觉的究竟。因此,在这一部经前面跟我们讲了教起因缘,再讲体性,再讲宗趣,接着一定要说明佛帮助我们的方法以及学习的用处。
【诸佛出世有三种利益。】
实在讲,我们学佛,这些地方是很重要的,是我们应当学习的。哪三种?第一个是:
【说经,法施利益,令众生破迷开悟,早证无上菩提。】
这是佛对众生最有利的一桩大事。「说经」,就是把宇宙人生的真相为我们说出,这叫做法布施。我们从佛的教诲当中,渐渐明白了,渐渐的开悟,再依照佛教给我们的方法来修学,这一个真实的境界,我们也像佛一样的可以亲自证得,这就是俗话讲成佛了;换句话说,他能成佛,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佛。成佛,就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,成就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,这就叫成佛。这些名词术语,它的含义我们都要把它搞清楚。然后才知道佛法里面没有迷信,佛法确确实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;换句话说,这是我们在一生当中,必须要认真学习的。第二种利益:
【诸佛如来有身相光明,无量相好,若有众生,称念观察,皆能灭罪消业,永背三途。随意所乐,常生净土,乃至成佛。】
这是事实。我们凡夫业障太重,所以见不到;虽然见不到,佛对我们的加持,对我们的护念,从来没有间断过。这个地方要给诸位报告的,佛的身相光明从哪儿来的?他有,我们也有。我们跟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两样,问题是他的光明完全显示出来了,我们的光明被烦恼、被妄想盖覆住了,所以虽有,好像不起作用,这个就是佛在经上常讲迷失了;是迷失,并不是真正的失掉了,只是迷了暂时不起作用,虽有等于没有,是这么个意思。光明是从智慧生的,也就是从清净心生的;心清净,就生智慧,就放光明。相好是福报,是他真正能够修福所成就的。由此可知,光明是自力自己修行的果报,相好是利益众生的果报。
人生在世,时间非常的短促,这是我们应当要觉悟的。一个人的一生,几十年,纵然长寿活到一百年,一百岁的人毕竟还是少数;一百年的时间,实在说,非常的短促,并不是很长,一剎那就过去了。在一生当中,这个日子究竟怎么过的?过的有没有意义?有没有价值?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。现代人讲,你在一生当中,对于社会、对于国家究竟有哪些贡献?这个也与我刚才所讲这个意思很接近。佛法所讲的范围就更大了,不是对这一个社会,不是对一个国家,而是对尽虚空遍法界的诸佛菩萨一切众生,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事情,这就有意义了,这个一生就没有空过了。
所以学佛,学佛的什么?一定要学佛的心量。佛的心量广大无边,经上常说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这个心能包太虚空;太虚空是我们所知道最大的了,心包太虚空。量是度量,度量能容纳恒河沙数的大千世界,量周沙界,这是我们要学的。
我们今天所以不能成佛,不能恢复自己的智慧德能,你要问什么原因?心量太小了,两个人都容纳不下,这怎么能成功!所以首先要把心量拓开;心量一大了,那就自自然然要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,像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,救苦救难。观音菩萨是谁?是自己,不是别人。
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把众生苦难问题解决了?我们看佛在经典上说的,一切诸佛如何帮助众生彻底解决苦难的问题?参透了大小乘经典,我们得到了一个结论,那就是劝导众生念阿弥陀佛,求生极乐世界,这个事实我们明白了、搞清楚了;换句话说,佛出现在世间能够做的事情,我们也能做。别的事情难,佛能做的、菩萨能做的,我们做不到;劝众生念阿弥陀佛,求生净土,这个事情佛能做、菩萨能做,我们也能做。这才知道,这一桩事情是帮助众生真正彻底解决问题,这是属于究竟圆满的功德。诸佛菩萨关心我们,冥冥当中加持我们,提醒我们,这是佛的威神。
「若有众生,称念观察」。众生也要有缘分,有这个机缘能够接受佛菩萨的加持,接受佛菩萨的护念。用什么方法接受?你有心就行了。就是《楞严经》上讲的「如子忆母」,母亲忆念儿子,儿子也念母亲,那就行了,这个力量就接上了。换句话说,佛念我们,从来没有间断;我们一念佛就跟他相应了,这个力量就得到了,所以说「称念观察」。
「称念」是持名念佛,就是执持名号。「观察」是属于观想,我们心里面常常想佛,常常体会佛的教训,体会佛的意思,能够忆佛念佛,当然能灭罪,当然能消业障。灭罪消业障,就绝对不会堕三途。在这个世间有求必应,将来一定得生净土;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都是当生成就圆满菩提。这一段是讲佛以他的本愿功德威神,加持一切众生,这是平等的加持,没有偏爱。第三:
【劝令父王行念佛三昧。】
这一句话很要紧。世间人,哪一个人不爱父母?哪一个人不关心父母?你所得到的法门,总会希望自己的亲人修学那个法门是第一殊胜的。第一殊胜的是什么?念佛三昧。无量无边的法门,佛劝他的父亲修这个法门。为什么没有说他的母亲?他的母亲在他出世没有几天的时候就上生忉利天了,世尊是他的姨母扶养长大的,所以这里说他的父亲,没有说他的母亲。
这个地方特别节录经文里头的一段话:
【佛告父王,一切众生,生死中念佛之心,但能系念不止,定生佛前,一得往生,即能改变一切诸恶,成大慈悲。】
这是佛劝告他父王的一段经文。一切众生生死中,就是轮回之中,就是说在三界六道,无论在哪一道,无论受的什么身,只要起心念佛,能够系念不止。这个不止,就是《楞严经》上讲的「净念相继」,也是我们常讲的「不夹杂、不怀疑、不间断」,就是系念不止。这样的人,他决定生在佛前,决定得生。生到净土之后,无始劫以来,他的业障、他的罪障自自然然消除了,而成像佛菩萨一样的平等慈悲。
【此乃世尊大慈至孝,劝父之言,唯劝念佛。可见种种行门,非不殊胜。】
这是对于一切法门的赞叹,祖师大德常常提示我们,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,这是事实。虽然法门平等,我们众生的根性不平等,因此有些法门我们学起来容易,有些法门学起来困难,这是对于法门不能不选择。这一段,也就是佛为我们选择,看他是怎么个选择法。因为释迦牟尼佛的父亲也是凡夫,也跟我们一样,业障习气都很重,佛为他选择的是念佛法门。
【但非凡众之所能修。】
这就是其他的法门,凡夫听听是可以,修学起来确实有困难。
【唯有系心念佛法门。】
这个「系心」,系就是专心的意思,专心念佛,我们心里头常常牵挂着阿弥陀佛。这个系就是牵挂的意思,不要牵挂世间这些拉杂事,世间一切拉杂事都是轮回一边事,你心里有牵挂,那就有轮回,造轮回业。把世间事统统放下,佛法里面的事也放下,一心一意就念阿弥陀佛。实在讲,现在对于我们来说,无论是年岁大,或者是年轻;年纪大了、老了,时间少了,不够了,学其他的法门来不及了,耽误时间,应当彻底放下,专心念佛。年轻的,觉得自己时间还很多,这个想法也未必正确。这个世间有意想不到的灾难,我们有没有能力避免?像基督教所说的,世界末日快到了。世界末日是哪一年?他们说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,上帝、耶稣都要下到人间来审判世人。今年是九二年,到九九年,你看还剩几年?这要提高警觉,世间有意想不到的灾难,我们何必浪费时间。所以一切佛法,我们也暂时把它放下,专心念佛,求生净土。如果要想博学多闻,到极乐世界再办,这是一个最聪明的打算。现在在这个世间不搞了,到极乐世界再去搞。这是说这个法门,系心念佛法门。
【最是应机。】
最适合于我们现代人修学。
【但能依教念佛,定能往生,一得往生,便能转恶成善,念佛之方便妙用显示无余。】
我们都晓得自己业障很深。怎样消灾灭罪?念佛这个方法最有效、最殊胜、也最快速。下面说:
【念佛有四种。】
这个四种,实在是四大类,每一类里头还可以分许许多多种,只介绍这个四大类。第一个:
【持名念佛。即本经所宗称念阿弥陀佛名号,善导大师曰:唯有径路修行,但念阿弥陀佛。因其方便直捷,成功迅速也。】
这一个方法,《无量寿经》上提倡。《无量寿经》教给我们是这个方法,小本的《阿弥陀经》也是这个方法,都是教我们执持名号;名号就是阿弥陀佛,特别引善导大师的两句话。善导大师是唐朝时候人,在那个时代,中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,唐朝时候是最强盛的时候;靠我们的东方是现在的韩国、日本,南面是越南,像现在的寮国、柬埔寨,这个附近的小国都到中国来朝贡,都派他们优秀的学生到中国来留学。而到中国来学佛的就非常之多,成果也很殊胜,像日本这一些高僧,对善导大师就非常崇敬,比我们中国人这个敬爱之心要胜过很多。在台湾,台北市有个善导寺是日本人留下来的,不是我们自己建的,是纪念善导大师,这个寺庙用善导大师的名号,这是对他的敬意。造善导大师的像,在日本很普遍,中国大陆就很少见到了。善导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,所以诸位看到那个寺叫善导寺,那一定是念佛的,是净土宗的。他老人家说「唯有径路修行」。这个径,是最近的一条道路;我们讲成佛,成佛最近的一条道路,就是念阿弥陀佛。
在传记里面,我们看到有这么一个说法,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。在我们中国历史上,阿弥陀佛应化,身分暴露了,被后人知道的有几位;善导是一个;以后有永明延寿,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;还有国清寺的丰干和尚,丰干和尚是阿弥陀佛再来的。这三位在历史上几乎是大家都知道的。所以佛菩萨在中国化身确实多,但是不露身分,露身分的很少。
为什么大师要给我们介绍、推荐这个法门?正是因为它方便、容易、简单、直捷,而且成功快速,有这么许许多多优越的条件,佛把这个法门教给我们,这是佛对我们的恩德,佛对我们的护持,表现在具体的言行之中。第二个:
【观像念佛,以供养圣像,注目观视,然像去还无,因成间断。】
这是第二类的念佛方法,叫观像。观像,也就是把佛的形像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;照佛法的名词来讲,深深的印在八识田中,这是用观像。观像,这个比较前面要麻烦一点了。因为你必须要有一个很庄严的佛堂,佛堂里面供养佛菩萨的形像,你在佛堂里面以清净心、恭敬心观看佛像,这是一种念佛的方法,把佛像印在自己的脑海之中。但是离开佛堂,你这个修学就中断了、就间断了,佛不在你的面前;必须时时刻刻面对着佛像。当然现在我们利用科学的工具,这个佛像很容易仿造,可以随时带在身边,也是个办法。总而言之,不如持名来的方便。何况观像一定要有闲,你有工作就没法子了,一旦离开佛堂,你这个「因成间断」了。这是一类。第三类是:
【观想念佛。如观经所说。】
就是《观无量寿佛经》,里面一共有十六种观法,所以也叫做《十六观经》。总而言之,《十六观经》的纲领不外乎:
【以我心目,想彼如来。】
这是观想的原则,正是佛在大经上常说的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可是一定要依照经上所讲的方法、所讲的理论、所讲的境界去观,如果观错的话,那叫打妄想,那就不是观想,是妄想了。现在很多人把妄想当作观想,这是很大很大的错误,所以他修学这个法门很难成就。何况,底下说:
【但境细心粗,妙观难成。】
譬如这十六观里面,第一观最容易,观「落日悬鼓」,就是叫你看黄昏的那个太阳,刚刚要下山,那个红红的太阳,叫你观那个。怎样才算观成就了?观到无论在什么时候,你睁开眼睛太阳在你的面前,闭上眼睛太阳也在面前,你这一观观成了。换句话说,还是要专心;不专心的话,这个境界不可能现前,这是第一观。第一观,它的用意就是想西方,专想西方。
第二观,观这个地,大海结冰。西方世界的地跟我们这里不一样,我们这里是土石地,西方极乐世界是琉璃地,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翡翠,它那个地干净;平,它没有起伏,平坦;透明的,从地面可以看到地底下;就像海水结了冰,就有一点像琉璃了。怎样观成?观成之后,你看到这个大地跟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是琉璃地。如果一看,我们这个地是水泥地铺着地板的时候,你没有观成。不容易,相当不容易!
实在讲,这个十六观观成之后,极乐世界在哪里?这个地方就是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就是此地;别人看到这个地是沙土,你看到的是琉璃;别人看这个马路是柏油铺的,你看马路是黄金铺的,完全不相同,这是你真正见到的,是用你自己的思想观念把这个境界整个变掉了,把这个秽土完全变成净土了,这是用心的力量把它变的。万法唯心,所以这个观想的力量非常之大,因此一个人不能打妄想。
年岁大的人,不学佛,不懂得,我们看到真可怜;我们想帮助他,帮不上忙。为什么?他不肯听,他不能接受。老的时候病苦,他怎么会老?他天天在念「我老了,我老了」,他在观想他老了,他一天就比一天老了;观想他这里有病,那里有病,病统统都生了。你说,这个麻烦不麻烦!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他这个念头要一转变去观佛,佛的相好光明,他天天想佛,他自己的面就变成佛相,永远不老。想到佛是金刚不坏身,他永远不生病。这是讲从最近的来讲,我们现前我们身体的健康与我们的念头关系很密切,这个很多人不知道。你的心清净,身就清净;心健康,身就健康。「一切唯心造」,我们这个身体是唯心所造的,唯心所变的,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太少太少了。
所以,诸位看《十六观经》,不要以为想西方极乐世界的,我们现前日常这个身体跟我们的生活环境,统统都是不出这个原理。你要是真正懂得的话,你这一生当中,健康长寿,真的生活愉快!为什么去胡思乱想?所以,应当要多去想佛。实在讲,十六观境界太细密了,我们没有办法观成。但是用念佛这个方法很好,我们想不到佛的那个细相,我们常常想念我们自己供养的佛像,这也很好,可以用这个方法把你的妄想、把你的杂念断掉。
【故不如持名方便易行。】
实在讲,观像、观想都没有这个念佛来的方便,来的容易。第四种叫:
【实相念佛。】
前面三类都是事上修,从事相上下手;实相是从理上下手,这个跟前面三大类不相同。
【远离生灭、有无、能所、言说、名字、心缘等相。】
前面说了这么一大堆,要用现代的话来讲相对的,生灭是相对的,有无是相对的,能所是相对的,我们凡夫生活在相对的世界里。什么人能够超越相对?超越相对就契入实相。如果生活在相对的世界里,那个相就不是真实相。《金刚经》上讲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。「凡所有相」,指的是什么相?生灭相是虚妄的,有无相是虚妄的,能所相是虚妄的,言说、名字、心缘统统是虚妄的。离开这一切虚妄:
【专念自性本具天真之佛。】
在念什么?念自性佛。这是我们做不到的。为什么?我们没办法离相。最基本的是什么?有我,跟我对立的是人,人我相没办法离开,是非相没有办法离开,利害的相离不开。换句话说,这个实相念佛我们做不到。现在做不到,将来总会有一天做到。到什么时候才做到?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修学一个阶段就做到了。这个通常我们讲一心不乱,这属于理一心。只要证得理一心之后,你念佛统统属于实相念佛;没有证得理一心之前,都是前面这三种念佛。
【实相念佛,圆觉之性。】
圆是圆满,觉是觉悟,性就是自性。圆觉之性,就是禅宗里面所讲的明心见性。
【虽然众生本具。】
心性,哪一个人没有?统统都具足。可是虽然具足:
【但因妄心念念生灭,而不能观。】
你的功夫为什么用不上,因为你有妄心,你有杂念。只要有妄心,只要有念头,这一种念佛的方法,你就用不上了。
【故佛告父王,诸佛本德,真如实相等,非是凡夫所行境界。】
这是什么人?法身大士。因为明心见性,所谓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真性,这是圆教初住菩萨,别教初地菩萨。换句话说,初地以上,他们念佛是用实相念佛,他们跟我们不一样,他们是法身大士;不是法身大士,他念佛总不离开前面三种。
我们显教的净宗跟密宗的修法不相同,这一点诸位要知道。因为在佛门里面所有的宗派,要把它方法归纳起来,不外乎「觉正净」,就是三归依里面的「佛法僧」,最后归纳这三个门。禅宗、性宗走的是「觉门」,走的是觉悟,所谓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它从这个地方入。禅宗以外的教下,包括像华严宗、天台宗(法华宗)、法相、唯识、三论等,这许许多多的宗派是从「正门」入。律宗也在其中,就是正知正见,从这个地方入门。净土宗跟密宗是从「净门」入,所以这两宗是同样的修清净心,这两宗是同一个原理。
但是净宗跟密宗不相同的地方,净宗是依照《十六观经》观想,想西方世界依正庄严,想佛的自行化他、无量的功德大愿,观想这些;而密宗里面所观想的,多半是观想佛菩萨的神通道力,它观想这个,所以跟我们的观想不一样。那一种观想,如果没有真正好老师在指导,一下想错了、想岔了,就入了魔的境界。你看《楞严经》上讲的五十种阴魔,那个境界如果现在我们面前,我们怎么知道它是魔境?往往把这个境界当作佛的境界,哪里晓得它是魔境。很难辨别!愈是往高的境界,愈不容易辨别。这个诸位要细读《楞严》,你就晓得了。
佛在《法灭尽经》里面讲,将来佛法哪一部经最先灭?佛说《楞严》最先灭。我们想想,有道理!《楞严》要不灭,那个魔怎么样现,有一个标准在此地,拿到《楞严经》一对照,就晓得他是佛,还是魔,就知道了。《楞严经》没有了,这个标准没有了,魔来了,佛来了,没有能力辨别,它先灭是很有道理的;它要不灭,佛法不会灭。所以,我从前讲《楞严》的时候,我说《楞严经》是照妖镜,在《楞严经》指导之下,妖魔鬼怪原形毕露。现在我们看这个世间,讲《楞严》的也少了;纵然有讲,真正没讲错,如法如理的讲就更少了。
【故劝父王持名念佛也。】
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劝他父王采取实相念佛,而采取持名念佛,这个有道理。为他父亲选择法门,他父亲是我们娑婆世界所有众生的一个代表,为他选择法门,就是为我们大家选择法门,我们要明白这个意思,使我们对他的选择深信不疑。
【四种念佛,持名念佛,最为方便究竟,故称为径中之径。】
四种念佛是径路,是成佛快速的道路。四种念佛里头,又以持名念佛最直捷、最简单、最容易,成就最快速。你看,这个持名念佛七天能成功。观想七天不能成功,观像七天也不能成功,但是持名能成功,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。
【四种念佛,难易悬殊,深浅似异,实则事理不二,浅深相即。若是圆人看来,称名暗合道妙,初步即是到家,故持名念佛又何异于实相念佛。】
这是会看的人看出来了,看出它的门道了。我们知道,佛在经上常说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。观像念佛把佛的形相,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深深的印在自己的八识田中。如果求往生,没有问题,决定往生。如果想明心见性,那这个大有问题,这个妄想是障碍。观象是个妄想,观想还是妄想。所以观,很难观成;观成之后,也很不容易拿掉。到西方极乐世界,还要把这个妄像、妄想拿掉,你才能够进步,才能够进入到实报庄严土。如果拿不掉的话,那你还是在同居土、在方便土,实报庄严土就很难往上提升,问题在此地。
你这一想,不如念佛,要把那个名号拿掉很容易,那个名是假名,换个名不可以吗?换个名,行!那个假名叫你离开容易,这个形相离开不容易。
所以,持名暗合道妙。道妙是什么?道妙是实相,持名是最容易契入实相的。你明白这个道理,为什么诸佛菩萨、祖师大德劝你持名,不劝你观想,你就晓得了。如果诸佛菩萨不说持名,教我们观想,到了西方世界,还要费那么大的事情,还要吃那么多苦头,你就会责怪佛,原来那么好的方法为什么不教我,教我这么一个方法。一定要懂得、要明了,才知道这个法门妙绝!因此念佛的人,无论在什么时候,无论在什么处所,这一句佛号绵绵密密,不夹杂,不间断,这个功夫就得力。
真正念佛人,近代印光大师是一个榜样。印祖自己住的小房子,现在还是完完整整的保存在苏州灵巖山。你去看看印祖的关房,他自己修行的那个小房子,只有三间房,一个小佛堂里面,只供一尊佛、一个香炉、一杯水,其他的什么都没有。佛像后面,老人家写了一个「死」字,放在佛像后面,拜佛就看到,一抬头就看到那个「死」字,死心塌地念佛,没有什么香花庄严,非常简单。简单,容易舍,容易放下。
这也就是佛在经上常常教给我们「以苦为师」,生活简单清苦,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,对这个身体也没有留恋,将来佛来接引,走得痛快,走得潇洒,没有一丝毫牵挂。这是在平常生活当中要觉悟的,要锻鍊的,使我们一点障碍都没有。
【疏钞云:实相云者,非必灭除诸相,盖即相而无相也。】
莲池大师这个两句话说得很透彻,实相不是外面没有相,前面不是讲要离生灭相,离有无相,离能所相。生灭有没有?有,有无也有,能所也有,一切万相都摆在面前,不是教你离这个相。离什么相?离心里面的生灭相。外面的生灭相不相干、不碍事,你心里头那个生灭的分别执着碍事,妨碍你的清净心,要离这个;不是教你离外面,外面那个离不了,那就搞错了。
底下讲「离言说相」,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天天在讲,一天没停过,那怎么个离法?不要执着他的言说相,这是教你自己心里头离言说相。佛说了许许多多的法相名词,持名念佛是名词,观想念佛、实相念佛也是名词,这都是佛学名词,不要执着,你执着就错了。佛怎么说,你明白意思就行了;意思明白了,他怎么说法,不执着他,他说些什么名相,也不执着他,也不要去思惟去想象,都用不着。为什么?我们想佛这句话什么意思、那句话什么意思,全叫妄想。听佛的话,悟多少,就是多少;没有悟的,不要去理会它。为什么?保持自己清净心,不要让自己清净心被佛法染污了,这是佛对我们唯一的愿望。
有些人学佛学得很可怜,佛菩萨看了都流眼泪。为什么?被佛的法语污染了。佛教他世间法离开。好,世间法他不染,他染上佛法了,还是污染。殊不知世间法我们把它离开,佛法也要离开,统统不染着,我们的清净心才能现前。清净心的作用就是般若智慧,这才能达到佛教学的目标,真正帮助我们,不但出离了三界六道,超越十法界,成就圆满的佛果。
【又持名即是甚深般若。】
有人认为念佛的人没有智慧,充其量可以得一点定。因为经上讲念佛三昧、一心不乱,一心不乱属于定。念佛人愚痴,没有智慧,这是很多人对净宗的误会。往往我们听了这些话,我们的信心动摇了,还想得去参禅,还想得去学教,认为那个有智慧,那个有般若,我们念佛没有,不知道念阿弥陀佛是甚深的般若。
【念得纯熟,万缘齐放。】
这一句佛号念熟了,功夫深了,自自然然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没有了。
【能所顿空,即是无住。】
这个时候入了什么境界?入了《金刚经》的境界。《金刚经》就是金刚般若,用念佛这个方法自自然然达到,到达这个境界。
【于此之时,一句佛号,朗然明白,相续不断,即是生心。】
《金刚经》上顶重要的一句话,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」,你看看念佛人,他不知不觉自自然然就到了这个境界。依照禅修,依照教修,依照《金刚经》修,未必能达到这个境界;念佛人往往很容易入这个境界。
【故暗合道妙,句句是佛知见,念念放般若光,念佛号即是念实相也。】
这个话讲的一点都不错,确确实实是事实。可是诸位必须要知道,一定要念到不夹杂、不间断,就入这个境界。我们今天念佛,入不了这个境界是有夹杂、有间断,所以这个境界不能现前。我们把境界不能现前的因素找出来,只要把这个因素消除,这个境界就有希望现前。这个境界现前,就是理一心不乱,给诸位说,那个往生是上上品生,那不是普通往生,上上品往生。
【小本有一心不乱之文。】
小本是《阿弥陀经》,《阿弥陀经》经文上有「一心不乱」。
【今本不云一心不乱。】
《无量寿经》上没有这个字样,《无量寿经》是「一向专念」。
【而专主一向专念。】
「一心不乱」跟「一向专念」差别很大。所以从前我介绍净土法门给一些同修,他们看到《弥陀经》上一心不乱,打电话告诉我,说「法师,做不到,一心不乱做不到,怕的是修学这个法门将来会落空」,被一心不乱吓坏了。我们这一部经里头没有一心不乱,是一向专念;看到一向专念放心了,一向专念我还可以做得到。
在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了,一心不乱不是《弥陀经》的原文,梵文本上也不是一心不乱,而是一心系念,跟此地讲的一向专念意思很接近,是讲一心系念。看玄奘大师的译本就知道了,玄奘大师是按照原文翻的。罗什大师是意译,他有没有译错?决定不错。如果翻译错误,玄奘大师一定会说出来;玄奘大师没有说,这就承认他所翻的正确。
为什么说一心不乱正确?因为我们往生的人,一定是要念到功夫成片;这个功夫成片,就是此地讲的一向专念。这个一向专念,实在讲,就是不夹杂、不间断;也就是《楞严经》上所讲的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就是这个意思。念要净念,夹杂就不清净,有妄想也不清净,有怀疑也不清净;间断,那就不是相续了。所以《楞严》这四个字,把这个念佛的方法、念佛的要领说绝了;要紧的就是「净念相继」、「一向专念」,这个才叫功夫成片,所以带业往生。
【是所宗更为明确。】
本经在经文上比小本《弥陀经》更为明白、更为确定。
【更契众生根机。】
使我们看到这个经文,就不会怀疑;看到这个经文,自己能够生起信心。
【弥显慈尊恩德。】
这个法门能够契一切众生之机,能够普度九界有情,原因就在此地。它实在是太方便、太容易了,只要你能够专就成功。所以,觉明妙行菩萨在《西方确指》里面,警惕我们,念佛人最忌讳的是夹杂;这一夹杂就坏了,夹杂就不专,就不净。
【弥陀无尽大悲胜愿。】
「大悲」是大慈悲,「胜愿」是殊胜的大愿。这一句就是称扬弥陀的四十八愿。
【方便至极,力用难思。】
这两句是特别赞叹第十八愿「十念必生」。
【凡圣齐收,利钝俱被。】
「凡」是指六道,「圣」是指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乃至于等觉菩萨;「利钝」是讲根性。
【但能发心专念,悉得度脱。】
可见得不难,只要真正发心。发什么心?发求生净土之心,要发这个心;还要发一个把这个法门普遍介绍给别人之心,要发这个心。专念,这是讲修行。前面这个发心就是发菩提心,要专念。
【如是方称如来本怀,才是究竟方便。】
能把这个事情做到了,发心专念做到了,就是如来度生的本怀;换句话说,就是如来对于我们的愿望,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。佛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,往生不退成佛,我们只要发心专念,佛的愿望就达到了,才是究竟方便。这一桩事情我们这一生当中,决定可以做得到的,所以它叫做究竟方便。世尊四十九年,给我们说了许许多多的法门,那些法门众生修学,一生当中不一定能成就;换句话说,它就不叫做究竟方便。唯独这个法门,所谓「万修万人去」,这才叫真实的究竟方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