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精华节录
「一切世人以欲为乐,不知是苦」。要细观,细心观察,它不是乐,它是苦。 「智者观之,唯苦无乐」。孔子,孟子,古圣先贤,他们眼睛当中看得很清楚,那不是乐,那是苦。下面设个问题,「所以者何」,为什么? 「以有为乐,无即是苦,不知有者无所因故。以得为乐,失即是苦,不知得者失所因故。以聚(聚会)为乐,散即是苦,不知聚者散所因故。以生为乐,灭即是苦,不知生者灭所因故」。 「盖谓众生所乐正是苦因,从兹苦因,必生苦果,故云无可乐者。」这个结论是黄念老说的,这几句话说得好。
我们看现在社会,跟过去不一样了。这段经文我记得,我们在台中学习《无量寿经》,李老师讲过,举出许多例子。众生不知道所乐,乐就是苦的因,为什么?乐会失掉,乐不是常有。乐是苦因,你还敢作乐吗?苦是乐因,你把它翻过头来,苦让你容易觉悟,容易反省。读书千遍,那一千遍是苦;可是千遍下去之后,意思明白了,乐。修定很苦,盘腿面壁,叫你把念头放下,一念不生,很苦;开悟是乐,豁然开悟了,不但经通了,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了,这时就有乐了。
《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》(第403集)2016/12/18
无量寿经菁华节录
学佛首先抓住纲领落实纲领-第124集
古圣先贤垂留下来的那是纲领,那个纲领随着你的业用变化无穷。确实像贤首国师《还源观》里面所说的出生无尽,出生无尽就是变化无穷,不管怎么变,离不开原则。像佛陀跟我们说的,他所讲的基本的东西也很简单,就是十句,每一句就两个字,《十善业道》讲的,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绮语、不恶口、不贪、不瞋、不痴。佛法里面总共所说的也只是二十个字,可是这二十个字一展开就是遍法界虚空界,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经教都不出这十句。这十句是佛法的总纲领,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不能够离开,这叫大道,大道不可须臾离也,能离那就不叫道。
所以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,小乘人把这十善展开变成三千威仪,戒律、威仪都是它展开的,大乘菩萨把它展开成为八万四千细行,这就像网一样,这十句是纲,展开来之后面积就很大很大,一网打尽。所以我们对于这个纲领可不能小看,愈分愈细。十条,十条每一条里面又有十条,就一百条;一百条里头,每一条里头又有一百条,这变成一万条;一万条里头每一条里头又有一万条,重重无尽,没有边际。所以学佛,首先抓住纲领、落实纲领,你愈学愈深,愈学愈广,智慧就开了。
看视频版请复制下面链接↓直接搜索
或者在手机浏览器复制粘贴打开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player/cid/873/cnum/JL02-041/num/
JL02-041-0403_01/pid/9.html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