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​​如何突破「自私自利」? -第417集



  善导大师在《观经》注解里面跟我们讲,「九品往生,都在遇缘不同」,这个话说得好。换句话说,你遇到的缘殊胜,上上品往生,凡夫都可以上上品往生。菩萨如果遇缘不殊胜,反而落得中下品往生。 「缘」难遭遇,真正是所谓可遇不可求。缘指的是什么?佛在经上跟我们讲,善知识是缘。善知识的引导,善友的扶持,同参道友好、修行的道场好,没有障碍。今天这个缘我们都得到了,得到而不能成就,这只能怪自己,不能再怪别人。

早餐开示1998/12/19

  而这样殊胜的机缘,自己一定要晓得,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,「无量劫中希有难逢」,能不能成就,关键就是突破「自私自利」。突破的方法,念念为众生;我活在这个世间,决定不是为自己,是为众生。为自己,应当早一天往生净土;这个身体还留在此地一天,还没走,什么原因?为众生。你就得大自在了,跟诸佛如来的愿行完全相应,这个道理、事实我们应当明了,如教修行。

早餐开示1998/12/19

   菩萨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,就是菩萨念念为利益众生,而凡夫念念是求自私自利。为什么菩萨念念为众生?菩萨了解事实真相,在十法界里面决定没有我,我与我所俱不可得,《般若经》里面讲得很多。因此菩萨的行业,唯有利益众生。
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60集) 1996/4

  《金刚经》上讲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从我相下手,我们才有救。我相是什么?自私自利的念头。自私自利的念头是我见,从我见才产生我相,我相的根本是我见。 《金刚经》前半部离相,后半部离见:「无我见,无人见,无众生见,无寿者见」。所以我们从哪里做起?从自私自利这个念头下手,决定放下自私自利,把自私自利转过来,决定利益一切众生。换句话说,自私自利什么都是为自己,转过来我一切为众生,我不再为自己了!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71集) 2000/3/1

  起心动念为自己,这糟了,这是什么?这是迷的根源、烦恼的根源、灾祸的根源,自私自利。愈是有福报,这个福报是前生、今世所修积的,自私自利不断,福报愈大造业愈重,将来堕落的愈苦,他要堕饿鬼、要堕地狱。如果念头转过来,念念为一切众生,他的福报会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71集) 2000/3/1

   总在一念之差,这一念差别就太大太大了,古人常说差之毫厘,毫厘之差就是指念头:一念为自己,一念为别人。在果报上不能够想像,不只天堂、地狱,天堂、地狱讲起来是小可之事。我们学佛,什么叫真实智慧?你把这些话听懂了,听明白了,觉悟了,肯回头,肯把观念改正过来,你就是开智慧了;从这个时候起,智慧分分长,烦恼分分轻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71集) 2000/3/1

  这自利的心是一年比一年淡薄,这是个好境界,表示这功夫有了进步。如果不能把自私自利这个念头完全断掉,就是最容易的法门(念佛法门)也不能往生。为什么?这世间的世法,你还有攀缘,你还有放不下。这一念放不下,就是你临命终时的魔障。所以念佛的人很多,往生的人很少,一万个念佛人,真正能往生,只一、二人而已,万分之一、二。

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(第36集) 1989/1

   为什么不能往生?名闻利养、财色名食睡放不下,不能彻底放下。这个因缘就在此地。所以一定要彻底放下,完全放下。我们中国人常讲舍得,舍得这个名词是从佛教里来的,舍就是放下,你真正能舍,那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得到了。你不肯舍,就得不到;一定要肯舍,你才能够得到。你舍得愈多,你得到的愈多。你所得的与你所舍的,决定是成比例的,成正比例的。所以真正觉悟的人肯舍,真正肯放下。所以这个地方是讲彻悟。

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(第36集) 1989/1

   怎么舍?念念为众生,念念帮助众生开悟,不知不觉自己就开悟。譬如讲经,真心想帮助一切众生深入经藏,理解佛所讲的真实义;你有这个真诚心想帮助人,你去讲,本来这个经文你不懂,你这一讲忽然就懂了。所以觉得很奇怪,佛菩萨保佑,不可思议就懂了。其实是什么?是因为你全心全意为人,自私自利那个心减少,你的障碍少了,这就通,就这么道理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18集)

   我们一般人从因果上来说,因是清净平等觉,果是大乘无量寿庄严。明白这些道理、这些事实真相,就知道我们在日常生活要如何用功,怎样才能成就自己,就全都明白了。远离一切染污就得清净心,这点很重要,要把染污彻底放下。我们常讲,讲了几十年,放下自私自利,讲了几十年,有几个人真放下了?放下名闻利养,不是真的!这些东西都是烦恼、都是障道的,不但障你证果,障碍你开悟,你有这些东西你悟不了,悟门被堵死了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64集) 2010/6/21

   修道之人,尤其是希望自己在这一生成就的人,你要不将「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贪瞋痴慢」,这十二个字彻底放下,要想在这一生当中超越六道、超越十法界,往生净土,亲近阿弥陀如来,你没有把握。什么人有把握?肯放下的人有把握,对这个世间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决定是利益世间一切众生,没有个人利益掺杂在其中。有个人丝毫利益掺杂在其中,就是夹杂不善,你的善业不纯。纯善之人决定得解脱,这是解脱的一个门径,脱离六道、脱离十法界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30集) 2000/7/12 

   释迦牟尼佛教我们放下自私自利,他先做到了;教我们起心动念要为一切众生服务,他老人家率先做到;教我们舍弃名闻利养,他也做出榜样给我们看;教我们断贪瞋痴慢,他先断了。所以我们听他的话相信,一丝毫都不怀疑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71集) 2000/3/1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