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印象最深的就是真正相信因果报应,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遇到许许多多的障碍,都是因果,看清楚、想明白了,不会再怪人。有这一生的、有过去生中的,知道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能够溯到过去多少代,甚至于几十代都还相互的影响,所以很可怕!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我就常常想,怎样一生当中不得罪一个人、不伤害一个人、不让一个人起反感,对自己前途才一帆风顺。祖宗真的加持、三宝护佑,心想事成,这些话都不是假的,都是真话。可是我们人习气很深,知道了,改过还是很难。这是关于习气,不是一生一世养成的,多少生,乃至于多少劫养成的毛病,所以很不容易改掉。可是自己冷静去想,如果不能改掉,我们现在修行有很多障碍。这障碍不能怪别人,都是自己习气感召的,实在讲与人没有关系。人是个缘,真正有因,结到果,当中要有缘; 缘不足,不会结果。所以这个缘要好好处理,因果就可以改。你懂得这个道理、晓得这个诀窍,自己能够把自己业障改过来、扭过来。中国古时候这个读书人,佛法讲修行人,读书人就是修行人,修行人就是读书人。书、理都明白了、都清楚了,就知道自己过失在什么地方; 知道就改,最后过失统统消失掉了,前途一帆风顺。人的一生最大的一桩事情,怎么样脱离六道轮回、怎么样往生极乐世界,其他的都是小事,不足为道,能让尽管让。《六尺巷》这个剧本最重要就是教让,让他三尺又何妨?能让,很多灾难无形当中化解了; 不能让,放在心上的,决定有报应,报应往往很残酷。报应的结果是什么?仇愈结愈深,到最后家破人亡。如果自己累积的还有功德,地位很高、权势很大,那造业就更重了; 一世造业,也许十世都还不清,那多可怕!所以要修忍耐,「一切法得成于忍」,不能忍很可怜,生生世世。所以能忍、能让,这个人真正有福报。所以这个心不平是最大的障碍,不是障碍别人,障碍自己。改过一定从自己,不是别人,自己改了之后,慢慢别人也改了。佛法真是好东西,我们要不遇到佛法,过去生生世世造的罪业不知道,报复不饶人,怨愈结愈深,果报一世比一世严重可怕。修行从自己修起,儒跟佛完全相同。自己修正过来之后,功德很大,再影响别人。
在人本教育过程当中,礼是占什么样的位置?
问:钱穆老先生说过,中国人的核心思想就是礼,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。当今大部分中国人不懂中国古代的礼仪、礼乐,在人本教育过程当中,礼是占什么样的位置?答:这个刚才说过,没有礼就没有儒,你才晓得「礼」就是中国传统教育的落实。没有礼,这个教育虽然讲得再多,不能落实,就是说不能变成我们日常生活的规范。换句话说,这种学问学了有什么用?就变成所学非所用,可见得礼非常重要。但是人为什么不学礼?中国的核心思想还不是礼,中国核心思想是「孝悌」,那是核心思想。人如果真正有孝悌之心,他一定就守礼,礼对他来讲是很自然的。
现在人不孝父母、不敬兄长,这个问题严重。我们讲学也讲了这么多年,讲儒家的,讲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,确确实实可以追溯到五千年老祖宗教我们什么?教我们伦理道德。伦理道德的核心就是五伦里头头一条,「父子有亲」,这才是核心。 「亲」是父子的亲爱,教育就是从这个地方建立的。教育的目的是什么?就是希望父子这种亲爱一生永远不会变质,这是教育的目的。第二个目标是要把父子亲爱这种亲爱扩大,你会爱兄弟、爱家庭、爱家族、爱你的邻里乡党,爱社会、爱国家、爱世界一切众生,把这个爱发扬光大。礼是手段不是目的,是规范,爱才是真正的核心思想。所以中国几千年的教育,爱的教育。这个爱是天性,每个人都有。那现在为什么没有?你迷失了自性,这就是佛家讲的慈悲。你看外国其他宗教讲的「神爱世人」,所以古圣先贤讲的是一个中心。世间无论哪个宗教,没有不说孝顺父母的,佛家教学,你看看我们所依靠的净业三福第一句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。所以佛教是教育,是师道,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。
现在佛教为什么衰了?因为没有孝道,没有孝道,就是佛教已经没有基础了,像盖大楼一样,没有地基,这是佛教不能够兴旺。佛教要兴旺,头一个要把儒兴起来。所以我们提倡学习《弟子规》。 《弟子规》是儒家的根,儒家讲「孝悌忠信」就落实在《弟子规》里头,是用这个方式来把它做到,然后佛法就不难学习。在家学佛,《十善业道》,三皈五戒,你很容易做到,你是真正的佛弟子;出家,像《沙弥律仪》,比丘戒、菩萨戒,也都可以做得到。你要有根!现在做不到是你没有根。这个重要性我们要知道,确实它是行为的准则,讲席当中常讲,祖师大德常常告诉我们,禅是佛心,教是佛的言语,戒律是佛的行为,礼是儒的行为,戒是佛的行为。这三个是一体的,有一个,三个都有;一个没有了,三个都没有。一而三,三而一,是鼎之三足,它有连带关系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