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佛问答

忏悔业障,怎么忏悔法?



    舞台上表演痛哭流涕,也感动台下的观众,算不算忏悔?不一定。章嘉大师教给我,忏悔业障要用真诚心、恭敬心,决定后不再造,这叫真忏悔。大师说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,实质就是后不再造,这叫真忏悔。孔子所说的不贰过,过失只有一次,下一次决定不会有同样的过失。谁做到了?孔子赞叹颜回做到了。颜回这个人过失只有一次,他知道是过失,下一次不会再犯。儒没有求出离三界,人家也能做到,何况大乘,何况是极乐世界。今天忏悔,明天又犯,犯了再忏悔,这不行。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?用妄心。追到究竟处,真妄两个字。我们无始劫以来,一念不觉迷失了自性,变成六道凡夫,在六道里头轮回不知道多少次,无量劫。无量劫阿赖耶里面含藏的习气种子,善少恶多,所以这善保不住,遇到缘它就起现行,恶的力量太强大了。也正是为这个原因,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的好处,把所有一切恶的缘统统断掉,里头没有。所以到极乐世界你所看的尽善尽美,你不会有恶念产生,也就是说,阿赖耶里头诸多不善的种子,在极乐世界没有这个缘把它引发起来,极乐世界好就好在这里。

 忏悔要真正去做,要真放下,真放下的先决条件就是你要真看破。知道三界六道是假的,知道四圣法界也不是真的,为什么?就真放下了。为什么放不下?没搞清楚,还把假的当作真的,真的不认识,遇到了不认识。净土是真的,遇到了为什么不念佛?没搞清楚。所以,看破、放下这两样哪一样难?早年我年轻,这些问题都问过章嘉大师,大师告诉我看破难,看破是智慧,看破没有不放下的;不能放下,没看破,对事实真相还是蒙在鼓里头,不了解。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不辞辛劳讲经说法,为什么?帮助人看破。为什么不带人打个佛七、打个禅七,办一个修学的法会,为什么?那个容易,你自己会,所以修行在个人。修行这两个字意思要搞清楚,修是修正,行是行为。行为很多,不外乎三大类:身、口、意。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,言语是口业的行为,动作是身业的行为。标准是性德,与性德相应的是善,与性德相违背的是恶。要把恶的行为修正成正的行为,这叫修行。佛法的标准就是经律论,经、论是修正意业行为的,戒律是修正身、口行为的。身体动作言语要符合,要有分寸,要有节制,那是戒律;经论是讲定、是讲慧,完全修正起心动念的行为,它有个标准。

2014大经科注第七集

     怎么忏悔?着重在真心,改过自新。自己的过失,叫发露忏悔,可以向大家报告,我知道错了,我承认过失,从今而后不再犯同样的过失,所以它跟儒家讲的不贰过是一个意思。孔子的学生,真正做到不贰过的只有一个人,颜回,他能做到,别人没做到。孔子学生有七十二个优秀的,七十二贤,真正做到不贰过的一个,你就知道多难。

   佛法的忏悔比儒家的更严肃,为什么?儒没有出六道轮回,它是世间法;佛帮助你出六道轮回。 出六道轮回,最简单、最方便的法就是净土,净土主张带业往生,这个业就是业障,业障没有忏悔尽没有关系,可以带着业障往生极乐世界。这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,任何一个法门没有带业的,都是要消业障,要断烦恼。

    消业障断烦恼太难了,我在年轻的时候,学法华、学天台、学法相、学楞严,都讲消业,没有讲带业的。自己认真反省,不带业难。他们一定要断烦恼,才能证得果位。最低的果位我们都做不到,小乘初果、大乘初信位菩萨,这刚入门。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