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经共修

我们想放下,从哪里放起?学佛从哪里学起?


我们想放下,从哪里放起?

     从最严重的放起。最严重的执着,第一个就是控制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那个念头,有意无意,你这个念头没有断过。有很多人,好像没有起这个心,没有动念,但是他有; 他确实有想控制别人,控制一切事、控制一切物那个念头。

     第二个是占有,占有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这个念头,有这个念头他就有行为。这是六道的根源,不是好事情。所以我们修行,要从哪里修起?放弃对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控制的意念,放弃对世出世间一切法占有的念头。

     你看那个婴儿他不会说话,三、四个月不会说话,你仔细观察,他有控制、他有占有的意念。他喜欢吃的糖、喜欢吃的东西,抓在手上牢牢的不放,那就是控制、占有的意思,没人教他,这叫俱生烦恼。我们佛法里面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过去生中带来的习气。 

     这个习气不好,我们觉悟了,明白了,彻底放下。放下之后,你的心地清凉自在,你不再生烦恼,你天天生智慧。可是这个念头放不下,你心里面就生烦恼,不生智慧。占有就造业,控制是迷惑,不能不放下,一定要放下。

     为什么叫你不要控制,不要占有?因为是假的,不是真的,确确实实你得不到,你要占有干什么?得不到!所以控制、占有是假相,不是真的,不是事实。为什么?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梦里头你以为是真的,一觉醒来之后,你晓得全是假的。我们现实的环境,跟梦中境界没有两样,没有一样是真的。 

     我在讲席里面也常常劝导同修,我自己也是这么做法,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控制,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占有,这是最严重的烦恼,所有的烦恼都是从这里生起来的,烦恼的根源,我们得从根下手。牢牢记住普贤菩萨教给我们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就好,我们的功夫就会不断向上提升。 

     所以佛教我们放下,佛教我们舍弃,决定正确。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,就是他舍得干干净净,一尘不染。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,无一不是随缘。我们凡夫是攀缘,攀缘就是有自己的意思在里头。没有自己的意思在里面是随缘,有自己的意思在里头是攀缘。 

     一切随缘,没有意思,没有控制,没有占有,没有自己想怎么做,没有。一切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心里头一丝不挂,清净自在。佛教给我们,我们跟佛学决定不错。要想「我要怎样、怎样」,你的麻烦就来了。不要以为这是小事,这个小事影响到大事。大事,就是你的生死大事。极微细的一个念头,都影响你的生死大事,不能不慎重! 

     要万缘放下,决定不为自己的利害着想,不为自己的得失着想,你的心才会清净。你要常常想到自己的利害,想到自己的得失,你的心就不会清净。心不清净,往生就不可靠,那要看你临终时候的缘分,你没有把握。心地清净,往生可靠,往生自己有把握,不需要临终的时候人家助念,不需要人家提醒,自己有把握。这桩事情才是真的,除这桩事情之外,全是假的。

 

学佛从哪里学起?

     1、不要找别人的过失,不要看别人的过失,不要说别人的过失,从这个地方下手。我们想想,这一句话的意思太深了。因为现在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说人家的过失,张家长,李家短。不碰头就罢了,一碰头总是说别人的过失,都不说自己过失。佛所以把这个列在第一条,就是治你这个重病。你这一条病治不好的时候,其他的病没救了。你们今天明白了,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?不要说人家过失,从这里学起。

     2、第一次跟李老师见面,他教我两句话:「不诽谤人,不赞叹人」。不诽谤人,当然这是修自己的德行,不说别人的过失;不赞叹人,我就想不通,我就不晓得这个道理。以后老师给我解释,赞叹过分的那个过失,比诽谤人的过失还要大。赞叹过了分,这个人到这里就为止不会再有进步了,他认为什么?他自己已经很好,就够了,不肯再进步。所以就教我学什么?学不诽谤、不赞叹,修这么个法门,到后来我才深明这个里面的道理,实在是有道理。所以这个称赞是要称赞得恰如其分。

     3、如果你毁谤他,有的人听到不服气,你说我不行,我拚命努力,将来还能出人头地。那个人小小有一点成就,你一赞叹他,他得意忘形,我不得了,这么多人赞叹,他自己以为了不起。从此以后,不但没有进步,一天一天往下退转,贡高我慢什么都生起来,这是害人!所以不能随便赞叹人。

     4、说话之先最好先过滤一下,想想这句话当不当说,应不应该说,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,这个影响是善还是恶。许许多多经论讲到十恶业,都是按照身、口、意的排列顺序,唯独佛在《无量寿经》,把口业摆在第一,这是什么意思?净业三福第一个,口业清净,然后才讲身、意,意思很深。

     5、见别人的过失一定要包容、要掩盖,所谓是「隐恶扬善」。古人的教训是真理,我们这样对人,『一则令其可改』,让他慢慢觉悟、慢慢的回头,给他改过的机会;一则叫他知道有所顾忌,他作恶别人不是不知道,别人知道而不说他、而包容他,容易使他生惭愧心,不敢放纵。这是我们处世对人良好的态度。

     6、包容人的人不会计较别人的过失,他能包涵,有容乃大,他的后福大,他有大德大福。器量小,这人可怜,这个人没有人帮助他,没有人同情他,他在这个世间,那真叫孤家寡人。所以我们学佛,要学佛的心量,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。

     7、中国古人,稍稍读书明理的人,都知道隐恶扬善。又说:「君子绝交,不言人过。」两人很不愉快断交了,从此以后不往来了,对方的过失,绝口不谈。这是世间善人,何况是修行有道之人?更不可能有这些事情。

     8、古人讲「口为祸福之门」,祖师大德时时提示我们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。别人有过失,绝口不提,为什么?我们如果想别人的过失、说别人的过失,就是自己的过失,我们纯善纯净的心被破坏了。你看到的、听到的,你受人家的影响。不能说,成就自己真实的德行。真实德行是什么?纯净的心、纯善的行为。

     9、佛教经典里面这个话不知道讲了多少,我们实在讲粗心大意,没有能体会得。听过、看过,没有记在心上,没有把它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,所以我们德之不修,起心动念依旧是偏邪,不是中正,这是我们自己的过失。

     10、念佛人的正语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。念念都念阿弥陀佛,那么四种口业决定不会造。你跟别人往来,说话之前先念一句阿弥陀佛,话讲完之后也念一句阿弥陀佛,这是念佛人的正语。这句阿弥陀功德不可思议。

 


    Notice: Undefined index: title in /www/wwwroot/fgpzq/newsshow.php on line 96
  • 上一篇:

  • Notice: Undefined index: title in /www/wwwroot/fgpzq/newsshow.php on line 109
  • 下一篇: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