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问:四众弟子相处之道。
答:这个问题问得大了。佛教导我们相处之道依六和敬,可是六和敬里头头一条,「见和同解」就难了。为什么从前人能做到,现在人做不到?没有别的,听经。听经听多了,心真的就改过来;听经听得少,心改不过来,就是回不了头。就是刚才我们讲趣向,我们的心都是三恶道的心。三恶道是什么心?贪瞋痴、自私自利。贪瞋痴的心是三恶道的心。怎么从三恶道的心回过头来?回过头来就变成戒定慧,戒定慧是菩萨心,这个转变太难太难了。但是回不了头,不能转变过来,前途渺茫,来生苦不堪言,所以要回头。回头,在我们一般中下根性的人,最殊胜的方法就是听经。
上一个月,居士林老林长往生,他也有些冤亲债主,就是一些灵鬼附在一个同修身上,要求皈依,要求听经。但是我们的讲堂,他说讲堂的光太大了,他进不去。所以他要求在二楼,二楼我们饭厅的地方,我们放录像带,那里头有鬼神在那里听经,要求听经,要求听《地藏经》,他们是在恶道,所以我们现在天天放。前一个月,杭州天目山的齐居士到这儿报告,也是有鬼神附在人身上,向她要求,她们每天也放录像带,她说时间不够,他们希望听经的时间能够增加,鬼神都要求,我们愈想愈有道理。
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每天讲经八个小时,所以那一批学生跟他听,听四十九年,哪有不开悟、不证果的!清凉大师当年在世讲《华严经》,讲五十遍,我们知道这部大经,每天讲八个小时,一年可以讲一部,讲五十遍,就讲五十年。那个会场里面去听经,每天听八个小时,天天听,听经完了之后就念佛,那个人一定成佛。
我们今天困难在哪里?听经的时间太少了,念佛的时间也不多,打妄想的时间占大多数,所以不能成功。这就是我们的缘比不上古人,但是这个缘,现在人讲条件,是可以创造的。真正觉悟人、明白人,我们建一个道场,不必建大,十个人喜欢修,十个人修;二十个人,二十个人修,不能让别人夹杂进来,专修,这个道场。像当年远公大师在庐山建立东林念佛堂,同学一百二十三个人住在里头,不下山的,天天干,真干,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往生,统统成就。道场来来去去的,人心就乱了。今天他来,过两天,他走了,势必影响人心。
所以这种条件,我们可以建立,真正志同道合,有多少人集合起来,我们建一个道场,每天听经,每天念佛。现在听经容易,我们可以用录像带,每天可以放八个小时,听八个小时,念八个小时佛。八个小时听经,八个小时念佛,没有时间打妄想,剩下时间很短,赶紧去休息。如果有这么个道场,我们要住上三年五载,也成就了,不会输给古人。接引大众,那是接引大众的道场,那不是修行道场。古时候的道场都是有两个:一个真正修行道场,建在山上;一个接引众生的,下院,建在都市里头。法师去讲经说法,报檀越之恩,也不能疏忽,但是修行决定在山上。我们过去在澳洲,还看到小乘有这个作法,我看到很欢喜、很佩服。他们修行在山上,都市里有讲堂,有法师每个星期下山去讲两天,报施主恩,报护法恩,决定依六和敬。
对枋寮净宗学会同修开示(第1集)2006/2/3
看视频版请复制下面链接↓直接搜索
或者在手机和电脑浏览器复制粘贴打开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player/cid/941/cnum/JL21-081/num/
JL21-081-0001_02/pid/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