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问:想念某人,当心念时,对方会知道吗?
答:应当是知道,但是他不知道。为什么不知道?他妄念太多了。当你想念的时候,等于说是你发射一个电波过去了,他会接收得到,因为你的方向目标正确,他接收到了,没有感触,就是什么?他那个波太复杂了,除非你这个波特别强,他也特别留意,那个感触就很明显。古人有例子,母子连心,儿子在外面旅行,母亲想他,非常想念的时候,牙齿咬指头,他儿子感觉到心痛。
那就是什么?两方面感应都非常强烈,行!所以我们现在这个想念,想念也夹着很多乱想,不是专想;接收的时候也是很乱,也不是专收。所以你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念佛,阿弥陀佛有感应。我们念佛,佛也念我们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所以明了这个道理,好好念佛,我们每一个念头佛都晓得,你是真念、假念,佛也知道。
对枋寮净宗学会同修开示(第1集)2006/2/3
地球上的灾难是天灾还是人为的?-第1484集
问:首先,这一位同学问的是时局的大问题,这个问题很多人关心,他问了四个问题。第一个,现在宇宙的灾难这么多,是人为的?还是天灾?
答:这个问题不应该是宇宙,宇宙的灾难距离我们太远了、太深了,大概你问的是我们这个世界、这个地球。现在地球上的灾难这么多,我想你问的一定是这个意思。地球、社会灾难这么多,依照佛法说都是人为的。为什么?大乘经上佛常常讲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《华严经》里面那就说的大宇宙了,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这两句话说的是无尽的深广,也说到究竟圆满。
但是我们初学的人很不容易体会,我们还就世尊在大乘经上所说的这一句,比较容易懂,那就是「从心想生」。至于天灾人祸,没有一样不是从心想生的。佛在经上还常常给我们说了一句话,「依报随着正报转」,我们的生活环境,无论是人事环境还是物质环境都是属于依报,依报就是我们生活所依靠的,这个环境是依报。依报随着正报转,什么是正报?正报是我们的「心」,这是正报。一般讲正报是我这个人。「人」这个形象里面,最重要的不是这个肉体,是什么?精神。精神里面最重要的是思想,你看,还是从想象生。你每天想些什么?你每天说些什么?你每天做些什么?这个东西就是造成我们的依报的环境。我们心地善,确实风调雨顺;心地不善,现在讲的是自然灾害、天然灾害,都来了。
在地球上,我们常常听到的旱灾、水灾、风灾、地震。这些在经典上佛都说了,水灾是怎么来的?贪欲来的。贪是水,贪而无厌,水患无穷。火灾,瞋恚!瞋恚是火,愚痴是风,贡高我慢是地震。但是我们今天这样说法,许许多多相信科学的人他会摇头,他说你这个说法是迷信,你这个说法没有科学根据。我们是依佛学。佛学不合科学,就把我们否定了。好!那让科学家去解决这些天然灾害,你去解决!看你有没有能力把这些灾害消除。难,太难太难了!
总而言之,今天灾难这么多,我常常讲真正的原因是什么?中国古人有一句成语说「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」。「老人」是圣人,是诸佛菩萨,是世出世间大圣大贤,他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、宇宙人生的现象透彻了解。他们的话有道理,不是没有道理。非常可惜,今天没人相信,相信的人太少太少了。套一句宗教里面的话,「信者得救」,这话是真的;你能信你得救了,他能信他得救了,谁肯信谁就得救了。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,共业里面有别业。
一个大灾难来了,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,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,没有受到大灾难。这些人,你仔细去观察,你去做一个统计,然后你就晓得,从统计上看到,绝大多数心行善良。这就讲到因果报应。但是也有少数不见得是很善良的,前世修积的福报殊胜,他已经折损了很多了,还有余福,还有剩下来的。所以对于宇宙之间这些道理,确确实实只有佛法讲得彻底、讲得清楚。非常可惜,现在真正深入研求佛法的人不多。
这桩事情,佛法没到中国来,中国古人也有这个意思。《吕氏春秋》里面有几句话,正好我今天带着扇子,我这个扇子上写的就是这段。你看这个扇子上写的,「凡事之本,必先治身。成其身而天下成,治其身而天下治,为天下者,不于天下于身」。这是《吕氏春秋‧先己篇》里面几句话,这几句话也能解答你这个问题。凡事之本就是根本,这个「事」是指世出世间一切事。根本在哪里?根本在先把你自己这个身治好。儒也是这么说的。治国,治国之本在齐家,齐家之本在修身,修身之本在诚意,诚意之本在致知,致知之本在格物。《吕氏春秋》讲「治身」就是格物。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修身,这是治本,这就是治身。
什么叫格物?物是物欲,中国人讲七情,佛家讲五欲(财色名食睡);格是要跟它格斗。意思就是说你必须要能胜过你的烦恼习气,你的心才能够平静,得到清净平等;清净平等心则生智慧。所以什么事情都要先修身,儒说「自天子以至庶人,壹是以修身为本」。佛讲得真彻底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你要把你那个「心想」修正、修好,宇宙就和谐了,天下太平。你不把你自己的身修好,不把你自己的心修正,天灾人祸是决定不能够避免的。
所以《吕氏春秋》后头这一段话说得好,「为天下者」。为天下者,这句话范围非常之大,决不是只限于统治国家的统治者、领导人。他是为国家、为天下的,不限于。教育的人为天下,希望教化天下一切众生;从事于工商业的,他也为天下,为天下人造福,不为自己。所以无论哪一种学术,无论哪一个行业,佛法里面讲只要发菩提心,只要发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心,那你就是为天下。为天下要怎么「为」?不于天下。那个「于」当在讲,不在天下。不在天下人,在哪里?于身。你自己有没有一个大公无私的心为天下人服务、为一切众生服务?这个心在我们佛门里面讲叫大菩提心。
所以无论你从事哪一个行业,你只要是为天下人服务,为一切众生服务,在佛法里称你叫菩萨,你是真正菩萨。《华严经》上有证明,你看《华严经》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这是举出五十三位代表的人物。这五十三位,你仔细去看,男女老少,各行各业,在家出家;五十三位代表人,出家的五个。那五个不完全是佛教,那五个还有其他宗教的,像胜热婆罗门,就是现在的印度教;遍行外道,都是宗教家;宗教里面的领导人,宗教里面的传教师,这一类的五个人。绝大多数都是社会一般大众,各行各业;有国王大臣,有士农工商。那些人都是发了大心的,不为自己。从自己的学术上,从自己的事业上、行业上为一切众生服务,不是求名闻利养。求名闻利养就是凡夫,就不是菩萨,那个心就不正。纯正之心,一意为众生、为社会。
答澳洲参学同修之二(第1集)2003/1/4
看视频版请复制下面链接↓直接搜索
或者在手机和电脑浏览器复制粘贴打开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player/cid/941/cnum/JL21-081/num/
JL21-157-0001_01/pid/9.html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