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佛问答

对于不同的见解,初学者应如何辨识?-第846-847集



网络教学资源有限,如何满足大众的需求?-第846集

 问:在摄影棚里面讲经固然可以通过网络兼善天下,但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有摄影棚和网络远程教学的道场很少,而有心跟随师父上人学习的人很多,如何能满足大众的需要?

 答:这就是各人缘分不同。虽然缘分不同,如果真想学,决定得到三宝加持,这是肯定。因为佛所发的愿,没有一个愿是空愿,句句话都是兑现的。佛门里面有一句话说:「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」,这我们要相信。

 没有好的老师,我天天求佛菩萨保佑,只要是真心诚意,他就真的遇到高人。不舍一人!如果真心想求,一生遇不到缘,那佛菩萨不就舍弃?哪有这种道理!现在我们这个道理通达了,我们一点都不怀疑,为什么?佛是从哪来的?自性变现的。

 我求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来了,自性弥陀;我求观世音菩萨,观世音菩萨来了,自性观音,那怎么会求不到?他怎么会不现前?就怕你求的心不真,不实在,或者夹杂着自私,夹杂著名利,感应就没有,要不然没有不感应的。

 你总是要信得过,所以现在人说老实话,不信佛的人太多。一天到晚跟在我身边,不信!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他相信他自己的妄想,他不相信佛法。

 这么多年来,我遇到很多灵媒,他们鼓励我;如果说我周边这些人,说是我的弟子的话,我早就退心了。这些灵媒来鼓励我,他说真有人跟你学的,在哪里?在网路上,在电视机前面,真有!不在法师身边,法师身边没有一个。我相信!那还有?这就是讲一般人说是迷信,其实不是的,灵界,九法界众生我们在一起学习成就的非常多,这我相信。

 所以我每天学得很起劲,讲得也很起劲,原因在此地。我要不认真学,对不起自己,对不起父母,对不起老师。我要不帮助别人,不把自己所学的讲清楚、讲明白,我对不起众生。所以要真干!

答香港参学同修(第92集)2008/4/11

对于不同的见解,初学者应如何辨识?-第847集

 问:如果中国乃至世界许多道场都采纳师父上人培养圣教人才的构思,建立摄影棚,三年扎根,十年一门深入,每天在网路上分享学习心得,而如果修学者没有在师父上人身边,是否难免在讲学当中夹杂自己的意思?这样的话,在网上不同的人讲的心得体会不相同,会不会造成知见纷纭不一,搅乱初学者的头脑?如何解决?

 答:这个事情没有法子解决,只有各人讲各人的。那听的人要有智慧去辨别,这就是佛教我们的「四依法」,「依法不依人」,一定是经典做依据;「依义不依语,依了义不依不了义,依智不依识」。你能掌握着佛这个教训,就没有问题,最怕的是感情用事。

 感情用事这里面就不能避免差错,所以要理智。那终极的指导原则,就是教我们放下分别执着,这是最高的总纲领。我平常劝勉同学的十六个字,这是入门,放下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。这十六个字放下,你就入门;这十六个字放不下,没有入门。

 没入门,学习的这些东西,到处去讲,那道听涂说。古人有这个德行,不敢随便说,现在人说的多分都落在名闻利养上。那总是还是要受报,果报。但是闻到佛法总有好处,他的罪报报尽了,佛法这个金刚种子永远不坏,以后遇到正法的缘,还是继续再修。

 实在说,我们这一生所遇到的,也是过去生生世世的底子,这一生碰到缘。遇不到缘,那就来生后世有缘就又接上,就这么回事情。这些事实真相要知道,要清楚。如果不愿意搞轮回,轮回实在是很可怕、很苦,太复杂了。

 我们想在今生一生当中成就,那就必须把这些舍得干干净净。要知道这些缘,对我们来说没有好处,我们一定要跟释迦牟尼佛学。他老人家一生都是劝人为善,做出榜样来给人看,没有自私自利,没有名闻利养,没有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,没有贪瞋痴慢。我们讲这十六个字,他一个字都没有,这做出好样子给我们看。

答香港参学同修(第92集)2008/4/11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