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净土法门妙了,五逆十恶,十念成就,带业往生,居下下品者,皆得三不退,这是极乐世界里面的事实。所以,我们对于造作罪业的人不敢轻视,我们一定是非常尊重他。为什么?他要是一旦觉悟了,临终的时候,真正回过头来忏悔自己的业障,一心求生净土,十念真能往生。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可能品位还在我之上,我要是瞧不起他,到极乐世界见面了多不好意思!
这个有例子,阿阇世王跟提婆达多勾结,破坏佛法,造五逆十恶之罪。提婆达多堕阿鼻地狱。阿阇世王到临命终时忏悔,知道一生所作所为错了;临终后悔,发愿求生净土,他往生了。
佛的这些弟子向释迦牟尼佛请教,阿阇世王五逆十恶,他念佛往生极乐世界,生到西方世界,他是什么品位?释迦牟尼佛告诉大家,上品中生!这个出乎我们意料之外,所以我们才晓得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。我们中国谚语常讲,浪子回头金不换,他真的觉悟回头,他是好人当中的好人,不能小看他。
我们今天学佛明白,像提婆达多、阿阇世王,都是诸佛如来在那里演戏,演给我们看的。不是凡人,他是来教化我们的,让我们了解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。你修十善,持五戒修十善,一生做好人,念佛也往生了;你是示现正面的,教人行善。
那个示现是无恶不作,到临终能够回头改过向善,也难得,也能够启发许许多多作恶的人:造恶,你看他回头了,他果报不错,我们赶紧回头!度那一批无恶不作之人,那个功德一样不可思议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40集)2003/2/10
一句阿弥陀佛,把瞋恚心打掉。
菩萨,真正是菩萨,肯定是成就众生、爱护众生。我们常常讲,他爱护他的冤家、爱护他的对头、爱护他的敌人、爱护严重伤害他的人,他不会起一个瞋恚念头,这是菩萨。还有瞋恚念头在,他是凡夫,他不是菩萨。
我们自己也要以这些境界来勘验自己、测验自己,我们修行到底有没有上轨道?有没有一点功夫?在日常生活当中,遇到不如意的事情,还会不会有瞋恚心?有一念瞋恚心,古德讲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这一念瞋恚心起来,立刻要觉悟:我错了!我学佛怎么学的,怎么学到这样子!
念佛人,立刻提起一句阿弥陀佛,把那个瞋恚心打掉。在顺境里面起一念贪爱心,错了,这都是烦恼起现行。喜怒哀乐爱恶欲,七情五欲都是烦恼起作用、起现行。只要这个东西一冒出来,立刻一句阿弥陀佛把它打断,这一句阿弥陀佛提起来就是觉。
所以念佛这个法门比一切法门殊胜,就在此地,因为你很容易提起来。你要把这一句佛号念熟,什么时候起作用?就是在你烦恼起现行的时候,你能提起它来,你的功夫得力了,起作用了。
佛念得再多,佛念得再好,烦恼现行还是照样现行,那你的功夫不得力;换句话说,你根本没有功夫!你天天在念佛,像读书一样,天天在读书,考试都得零分,没有成绩可言。学佛的人功夫在哪里?功夫就是烦恼才起现行,立刻就把它压住了。
压久了(久,在现在这个环境,至少是十年),一起现行你就能够觉察。这样的功夫,你用上十年之后,自自然然烦恼不起现行了,那个时候往生就有把握,随时都可以往生,生死自在了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40集)2003/2/10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