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经共修

老法师讲无量寿经(第四十五集)1992/6





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 档名:02-012-0045

  请掀开经本第六十五面,六十五面第一行,最后一句看起:

  【人在爱欲之中。独生独死。独去独来。苦乐自当。无有代者。善恶变化。追逐所生。道路不同。会见无期。何不于强健时。努力修善。欲何待乎。】

  这是这一品经里面的第三段。第一段佛为我们说明这个世间众生普遍都有贪毒,招来「忧苦万端」。第二段主要是讲瞋恚,劝勉我们应当要和睦相处。这个地方是第三段,第三段劝我们要断恶修善,要知道事实的真相。六道众生不可能没有『爱欲』,如果没有「爱欲」,他就不会在六道轮回,换句话说,为什么有六道轮回?是爱欲里面变现出来的。所以古人讲「爱不重不生娑婆」,生到娑婆世界就是爱欲太重;「念不一不生净土」,西方净土的条件是要专一,叫「一心称念」,要念到一心不乱,这才能往生。

  这个地方告诉我们事实真相,六道里面决定是『独生独死』,谁在支配?我们自己的业力在支配,自己一生造作的善恶业,而业里面决定不能够轻忽了念头。这个念头,一个念头生,一个念头灭,念念在造业。一念善,果报在三善道;一念恶,果报在三恶道,这个念头剎那不断。所以我们讲造这个六道生死之业,这一天造多少?何况一年,何况这一生,何况过去生生世世,真的是不得了。这个业力在牵引你到哪一道去投胎,去受报,不是其它的力量。即使家亲眷属再恩爱,两个人的念头不相同,两个人造的业不一样,在六道里面受的果报也不相同,所以还是「独生独死」,『独去独来』。

  『苦乐自当』,你的善业成熟,那就是乐果;恶业成熟了,就是恶报,这是自己承当,自己要受,自作自受,『无有代者』。佛菩萨大慈大悲,没有办法代我们受苦。普贤菩萨这个十大愿王里面虽然有代众生苦,这是讲供养里头有代众生苦。这有这个愿,实际上代得了吗?代不了。我有这个愿,实际上还是没有办法代,这个是一定要知道的,谁都没有办法代,决定是自作自受。

  『善恶变化』,就是念头,这个念头变化太多了、太快了。『追逐所生』,追什么?外面的境界。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,起心动念,一会儿念头善,一会儿念头恶,善恶交杂,转变非常快。

  『道路不同』,大分,这是六道,六道每一道里面又可以分为无数道,这是我们能够想象得到的。譬如说我们今天到人间来了,这得了个人身,在六道里是人道,人道不要讲他方世界,单讲我们这个地球,我们地球上的人,每个人命运不相同,苦乐不一样,造业也不相同,即使地球上这四十多亿人,也分成无数道。

  『会见无期』,这是特别给我们说明我们家亲眷属一转世就不认识了,纵然遇到也没有办法记得过去世的事情,纵然是亲人也变成陌生人了,何况这一种机会非常非常的渺茫。人间寿命短,其它的几道寿命都长,恶道寿命长,天上寿命也长,所以即使再碰头,生到一道也非常非常的不容易,这个机会很少,这都是事实的状况。

  下面佛劝我们,『何不于强健时』,修行一定要身体健康强壮,这才行。千万不要错了念头,「我现在还年轻,等我老的时候再来修行」,这个想法就大错特错了。年老想修行,体力不够,譬如说我们打个佛七,佛七是七天七夜不睡觉,这一句佛号念到底,我们这个身体行吗?一天一夜都支持不住了,哪里能支持到七天七夜?所以我们看看中国佛教过去这些高僧大德,这个大藏经里头有《高僧传》、有《居士传》,你们仔细去看看,过去人修行开悟证果都是年轻人,他才能办得到。六祖大师开悟,五祖传法给他的时候,他二十四岁,二十四岁就接五祖的衣钵,就是第六代祖,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,一定要身体强壮。我们现在身体还没有衰退的时候应当要努力,「努力修善,欲何待乎」,你还等什么?不要再等待了,真正要修,现在就要做。再看底下这一段:

  【世人善恶自不能见。吉凶祸福。竞各作之。】

  这一段是讲愚痴。什么是愚痴?是非不清楚,邪正不明白,连善恶、利害都辨别不清,这叫愚痴。把恶的当作善的,善的当作恶的,天天在造作,自以为是修善,其实是在造业,这样的愚人不少。最要紧的是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,我是不是佛说的愚痴人,这个非常重要。什么是善?什么是恶?真的不知道。『吉凶祸福』,这就是善恶的报应。你造因,哪有不结果的道理?

  【身愚神闇。转受余教。颠倒相续。无常根本。】

  前面是讲的自受果报,「吉凶祸福」是自作自受,这一句里面是讲这种继续不断的在做,为什么原因?一定有个缘故,这里为我们说出来了。『身愚』,这是愚笨。这个『神』就是心思,「神闇」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胡涂,这个事情也是麻烦,邪正辨别不清楚。『转受余教』,这个「余」不是佛法,受其余的邪教,把邪当作正,把正法当作邪。即使学佛,佛法里头有了义,有不了义,将不了义的当作了义,了义的认为不了义,这也是迷惑颠倒,这都是愚痴。

  什么叫了义?什么叫不了义?你不必看经里面所说的那些标准,为什么?那个标准不是我们的标准。真正能帮助我这一生脱离三界往生净土,那对我讲就是了义。再高的佛法,再妙的佛法,再殊胜的佛法,我学它离不开六道轮回,对我来讲统统是不了义。了义、不了义是要以自己根性来做标准,不能以经典教法做标准,要以本身的条件做标准。那个参禅会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的,那禅对他是了义,对我不了义,这个一定要知道。我学,有没有用处,能不能达到我理想的目标,这一定要认识清楚,然后才能够抉择法门,这一切法门我才有能力去选择,选择能够帮助我这一生永远脱离六道轮回。何况往生不退,一生就圆成佛道,这对我自己来讲那的确是究竟了义。他不明了,不知道选择,随着境界转,『颠倒相续,无常根本』,这就是说他错修错做了,根源在此地。

  【蒙冥抵突。不信经法。心无远虑。各欲快意。迷于瞋恚。贪于财色。终不休止。哀哉可伤。】

  这一段是指的由迷惑而产生严重的执着,贪执。『蒙冥抵突』,「蒙冥」就是胡涂,心不开明。「抵突」是什么?对于正法正教,他不能接受,他抗拒,这个就是「抵突」。『不信经法』,这个两句不仅仅是说一般世人不相信佛法,实在讲是什么?讲已经入佛门的,受了三皈,受了戒律,他相不相信?照样不相信,对于究竟了义的法门抗拒。尤其我们常常听到、见到,自赞毁他,对于自己所修的法门赞叹,不是自己所修的法门就毁谤,这大错特错,不知道所有一切法门全是佛说的。我今天修净土,我要排斥禅、排斥密,去毁谤他们,毁谤三宝。禅跟密是佛说的,你是谤佛;禅密教学的经典,那是法宝,你谤法;自古以来一直到今天,依照那个法门修学成就的人很多,你谤僧。自己修得再好,如果犯了毁谤三宝的罪业,还是不能往生。你如果要问为什么不能往生?老实告诉你,心不清净。心里有我无人,心不清净,心不清净怎么能生净土?这一句佛号念得再好也不行,那就是古人讲的「喊破喉咙也枉然」,你念得不相应。

  所以真正佛弟子修学的态度要学《华严经》五十三位善知识,他们学的法门不相同,五十三个人学的是五十三个不同的法门,人家什么态度?自己谦虚,赞叹别人,这个就对了,赞叹三宝。禅,上上根人所修的,人家问的时候,你为什么不修禅?禅那么好,为什么不修?我不是上上根人,我学那个不能开悟,不能了生死。净土这个法门三根普被,我这个下下根也能得度。自己谦虚,赞叹别人,就对了。所以「不信经法」,实在讲那些人都免不了贡高我慢。

  『心无远虑』,眼光太近了,没有远大的眼光,远大的眼光是什么?要看怎样出六道,怎样超越轮回,这个眼光就远了,那就对了,念念希望真正超越六道轮回。再来这个世间,那我得乘愿再来,我不是业力来的,我愿力来的,那来去自在;我今天是业力来的,来去都不自在,不来也得要来,想去,你也去不了,这不自在。

  我们晓得生到西方世界纵然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要想再回来度化众生,也不难,再回来度众生是菩萨化身,没有隔阴之迷,这个多自在,六道里面可以随意往来。你有这个眼光就对了,没有这个眼光,那你就大错特错了,只看到眼前,不知道来生。

  『各欲快意』,迷恋这个世间五欲六尘,尽情去享受,享受就是造业,这哪里叫享受!分明是在造恶业。『迷于瞋恚,贪于财色』,世间五欲六尘,财色名食睡,贪着在这些上面。『终不休止』,没有知足的时候,贪而无厌。佛眼睛里面看在,『哀哉可伤』,真正可怜。他今天得到这些享受是前世修的福报,现在尽情在享受,享受当中不断的又继续再造业,福享完了,恶业现前,这就要接受恶报。这个人眼光实实在在太短了,连一个普通我们中国人常讲有学问、有德行的人都不如。

  我们中国古人还常常为儿孙着想,为后世着想,他要积功累德,他这个家能够兴旺好几代不衰,那都要积德,要断恶修善才能办得到。我们现在看看这个社会,无论中国、外国,实在讲那个富贵荣华自己一生都保不住,晚年就没有了,就受罪了,这个在古人讲这是「德至薄也」。在享福的时候,福报现前的时候,不知道继续修福,不知道好好的来培福,享尽了,这个恶业立刻就现前,实在是非常非常可怕。

  【先人不善。不识道德。无有语者。殊无怪也。】

  这是讲早年没有闻到佛法的时候,没有遇到圣教之前,这是可以原谅的。人如果不能接受圣贤教训,实在讲跟禽兽有什么差别?人是动物之一,没有什么差别。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就是能够接受圣贤的教学教训,能够接受历史的教训,知道断恶修善,这就是他跟一般动物不一样的地方。所以在没有遇到佛法,没有遇到圣人教诲之前,这是可以原谅的,『殊无怪也』。

  【死生之趣。善恶之道。都不之信。谓无有是。】

  这几句是教我们观察我们周围的环境,每一天都有生的、都有死的、都有病的。像我们在释迦牟尼佛传记里面看到的,佛到外面去游览,看到生老病死,他就觉悟了。我们有没有留意这一桩事情?有没有感触?这就很重要了。

 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,没有出家之前还在上班,我每天看报纸,公家报纸天天都有,我看的跟人家不一样,人家看新闻、看报纸内容,我天天看讣文,看今天死了这么多,明天一看又死了这么多,慢慢就轮到自己,这个事情就麻烦了。我看这些东西,警觉性很高。看到别人死,想到自己慢慢就接近了;看到别人病、看到别人老,我统统要受,你对于这个人生自然就淡薄了,与道就慢慢接近了。这是指他不知道观察周边的这些环境。

  『善恶之道,都不之信』,你跟他讲这个,他不相信,他认为这个人生很快乐,尽情享受,能享受几天?我们现在年岁愈大,感触就愈深。年轻在一起的同事、朋友、同学差不多三分之二都不在了,都走了,剩下的几个人都衰老了,体力都衰退了,依然不觉悟,实在是可怜。

  【更相瞻视。且自见之。】

  『相』是互相。

  【或父哭子。或子哭父。兄弟夫妇。更相哭泣。】

  为什么『哭泣』?

  【一死一生。迭相顾恋。忧爱结缚。无有解时。思想恩好。不离情欲。】

  这个文不难懂。我们一般人看起来,这是人之常情,生离死别谁能够避免?没有法子避免,没有法子避免就随它去,这就是一般人。佛菩萨跟我们想法就不一样,为什么不能避免?这些事情怎么产生的?把它那个产生的根源找出来,找出来之后把它消除,这事情不就避免了!佛菩萨对于这些事情看法跟我们不一样。所以底下说了:

  【不能深思熟计。】

  对于眼前这些状况没有深入一层的去探讨。所以佛经所说的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,把这些问题,实在讲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见所闻的,追根究柢,要把它的源头找出来,这个就是佛法,现在人叫它作佛学。要把事实真相彻底搞明白,然后解决之道自然就现前了,你就有办法、有能力解决了。

  【专精行道。】

  这是应当的。

  【年寿旋尽。无可奈何。】

  你要不能把握着这个健康的身体,不能把握着大好的时光,以后后悔莫及。『年寿旋尽』,「旋」是非常快,年岁大的人那个感觉跟年轻人不相同,这个一年一年过得太快了。

  【惑道者众。悟道者少。】

  『惑』是迷惑,对于正道、大道迷惑的人多,觉悟的人太少了。

  【各怀杀毒。恶气冥冥。为妄兴事。】

  『妄』是妄想,错误的想法,错误的看法,这才无端生事。

  【违逆天地。】

  这个『天地』有两层意思,一个是天地鬼神,天地鬼神都是好生好德,杀生不是他们愿意见到的,诸位要细细念《地藏经》就知道了,连这个饿鬼道、地狱道里头这些鬼王都不希望看到众生杀生作恶,都不愿意见到,所以这是违逆天地鬼神。另外一个意思,这个「天地」代表天然自性,就是本性,或者是我们中国人习俗讲的良心,天理良心;违背了自性,违背了天良。

  【恣意罪极。】

  任意的在造作罪恶,这样下去必然是减少了他的寿命了,折福折寿。

  【顿夺其寿。】

  这个『夺』不是鬼神夺,鬼神没有权利来夺。鬼神既没有权利夺,也没有权利给你,予、夺都不是鬼神的事情。是什么事情?都是自己在造作的。我们的善福是自己修、自己造的,我们的寿命也是自己造的,也是自己修的。一念善,寿命会延长,福报会增长;一念恶,这个凶灾的机会就多了,寿命就短促了,都是一念善恶在那里变化。鬼神不过是掌理其事而已,好像我们这个世间法官、警察,他是来执法的人,你不犯罪,他不敢动你,他要惩罚你,他本身犯罪了,你在这社会上没有贡献,他也不可以奖励你,是一个道理。这个天地鬼神执法的就像我们这里法官、刑警一样,他没有权利予夺。

  【下入恶道。无有出期。】

  所以六道轮回是自己感应而去的,不是有什么人主宰,那就不对了,那就错了。阎罗王有没有?有,确实有,他也做不了主,没有予夺之权。一切造作,自作自受。你什么样的心态,自自然然与那一道感应,就像夫子所说的「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」。喜欢造作恶业的,他跟那一类的人自然就相聚;喜欢修善的,他跟善人一定聚在一起,善人跟恶人不会在一块的,六道十法界就是这样形成的。你明白这个道理了,生天不必要信上帝,信上帝才生天,不信就不能生天,这个讲不通的。天人好善,你也好善,志同道合,自然他就聚在一起去了,不是信不信的问题。天人修十善业,好善好德,这样去的。饿鬼悭贪,悭贪心重的人自然就变饿鬼,他跟那一道志同道合,他自然去了。瞋恚堕地狱,地狱的人没有一个不瞋恚,是这么一个原因。念阿弥陀佛呢?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,就这么回事情,没有人作主宰。所以这是作恶要堕恶道,这个麻烦就大了,恶道很容易去,很不容易出来。

  【若曹当熟思计。】

  这个『若曹』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你们大家,就是这个意思。因为这个经是汉朝时候翻译的,汉朝一般口语里面「若曹」就是指现在讲的大家。应当要认真,要熟虑,要计划计划、衡量衡量。

  【远离众恶。】

  真正多想想、多思考、多衡量,这个才晓得我们应当要断恶,应当要修善,恶道太可怕了。

  【择其善者。勤而行之。】

  劝我们修善。『勤』是勤奋,就是精进的意思。

  【爱欲荣华。不可常保。皆当别离。无可乐者。】

  这个『爱欲荣华』是愚人才贪着,这个东西好比什么?好比现在这些吗啡一样,这刺激东西,那个乐是非常非常短暂,付出的这个代价太重太重了,不值得,一定要觉悟。这个世间毒品害你是害一生,贪着五欲六尘害你是生生世世,这个不得了。

  【当勤精进。生安乐国。】

  『安乐国』就是西方极乐世界,应当要认真勤奋精进求生净土。

  【智慧明达。功德殊胜。】

  你只要是真的能相信,能接受,能发愿,决心取净土,这个就是你真正智慧的抉择。你如果不是真智慧、明了通达,你怎么会选择这个法门?无量无边的法门唯独这个法门一生决定超越六道轮回,决定成就无上菩提,换句话说,对我们这种根性真的是究竟了义。何况我们在大乘经典里面看到,文殊、普贤、弥勒这些诸大菩萨,没有一个不求生净土,上上根人,他们为什么要求生净土?值得我们深思,值得我们去反省。唯有这个法门能度五逆十恶的众生,也能下下品往生,真的是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,所有法门里头,唯独这个法门殊胜,所以诸佛赞叹。这就是『智慧明达,功德殊胜』,只要选择依照这个法门修,这两句你统统都有了,你都具足了。

  【勿得随心所欲。亏负经戒。在人后也。】

  在修学过程当中,如果你认识不坚定,愿力不恳切,在修行过程当中免不了要遇到许许多多的障碍,人事上的障碍、环境上的障碍在所不免。信心稍微一动摇了,这一生的修学就不能成就了,纵然来生来世或者有缘再遇到这个法门继续修,你往生西方世界已经在别人后面了,人家先去了。虽『后』也不坏,那究竟「后」多久?很难讲,可能要几千年,几万年,可能是无量劫以后,这个事情真的要多想想。这个「后」不可能是来生来世,佛在经上常常警惕我们,「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」,这个机会真的不容易,开经偈里面讲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,我们下一次再碰到,可能是百千万劫之后了,所以这个一落后就落到很后很后,可能我们同学已经早就成佛了,你还在作凡夫,还在六道轮回。所以能够把这个事实真相想通、想明白了,我们的决心才真正下得下去,才不会被境界诱惑,死心塌地一门深入,这就对了。再看底下一品:

  【心得开明。】

  这一品经里头主要是弥勒菩萨给我们做一个榜样。我们听佛讲感触不深,弥勒毕竟是等觉菩萨,他听佛一讲,他真的明了通达,这给我们做一个好榜样。

  【弥勒白言。佛语教戒。甚深甚善。】

  首先是赞叹佛所说的。弥勒菩萨这一句话就是指前面这一品经。他听了以后,虽然给佛说,也就是给我们大家讲。世尊的教诲,『教』是教诲,『戒』是禁戒,经文里面许许多多教我们深思熟虑,决定不能做,做了果报在三途。『甚深』是讲的理,『甚善』是讲的法、是讲的事,教给我们的方法非常的妥善,理论「甚深」。

  【皆蒙慈恩解脱忧苦。】

  这个『皆』是上从等觉菩萨,下至恶道众生,有缘听到佛讲经说法,都得到佛的恩惠,依照佛所教的方法去做,都能够脱离苦海,都能往生,这佛的恩德就太大太大了。我们现在虽然生在佛的末法时期,佛不在世了,佛的经典还流传在世间,我们能够读到经典就如同佛当面给我们说法没有两样。我们听懂了、听明白了,深信不疑,依教奉行,也必定能得到佛当时讲经那些会众所得的利益,我们一定也能得到。

  【佛为法王。尊超群圣。】

  这个『群圣』是指菩萨,菩萨我们通常称「三贤十圣」。这个「群圣」就是指「十圣」,大菩萨,初地到等觉这十一个位次叫圣人,佛是超越了他们。

  【光明彻照。洞达无极。】

  这两句是形容佛以智慧、慈悲加持一切众生。智慧、慈悲如何加持?讲经说法,流传经典,这就是佛的智慧与慈悲。

  【普为一切天人之师。】

  佛是人天导师。

  【今得值佛。】

  这是很有福报,生到这个世间能够遇到佛,这个相当不容易,这是大福德。

  【复闻无量寿声。】

  遇到佛是很大福报。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《无量寿经》虽然多次宣讲,也不是很容易就遇到的。弥勒菩萨欢喜,他听到《无量寿经》。李老师旁边小注,遇佛这是难,这第一个难。遇到《无量寿经》,这是第二个难,很不容易遇到这一部经典。遇到佛不遇到「无量寿」这个法门还是不容易出三界。换句话说,你遇到佛,来生绝不堕三恶道,这个利益是一定得到,会生人天两道,这个一定得到,出离三界很难。但是听到这一个法门呢?就决定出离三界,决定往生不退成佛,所以很不容易遇到的。两难在弥勒菩萨都遇到了,对他讲都不难了。

  【靡不欢喜。心得开明。】

  这真是无量的欢喜,听佛讲经说法,心开意解。这个『开』就是开悟,『明』就是明了,我们中国俗话讲茅塞顿开,大彻大悟。我们今天这个茅塞顿开、大彻大悟是真的,但是这个大彻大悟不是禅宗的明心见性之悟,实在讲我们这个大彻大悟比禅宗明心见性,说老实话,有过之而无不及。怎么说呢?禅宗大彻大悟之后要不往生,他修行还得修无量劫才能成佛,不容易。我们这个没明心见性,我们觉悟了这一个法门是第一法门,我这一生念佛往生不退就成佛,比禅宗明心见性的人成佛还要快,还要圆满,所以有过之而无不及。这个彻悟就是真正认识了这个法门,肯定这个法门,坚决修学这个法门,这就是你真正开悟,真正明了了。这个几句是弥勒菩萨听到佛前面一番开示之后,他的心得报告。下面是:

  【佛告弥勒。】

  这是世尊叫着弥勒菩萨的名字,告诉他。叫他的名字提醒他下面有重要的开示,要仔细的去听。

  【敬于佛者。是为大善。】

  这个世间第一善是什么?是敬佛,为什么说敬佛是第一『大善』?佛是老师,你能够敬老师,你就会听老师的教导,老师教给你的利益,你全得到了,这个是「大善」。对老师不敬,老师讲的东西就不会留意,也不会认真去学习,换句话说,你就得不到利益。所以不是佛要我们去敬他,这个要明了,是自己得佛教诲的真实利益。

  我们这个世间讲师道,师道是尊师重道。你对老师不尊敬,老师就不会认真教你,这个不是老师有什么条件的,不是的;老师再认真也没用处,为什么?你不接受,你不肯去照做,绝对不是老师有私心、有偏心,你这样想法完全错了。老师教学生,希望那个学生能够把所教的东西,他都明了,都能做到,他要的是这样的学生。所以对老师的尊敬绝对不是在表面,表面那个一看就知道了,那个不是真的,见老师恭恭敬敬,磕头顶礼,一举一动唯唯诺诺的,转身之后了,老师讲的完全不能照做,阳奉阴违,这个老师也很清楚,对这个学生不教。纵然学生有些小节,小的礼节不注重,很随便,但是老师所讲的东西他能听懂,他真能照做,这个学生老师就非常爱护,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。所以好的学生能够对老师尊敬,他一定能够依教奉行,这是大善。这一句话是赞叹弥勒菩萨的,弥勒菩萨敬佛,尊敬老师,所以称他「大善」。

  【实当念佛。】

  『实』是真实。佛要传法给你,最真实的法是什么?『念佛』,没有其它的,就这一句「阿弥陀佛」就行了。一句「阿弥陀佛」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的大总持法门,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的什么?就是一句「阿弥陀佛」,我们要能体会到。

  【截断狐疑。】

  这是佛在这里劝告我们,我们要想把这一句佛号念好,在这一句佛号里决定成功,首先对于这个决定不怀疑,真信不怀疑。狐狸疑心很重,用牠来做个比喻,凡是好疑之人就叫他做『狐疑』。

  【拔诸爱欲。】

  这个『爱欲』是业障,是障碍。业障有没有消除不要问人,问自己,你对于「财色名食睡」这个贪爱是不是淡了一些?淡了一些,你的业障就消一些了。如果对于这一些贪爱,我虽然学佛很用功,一点也没淡,换句话说,你用的那些功夫,业障没消除。业障不消除,到临命终时想往生,这个业障在作祟,业障在刁难,来阻碍,你就去不了。所以你真正要想成就,要把它断掉,拔除「诸爱欲」,这个要知道。内心要清净,心地清净。

  【杜众恶源。】

  一切诸恶的根源就是「贪瞋痴慢疑」,这个六种根本烦恼,还有个「恶见」,错误的见解,这个是恶源,要把它堵住,不让它起作用。那么我们要问了,用什么方法「拔除爱欲」,用什么方法「杜绝恶源」?一句阿弥陀佛,这就是妙法。深信切愿,念念求生净土,这一句佛号是决定不放松,这个自自然然它就轻了,就减轻了,由减轻,慢慢就不起作用了,虽然不能说完全断掉,只要它不起作用就行了,带业往生,这一句佛号就得力了。所以佛号得力就是能把「贪瞋痴慢」伏住,降伏住了。《金刚经》里面讲的「云何降伏其心」,这个心就是妄想、杂念,用什么方法来降伏它?就是克制它,《金刚经》用的这些方法,我们都用不上,所以这个法门比《金刚经》殊胜,不必说那么多,一句阿弥陀佛就降伏了。

  一部《金刚经》,释迦牟尼佛答须菩提两个问题,他问的一个是「云何降伏其心?」,第二个问题是「应云何住?」,我们的心要住在哪里?《金刚经》上就讲这两个问题。用我们这个答复很简单,「云何降伏其心?」「阿弥陀佛」,「应云何住?」「阿弥陀佛」,就解决了,哪有那么麻烦!我们的心一天到晚就住在阿弥陀佛上,这个就对了。

  【游步三界。无所罣碍。开示正道。度未度者。】

  菩萨发心在六道里面普度众生,要有这个本事,我度众生,接触大众,我自己的心安住在阿弥陀佛上。一句佛号功夫得力,妄想、分别、执着都不生,这个时候就可以『游步三界』了,在六道轮回里面帮助这些苦难的众生,自己没有妨碍,不受影响了。以这个甚深无上的法门帮助大众,劝导大众一同修学,往生不退成佛。

  【若曹当知。十方人民。永劫以来。辗转五道。忧苦不绝。生时苦痛。老亦苦痛。病极苦痛。死极苦痛。恶臭不净。无可乐者。】

  这是教我们要明了这一个事实的真相,六道里面的情况,佛在此地语言不多,确实说尽了。不但是我们这一个世界,『十方人民』,十方诸佛世界里面的六道众生大致都相同,都是这个样子。『永劫以来』,『辗转』就是轮回,六道里头,五趣就是六道,在轮回,舍身受身,苦不堪言。所以佛在大经上形容叫「生死疲劳」,他不能休息,生生死死,死死生生,不能休息。『忧苦不绝』,底下讲生老病死,样样都苦。这些实际状况,佛在经典里面说得很透彻,也形容得非常好。真正看穿了,看明白了,才晓得六道里面没有可乐之事,三界统苦。

  我们这个欲界里面,所谓是「苦苦、坏苦、行苦」是全有,统统具足。能有定功生到四禅天,叫色界了,色界里头,欲伏住了,就是「财色名食睡」这个没有了,因此他没有苦苦,虽没有苦苦,他有坏苦,他寿命到了还要堕落,还要轮回,他那个安定不能够再继续了,这就坏掉了。到无色界,无色界连身体都没有,我们今天所讲灵界,所以只有灵魂没有身体,佛家不叫灵魂,叫「神识」,没有色身。没有色身就没有坏苦,但是他有行苦,「行」是什么意思?不能永远保持,就是他的受用有一定的期限。三界里面最高的是非想非非想天,就是第二十八层天,这是无色界的,他的寿命八万大劫,八万大劫实际上是他的定力,到八万大劫之后,他的心会动,这个心一动就又落下来了,就堕落下来了,他不能永远保持不动,这叫行苦,他有尽的时候。这叫三界统苦,没有可乐的。

  【宜自决断。】

  应当自己把这个事情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要下决心,要有果断。

  【洗除心垢。】

  『垢』是心里面的污染,实在就是讲的妄想、执着。

  【言行忠信。表里相应。】

  这个是开始修行基本的态度。世间善法,我们中国古人讲断恶修善,修善从哪里修起?从不妄语开始。孔老夫子讲「人无信不立」,人没有信用,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。我们中国古时候社会,「信」是列在第一位,今天美国也是信用列在第一。一定要忠信,表里一如。

  【人能自度。转相拯济。至心求愿。积累善本。】

  真正发心断恶修善。前面我们读过,真实的大善就是念佛,自己念佛,劝人念佛。自己念佛,自度,劝人念佛是度他。『至心求愿』,这个「至」是真心,求生净土,乘愿再来,这个是真实的大愿。『积累善本』,一心称念,自行化他,这个就是「善本」。

  【虽一世精进勤苦。须臾间耳。】

  这一点是要真正觉悟,我们一生努力,一生认真去干,时间很短,就几十年光阴而已,这个值得。

  【后生无量寿国。快乐无极。永拔生死之本。无复苦恼之患。寿千万劫。自在随意。】

  这是讲你在这里拼命苦干个几十年,后来的果报不可思议。做生意的人常讲一本万利,这不止,这个利益好处简直数不清的。所以真正明白人,真正把这个事情搞清楚,他才肯干,他晓得这才叫真实的利益,这个一点不假。你要不在这上努力精进,任何法门,世间任何快乐,都不是究竟的,那都是什么?那都是将来的苦本。所以世间人迷惑颠倒,把苦当作乐,把短暂看作永恒,这叫大错特错。所以读到这些经文,看到佛是苦口婆心的劝勉我们,怎么能不动心?怎么忍心不接受?末后又劝我们:

  【宜各精进。】

  各人都应该要精进努力。

  【求心所愿。】

  我们今天心里面唯一的愿望就是往生西方净土亲近阿弥陀佛,这是『求心所愿』。

  【无得疑悔。】

  对于这一桩事情、这一个选择、这一个修学方法,决定不怀疑,决定不后悔,纵然有无量无边法门摆在我面前,我只选择这一个法门,坚持这个法门决定不改。人家说其它的法门再好,我也不后悔,我也不怀疑,一门深入。你有疑,你有悔:

  【自为过咎。生彼边地。七宝城中。于五百岁受诸厄也。】

  这是讲什么?对这个法门疑悔必定造成自己的障碍。如果有疑悔,改变了方向,再去学其它法门了,那个误事就大了,为什么?你决定不能超越轮回,不能脱离六道,为什么?超越六道轮回要断见思烦恼。你想想,你或者是参禅,或者是学密,或者是学教,或者是持戒,这个见思烦恼你能断得了吗?定功再深,这一盘腿一面壁可以坐一个月、坐三个月,这定功很深了,济不济事?不济事,他来生生色界天而已,他的去处在色界天,出不了轮回,为什么出不了轮回?见思烦恼没断。他在定功、定力的时候,他是把见思烦恼伏住,没有断,三界出不去。所以讲到能超越三界,只有念佛往生净土这一个法门,真是独一无二。其它法门要成就还是回向求生净土,不管修学哪个法门,要不回向求生净土,还是无济于事。所以禅到最后也念佛求往生。密宗也是念咒的时候,念到心地清净,回向求往生。才知道真正究竟了义唯此一门。

  如果带着怀疑,还继续不断的去念,存个什么心呢?试试看,能往生更好了,不能往生就算了,反正也拼这一生去搞这个法门去了,能不能生?能生,生『边地』。西方极乐世界有「边地」,「边地疑城」,有一点小障碍。生到这个地方,这个地方也是七宝池,『七宝城中』有五百岁受诸苦厄,就是你到那个地方要耽搁五百年。五百年耽误什么?不能到西方世界就见佛,也没有机会听佛讲经说法,西方世界诸上善人你也见不到,他的苦就这些。底下有一品经专门要给我们说这个边地疑城的状况,他们究竟是什么障碍会生到这里去。

  实在讲生到边地疑城还是值得恭喜,为什么?最多耽误五百年,五百年算什么?那边寿命无量寿,五百年算什么!不算什么。所以生到边地疑城也是大喜事,总算是出离三界了,也是一生决定成佛,就是去的时候这么一点小小的耽搁。

  假如你对这个不疑不悔,那么你就入了品位,最低的也是下品下生,是入品。这就好比学校的时候,这个不疑不悔的到学校念书,正式学生一年级,上学了,这个边地疑城是先修班,还没有正式插进去这个学校,还没有直接,是在那里做预科的学生,不能算是正科的学生。

  【弥勒白言。受佛明诲。专精修学。如教奉行。不敢有疑。】

  弥勒实在也是代表我们的,真正对于佛这样明了、这样清楚的教诲,懂了、体会到了,当然发心『专精修学』,依教奉行,不疑不悔,这个就对了。今天就讲到此地。


    Notice: Undefined index: title in /www/wwwroot/fgpzq/newsshow.php on line 96
  • 上一篇:

  • Notice: Undefined index: title in /www/wwwroot/fgpzq/newsshow.php on line 109
  • 下一篇: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