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经共修

第二回复讲《无量寿经》文稿第9集



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

刘素云老师 第二回复讲 


今天,给大家介绍座列上首的第四位尊者。

〖尊者迦叶〗

大迦叶尊者,是佛陀弟子中的头陀第一。

他是“传佛心印”的人,是禅宗第一代祖师。禅是释迦牟尼佛传给迦叶的,是代表“宗门”。在中国大小乘佛法分十个宗派,禅宗之外的九个宗,都称为“教下”。教下是阿难尊者传的。在《无量寿经》这部经里,都位居上首,代表全部佛法皆在这部经中。

宗门、教下修行的方向、目标完全相同,都是“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”但是手段不相同,也就是方式不一样。宗门是直截从“放下万缘”下手,他不上课,不用教科书。直截了当放下万缘,恢复自性清净心,所以他用“观心”,用“参话头”的方法。这些方法很特别,要根性很利的人才有能力修学这个法门。

头陀就是修习苦行的意思,凡是修苦行的人第一要选择空闲的地方;第二要过托钵乞食的生活;第三要常居一处;第四要一日一餐;第五要乞食不择贫富;第六要守三衣钵具;第七要常坐树下思维;第八要常在露地静坐;第九要穿着粪扫衣;第十要住于坟墓之处。修学头陀苦行的人就是要过这样简单的生活,也是清净的生活。

这样理想的头陀修行者,就是尊者大迦叶。

他出生于富贵家庭,父亲是一位大富长者。迦叶尊者能够舍弃豪门的富贵荣华,出家修苦行,实在是难能可贵。

大迦叶还没有皈依佛陀以前,就被人称赞为志气清高、不著欲染的青年,父母为他娶亲,他竟和妻子分床而卧。后来在竹林精舍听闻佛陀说法,生大信心,皈依佛陀,佛陀曾说过,若非明彻宇宙的大觉者,是受不起他称老师的。

大迦叶尊者是过着舍富乞贫的托钵生活。有一次,他在王舍城行化的途中,见到一位贫困的老母,穷得衣不遮体,食不解饥,卧在街巷阴暗的地方,大迦叶尊者很怜愍她,就向她行乞说道:

“老母!我看你穷苦的情形,心中很是难过同情,你为什么这么穷苦,都是你过去悭贪没有布施的关系,我是佛陀的弟子,是人间的福田僧,现在望你多少布施一点食物给我,让你种种福田,将来免除这贫困的生涯。”

穷苦的老母回答道:

“啊!你是一位尊者,我很荣幸你向我说法,不过你要我布施供养你食物,这是叫我感到非常困难的事情。说出来不怕尊者见笑,我三日来未有粒米充饥,现在所有的是很少的米汁,臭恶难闻,人家将要弃去而为我讨来,这怎么可以用来供养你尊者呢?”

“这是没有关系的,”大迦叶说:“你就把米汁给我一点吧,我是舍豪富而乞贫穷的大迦叶,我很喜欢地接受你的供养。”

贫穷的老母闻言大喜,即刻取出米汁供养,大迦叶恐怕老母不信,就当着老母的面把米汁一饮而光,老母后来以此功德,寿终之后即生天享乐。

大迦叶尊者利人的悲心值得人敬仰,但弘法的热情,比起舍利弗和目犍连等显然不如,当舍利弗和目犍连还没有涅槃前,就常劝说他忘却自我,来从事弘法利生的真理运动,大迦叶尊者总是坚定地回答他们道:

“我实在是不行了。弘扬正法,教化众生,全不是我的分内之事了。忘去自我,多么不容易啊!我充其量顶多在自己的生活中,树立起更艰苦卓绝的修行榜样,让后来者对于少欲知足的头陀苦行,知道尊重与实行。弘法利生那些艰巨任务,全赖你们去担当了。”

舍利弗和目犍连听了这些话,并不感到失望,反而称赞道:

“长老能够在这一方面树立法幢,也是非常难得,佛法是多方面的,各人可以依照自己的志趣去实践自己的理想,我们为长老祝福。”

长老大迦叶对于他的头陀苦行,任何人的劝说,他都不会停止。

大迦叶尊者,不惧狂风暴雨,不怕日晒夜露,总是住在深山丛林的树下,或是白骨遍野的冢间。他的年龄逐渐地衰老,佛陀很同情怜悯他。有一天当他到祇园精舍的时候,佛就劝他安住在祇园精舍。

可是,他反而向佛陀说道:

“佛陀!不行,我不能住在祇园!佛陀的慈悲,弟子深深了解和感激。不过,弟子住在这里,一定非过团体的生活不可,那时我的头陀苦行,是会感到很大的不便。这里无论是静坐、经行、闻法,样样都合乎理想,清风明月,鸟语花香,环境真是太优美了。但我修头陀行者的人,住在这里是十二分的不宜。这里闻不到一点尸臭,看不见半根白骨,生活过得这么舒适舒服,对于修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、不净观等,无论如何不适合。我很乐于冢间的生活,那里,长年累月的独自一人,或在树下,或在露天,或经行观尸,或补破衲衣。欢喜乞食行化,就自由地进城,不愿意乞食行化,随便找些野果草根充饥。我不为衣愁,不为食忧,不有人间的得失,我只感到清净解脱的自由。

当然,有人会说我这样的生活太过于自利,像舍利弗、目犍连、富楼那、迦旃延尊者等,他们负起代佛宣扬的任务,不惧阻难,不惜身命,推动着真理的法轮,让众生普沾法味,同获法乐。我虽然没有那股勇气和毅力,但我不会忘记佛陀给我的恩德。为了报答佛陀的恩惠,我才更要过头陀的生活。因为众生能否得救,全靠僧团的弘法,僧团中布教的弘法者,是人民的亲教法师,他必须自身要健全,才能担当弘法的工作。僧团的本身如何才能健全呢?当然只有从严肃的生活中去培养自己的德行。头陀的行门,就是一种最严肃的生活方式。如能习惯这种生活,便能吃苦,便能忍耐,便不贪名闻,不求利养,一心一德,为法为人!佛陀,我为了直接地巩固僧团,间接地利益众生,所以欢喜愿意居住深山丛林或是冢间,决不舍弃苦行,决不能长住在祇园!恳求慈悲的佛陀能够原谅我大迦叶的固执。”

佛陀听完大迦叶的禀告,很是欢喜同意,看看大迦叶,又看看诸比丘,说道:

“好得很啦!你们诸比丘听到长老大迦叶的话吗?将来佛陀正法的毁灭,不在天魔外道的破坏,而是僧团的腐化与崩溃!大迦叶的话说得很对,要弘扬佛法,让真理之光永照世间,则必先要巩固僧团,就必须严肃地生活。我的正法,如大迦叶尊者,就能负责住持。”

大迦叶尊者的修行,给佛陀称赞,从此,他在僧团中受到普遍的尊敬!

关于大迦叶尊者就介绍到这里。

第五位座列上首的是阿难尊者。

关于阿难尊者,我们在前面第六集里已经比较详细地介绍过,在此不再多说。《无量寿经》五位座居上首的尊者憍陈如、尊者舍利弗、尊者大目犍连、尊者迦叶、尊者阿难,都介绍完了。

请大家看下面一段经文:

【又有普贤菩萨。文殊师利菩萨。弥勒菩萨。及贤劫中一切菩萨。皆来集会。】

这三位菩萨在本经列为上首,他们是出家众的代表,他们表法的义趣深广。华藏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。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,被称为“华严三圣”。华严三圣就代表全部大经的宗旨,也代表佛法的全体。

〖普贤菩萨〗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一。

普贤,“普”遍一切处,“贤”是最妙善的意思,普贤菩萨以智导行,以行证智,解行并进,所以被称为“大行普贤菩萨”。普贤菩萨辅助释迦牟尼佛弘扬佛道,遍身十方,常为诸佛座下法王子。

《普贤行愿品》言:“普贤行愿威神力。普现一切如来前。”

又言:“一切如来有长子。彼名号曰普贤尊。”

在无量劫以前,当阿弥陀佛做转轮圣王时,普贤菩萨当时是转轮圣王“无诤念”的第八位王子,名字叫“泯图”。

普贤菩萨是密宗的开山祖师,他不但代表华严的行门,也代表了密宗。由此可知,华严是密宗的显说,密宗是华严的密说,显密不二。

古德云:《华严》奥藏,《法华》秘髓,都在这部经中。

黄念祖老居士是佛门大德、密宗的金刚上师,他要求学密的人受持《无量寿经》。他是有道理的,因为这是密法的精髓。

《华严经》上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可以说是普贤菩萨对佛教无与伦比的、永恒不灭的巨大贡献,对众生无量无边的恩德皆彰显于此。让我们永远感恩普贤大士之德吧!

普贤菩萨是密宗的开山祖师,是娑婆世界的净宗初祖。在《无量寿经》里代表净密不二。

〖文殊师利菩萨〗是华严三圣之一。

他代表菩萨中的智慧第一。他代表大乘佛法的禅宗。

文殊师利菩萨是禅宗的本尊。

禅宗不是六波罗蜜里的禅定波罗蜜,而是六度波罗蜜的般若波罗蜜。有何为证?《坛经》第二章般若品,韦刺史请六祖升座说法,他第一句宣告大众说:“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。菩提般若之智,世人本自有之,只缘心迷,不能自悟,须假大善知识,示导见性。”六祖开宗明义指出大乘禅宗是般若波罗蜜。

文殊师利菩萨早已成佛,本为“龙种尊王如来。现在北方常喜国成佛,号宝积如来”。是宝积如来化现菩萨身份,辅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。

“未来成佛,号普见如来,故知文殊大士乃过现未三世成佛者

他的三世成佛,这是表演的,表法给我们看,特别是表法给法身大士们看。

“今示现会中,大智独尊,表此法门唯大智方能信入

文殊师利菩萨是七佛之师,这在以前跟大家交流时曾经介绍过。现在我们知道,他何止是七佛之师,他是诸佛之师呀!这句话什么意思?

诸佛之师,就是过去诸佛、现在诸佛、未来诸佛,都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学生,没有一尊佛不是他的学生,这还了得!

释迦牟尼佛在《放钵经》里说“今我得佛……皆文殊师利之恩。……前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,当来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。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,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。”

解释一下这几句话:释迦牟尼佛成佛,是由于文殊师利的恩惠。过去说不清的那么多佛都是文殊师利的弟子。未来的一切佛也是文殊菩萨的威神加持力所成就。极赞文殊大士是一切佛出生之处。

文殊师利菩萨在《无量寿经》表禅净不二。

禅就是净,古德说,这一句阿弥陀佛,“教”包括了,“禅”也包括了,“密”也包括了。这是佛门修学的几大纲领。大纲领包括了,其余的无所不包。所以,弥陀名号确实是大总持法门,没有一法是阿弥陀佛之外的。

阿弥陀佛是整个佛法的纲领,念一句阿弥陀佛,一切法门都念到了,一个也不漏。

大经上常说的“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”,现在,我们把它搞清楚了。

“一”是这一句“阿弥陀佛”,“一切”是世出世间一切法。一句阿弥陀佛圆满包含了世出世间一切法。如果再说得详细一点,“一”就是这一部《无量寿经》,这部《无量寿经》概括了世出世间一切法。

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宝贵这部经的道理,得到这部经就是得到世出世间一切法。希望同修们认真受持这部经,不要再被其他法门动摇。文殊师利菩萨在这部经里就表这个意思。

〖弥勒菩萨〗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后补佛,是《无量寿经》后半部分的当机者。

世尊特别在这一会里,嘱咐弥勒菩萨要负起弘扬念佛法门的责任。唯独这部经,这一个法门,确实能够惠予众生真实利益。

当生成就,不是一般的成就,是究竟圆满的成就。所以,世尊特别嘱咐弥勒菩萨,要他负起弘扬的责任。

弥勒菩萨。弥勒是姓,翻作慈氏;名字叫阿逸多,翻作无能胜。合起来就是慈无能胜。因为弥勒菩萨在母胎中就有慈心,所以他们这一族都叫慈氏。又过去生中遇到大慈如来,他也发愿,愿意跟他一样的名号,于是就得了慈心三昧。再者,在他当婆罗门的时候,他号称一切智,在八千岁里修习慈行。后跟释迦牟尼佛一块发菩提心,修习慈定。

《思益经》说慈氏,“众生见者”都能得慈心三昧。《悲华经》说,弥勒大愿,在刀兵劫里头拥护众生。现在慈氏在兜率内院,在兜率天的四千年之后就到人间成佛。兜率天的四千年是地球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,三会龙华。有人说,咱们现在不成功不要紧,等弥勒来,龙华会上都把大家度脱了。同修们,想一想,还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啊!这么长的时间你在六道里轮回,不知道要经过多少生死啊!

普贤菩萨、文殊师利菩萨、弥勒菩萨,这三位大士作为法会上菩萨众的上首,含义很深。因为这三位菩萨和净土的缘很深。

普贤菩萨,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。《普贤行愿品》里说,发了十大愿的人,“是人临命终时。最后刹那。一切诸根悉皆散坏。一切亲属悉皆舍离。一切威势悉皆退失。辅相大臣。宫殿内外。象马车乘。珍宝伏藏。如是一切。无复相随。唯此愿王不相舍离。于一切时引导其前。一刹那中。即得往生极乐世界。到已即见阿弥陀佛。”

一个人到了临命终时,自己的六根都败坏无用,自己的名望、威势、势力、学问全等于零;所有的财宝、产业、心爱的珍品、可靠的亲信,没有一样能伴随自己;当此之时,唯有自身的愿王不舍离自己,在一切时中引导自己往生极乐,面见弥陀。一部《华严经》最后归到〈行愿品〉,〈行愿品〉导引我们发愿往生极乐,这就是一代圣教的指归。

普贤大士说:“愿我临欲命终时,尽除一切诸障碍,面见彼佛阿弥陀,即得往生安乐刹。我既往生彼国已,现前成就此大愿。”这就是法王长子普贤大士求生净土的发愿文。

大智文殊是诸佛之师,也发同样的大愿。

《文殊发愿经》说愿我命终时,灭除诸障碍,面见阿弥陀,往生安乐刹。生彼佛国已,成满诸大愿,阿弥陀如来,现前授我记。”

两位大士都发愿求生极乐。

这两位菩萨在会中列为上首,让大家崇仰文殊的大智、崇仰普贤的大行,见贤思齐,学习先圣,我们也要导引众生同归极乐。

弥勒大士在《大宝积经》中问佛若有众生,发十种心,随一一心,专念向于阿弥陀佛,是人命终,当得往生彼国世界。世尊!何等名为发十种心,由是心故,当得往生彼国世界?”这就是弥勒大士请佛开示念佛往生法门。

《无量寿经》的后半部分,佛把本经嘱咐给弥勒菩萨,并说这个经是一切诸佛所赞叹的广大微妙法门。

嘱咐弥勒汝等作大守护。为诸有情长夜利益……当令是法久住不灭。

守是保守,护是护持,守护就是保护与护持的意思。现在上面加一个“大”字,这就超越常情,更有殊胜的含义。

这个“大”字有四层意思。

(一)法大。这是世尊唯说普令众生得度之法。

(二)益大。普被三根,究竟方便,横出三界,直证不退。

(三)愿大。弘扬赞叹净土的一言一行都会归弥陀愿海。

(四)智大。于此法门信受弘扬,实因稀有智慧。弥勒接受世尊的嘱咐,他必然在龙华会上演说本经,并且尽未来际常说本经。

〖及贤劫中一切菩萨。皆来集会

“贤劫”,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劫。在这一劫中,这个世界有一千尊佛相继出世,这是非常稀有的殊胜情况,所以叫作贤劫。有的劫里一尊佛也没有。

贤劫出世的第一尊佛叫拘留孙佛,第二尊叫拘那含牟尼佛,第三尊叫迦叶佛,第四尊叫释迦牟尼佛。以后还有996尊佛相继问世。但是这一尊佛到下一尊佛之间,间隔的时间很长,比如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之间是567000万年。可见世界上有佛的时间短,没有佛的时间长啊!

参加《无量寿经》这一会的菩萨不计其数,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呢?有两个词我们不要忽视,就是“一切”和“皆来”。“一切”是指范围之广,十方诸佛刹土的菩萨都包括在内;“皆来”是指数量之多,“皆”是全的意思,表全都来了。

贤劫中未来的996尊佛,他们现在都在菩萨位,这些菩萨也全都莅临《无量寿经》法会,听闻释迦牟尼佛宣讲这一部畅佛本怀的第一经。

与会的这些大菩萨们,也和弥勒菩萨一样,同受大悲慈父阿弥陀佛的嘱咐,护持和弘扬《无量寿经》和净土念佛法门。

这些大菩萨们,永为众生照破长夜里黑暗的明灯,普令众生离苦得乐,契入本有的寂光真净。

下面,总结一下第6集、第7集、第8集、第9集的重点,供同修们参考。

第6集有8个重点

第一个重点,如是我闻”这四个字是一切佛经经首用语,它来自何处?“盖遵世尊之遗教”。

第二个重点,如是”二字含义深广,不可想象。这两个字简言之,就是诸法实相;换言之,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。

第三个重点,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一切法,都不外“如是”二字。

第四个重点,《观经》讲的“如是”,“如”是心是佛,“是”就是“是心作佛”。《无量寿经》是讲的“如是”,“是心是佛”就是“是心是极乐世界”;“是心作佛”,就是“是心作极乐世界”。

第五个重点,如是”二字包括整个佛法,这两个字是全部经文的理论依据。

第六个重点,我闻”是表我亲自听佛所说,亦表师承。这个我指阿难。

第七个重点,(两个疑点问题)

疑点一,阿难出生前和做佛的侍者之前,佛讲的经,他没听到过,他为什么能复讲出来?

疑点二,圣人无我,为什么阿难自称为我?

这两个疑点问题,请同修们自己找出答案。

第八个重点,阿难尊者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?我们从中悟到了什么?

(一)对三宝要有坚定的信仰,佛告诉阿难,不坏信仰比严持戒律更要紧。你的信仰坚定吗?

(二)阿难尊者在做佛侍者之前,向佛陀提出了三个希望,为什么得到佛陀的赞叹?你是怎样看这三个希望的?

(三)佛陀为阿难解梦,告诉阿难,你梦中的七件事情,就是未来佛教的征兆。对照佛教的现实情况,你有何感悟?

第7集有7个重点

第一个重点,组成了一个家庭,就意味着是一种责任,既要为自己负责,也要为对方负责,更要为两个家庭负责。

当今社会,这种责任逐渐在淡化,甚至逐渐在消失,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,社会乱了。

家庭是社会的细胞,夫妻是家庭的核心,核心烂了,家庭散了;家庭散了,社会乱了;社会乱了,灾难来了。我们人类就生活在灾难之中。灾难怎么来的?人类自己造的孽,感召来的,依报随着正报转嘛!

结合你自己的家庭情况,谈谈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。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,你会怎样处理?

第二个重点,一时”的三层意思是什么?

(一)众生成佛机缘成熟之时。

(二)众生信愿行三个条件同时具足之时。

(三)众生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之时。

第三个重点,你生活在这个乱世,是幸运?还是不幸?为什么?

第四个重点,一切大圣。神通已达”表什么?

(一一切”,表参加《无量寿经》这一会的一万二千人。

(二大圣”是赞叹与会的都是大菩萨。

“圣”,证得初果的称“圣”。

“十圣”指初地到十地的菩萨,也称作地上菩萨。

“大圣”,等觉菩萨称为大圣;“大权示现者”可称为“大圣”。

(三神通已达”,表六种神通具足,没有障碍,谁能“已达”?唯有大圣,方能已达。

(四)这个“达”是什么境界?证得了六通、三明。六通是阿罗汉证得的;“三明”是佛证得的。

何为“六通”?天眼、天耳、神足、他心、宿命、漏尽通。

何为“三明”?宿命明、天眼明、漏尽明。

第五个重点,憍陈如尊者在《无量寿经》位列声闻众上首的第一位,这代表什么?

(一)代表《无量寿经》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中的第一经,第一成佛的经。

(二)代表净土念佛法门是第一法门,第一成佛的法门。

(三)代表依这部经,这个法门修学的是佛的第一弟子。

第六个重点,佛在《阿含经》里是怎样赞叹憍陈如尊者的?

(一)赞叹他“宽仁博识”。

(二)赞叹他“善能劝化”。

(三)赞叹他“将养圣众”。

(四)赞叹他“不失威仪”。

第七个重点,谈谈你对小心量和大心量的认识。小心量对修行人有什么危害?

最后送给同修们十六句话,以期共勉。

人生短短几十载 浪费一天少一天

待到青丝变白发 时光过去不复返

此生遇到好机缘 不知珍惜真可怜

大限现前知真相 后悔莫及时已晚

诸佛教诲不知倦 就看有缘没有缘

有缘得度作佛去 无缘六道受熬煎

两条道路在眼前 何去何从任你选

睁开慧眼仔细看 极乐地狱一念间




    Notice: Undefined index: title in /www/wwwroot/fgpzq/newsshow.php on line 96
  • 上一篇:

  • Notice: Undefined index: title in /www/wwwroot/fgpzq/newsshow.php on line 109
  • 下一篇: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