菁华节录

这个会集本、这部注解,在这世间最后消失-第1731集



念佛成佛系列

如何走好「持名念佛」这道路

 我们今天大家选择「持名念佛」这一条道路,对这条道路一定要清楚,一定要明了。

 这一条道路正助双修,正行就是「持名念佛」,一心一意求生净土;助行就是我们现在人还没到西方去,还离不了社会,离不了人群,我们如何跟一般大众相处,这里面有许多的原则,像三福、六度属于助修。

 我们在净宗学会提出修行五个科目,第一个是三福,第二个是六和。六和是佛教僧团的根本大戒。今天这个世间为什么没有僧团?就是大家都不遵守六和,这就不是僧团了。

 所以要晓得,六和重要!

 俗话说「家和万事兴」,你的家不和,这个家庭不可能兴旺,团体、公司、社会、国家没有例外的。 「和」当然最重要的是见解,就是前面两个是基础,「见清净,度疑净」,「和」就可以做得到了。

  见和同解,戒和同修,然后就是三学、六度、十大愿王。我们修净宗,处事待人接物以这五科为原则,用这五科修正我们自己思想、见解、行为,这是道;与这个相违背的,这是「非道宜舍」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03集)1984/12

这个会集本、这部注解,在这世间最后消失

  《无量寿经》这五个本子里面差别很大,所以判断至少三种不同的本子。这就说明,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都只讲一遍,没有重复讲第二遍的,唯独这部经,现在看这个样子至少讲过三遍。失掉了还有七种,如果那七种现在存在,可能还有差别。这就说明至少释迦牟尼佛说三次以上,那就显示这部经的重要性,能普度一切众生,在一切法门里无比殊胜的第一法门,所以常讲。

 每讲一次,不可能讲的完全相同,就像我们学《无量寿经》,我学的本子就是夏莲居老居士这个会集本,我用这个本子讲这部经,过去讲过十遍,每一遍不一样。所以有同学来跟我说,要把我过去所讲的写成讲记,我说可以,最好是会集,把我过去十种本子大家都看看,不相同的地方都节录上去,这就比较圆满。这次是第十一次,十一次我们改变了个方法,讲注解,讲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,也是纪念我们过去相识一场。

 非常不容易,在那个时候,在国内讲这个本子他一个人,没有第二个人;在海外,讲这个会集本也只有我一个,也没有第二个。我们碰头见面无量的欢喜,我们交换修学讲述的心得,我知道他注解这部经的辛苦,带着重病日夜不休把这部注解完成,完成之后没多久他就走了。在那样的环境当中,实在是不容易,这是三宝威神加持。这个会集本、这部注解,肯定流通到佛法在这个世间最后消失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72集)2010/7/7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