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-第1120集




  法语:

  人与人相处是世间第一大学问。人与人相处,最重要的是真诚尊敬,这是基本原则。自己如果不是真诚的尊敬别人,只希求别人要尊敬我,决定失败。  

  节录:

  古圣先贤常常教我们,听从别人的意见,没有一样事情不顺利;叫别人听从自己的主张,决定坏事。你确实有学问、有道德、有智慧,别人虽然很愚痴,聪明人、有智慧的人会随顺愚痴的人。何以见得?诸佛菩萨到我们这个世间来应化,不就随顺我们愚痴吗?他的智慧究竟圆满,德行没有一点欠缺,到我们这个世间来教化众生,完全随顺我们,我们才接受,我们才欢迎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41集)  

  这个事情是个长时间的工程,不是很短促的,慢慢跟我们相处、接触、劝导,让我们自己觉悟,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,自己发心向他学习。佛菩萨都做出好榜样给我们看,我们自己不会学。自己会学,跟哪个人不能相处?人与人相处是世间第一大学问,别人说这个人不能相处,你能够跟他相处,你就是有智慧的人,你就是有德行的人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41集)  

  人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真诚尊敬,这是基本的原则。我如果不是真诚的尊敬别人,只希求别人要尊敬我,你决定失败了,你决定是做错了。要想帮助别人,首先要得到人的信任,人家对你根本不信任,你怎么样热忱,怎么热心,他拒之于千里之外,你怎么样好心、诚心、真心,也产生不了效果。如果要想得到别人信任,你自己一定要用清净平等慈悲,要有耐心,要长时间的感化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41集)  

 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,舜王是最好的榜样,那是真正的菩萨。舜王那个时候,佛教虽然没传到中国来,我们仔细看他的言行,他是真正的菩提心,是真实的菩萨行,他是一个标准的、地道的,不见别人恶,只见自己恶。他没有看到别人不是处,只有自己反省检点,为什么别人讨厌我,为什么别人不能接纳我;每天认真反省,改过自新,终于感化别人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41集)  

  我们今天为什么做不到?我们是只见别人恶,见不到自己恶,怨天尤人。我这样好心为别人,他们还来埋怨我,满腔的怨恨不平,这怎么能成就?我们自己是不是真的以爱心帮助别人?如果你遇到像俞净意那个灶神,你一身的毛病都给你说出来了。你那个善心是假的、虚伪的,不是真实的。真实的能感动人,虚伪的遭人嫌忌。不知道反省,不知道检点,不知道改过自新,一味求助于外面的境界,哪有这种道理?岂不闻佛法称内学,佛法用功夫是用内功,内功是自己,不是外境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41集)  

  人与人相处,中国古人讲「人无信则不立」,你没有办法立足在社会。可是我们处在今天这个社会,找到一个诚信的人那是稀有。而且诚信的人,人家笑话你是傻瓜。但是记住,祖宗讲的,「傻人有傻福」,所以傻瓜不错,他有傻福。精明伶俐的人,他后头有恶报,他没有傻福;还是傻瓜好,应该要学习的。

无量寿经菁(第3集) 2009/12  

  我们要怎样建立诚信?人际关系当中要什么样?不怕吃亏,不怕上当。别人向我们借东西、借钱,心里不要想着他会还给你,就没事了,你会很快乐。如果心里想要他还给我,最好不要借给他。我有能力帮助你,我就帮助你,你还跟不还,我不放在心上,还,很好,不还也很好,人际关系不会产生破裂,不会造成冤冤相报。人与人之间冤冤相报,总离不开财色,就这两样东西,把这个放下之后,你就自在。

无量寿经菁(第3集) 2009/12  

  处事待人接物,佛教我们的态度,「柔和质直」。无论对什么人,言语要柔和,态度要诚敬,质直是真诚恭敬,自己要学谦卑有礼,要肯定世间没有坏人,这个心非常重要,这个心就是同体大悲心。那个人造五逆十恶罪是一时迷惑,不是真心,是他那个妄心、不善的习气所造成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2集) 2010/5  

  他的真心本善,他有菩提心,没有发出来,被烦恼习气盖覆住了;只要把障碍去掉,他本善的真心就现前,他是佛心,他是佛性,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。你真正明白了,你就没有冤亲债主,冤亲债主全变成佛菩萨,虽然他还没能变得出来,可是在我心里已经变了。你说我们的心多舒畅,我们的心多美好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2集) 2010/5  

  学佛,特别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,恶缘恶境会常常遇到,自己一定要提高警觉,过去世没有修善因,我才遇到这么多恶人,我才遇到不顺心的环境。明了之后要修,修什么?眼前一切的,无论是顺逆境的受,一定要承受。逆的环境,恶人相处,他给我们的污辱,要承受,不要起一念恶意,知道什么?他对我的恶行、恶言、恶色,是我过去造的恶因,今天我应当要承受这个果报。如果我不服,你就又造业因,这个报就没完没了。
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59集) 1996/4   

  真正明白人,我承受了,这个帐到这里就结了、就报掉了。以后再见面,他对我的颜色会缓和,他对我的恶意会减轻,甚至于会转变。所以,一定要懂得承受果报,不应该在接受果报里起丝毫怨恨之心,要平心静气的去忍受,这就是修戒定慧。佛法讲修行在哪里修?就在这些地方修。
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59集) 1996/4   

  学佛的人,你看普贤十愿,第一个是「礼敬诸佛」,这就是自己谦虚,能尊重别人,这是首先要学的。现在人不懂得,自己有一点点长处,值得骄傲。你看《论语》,孔子所说的,他说假如有这么一个人,「如有周公之才之美」,周公是圣人,孔子一生心目当中最佩服的就是周公,他说这个人他的才华有周公之才之美,但是「使骄且吝」,这个人傲慢,这个人吝啬,这个吝啬最重要是吝法,他有才华,他不愿意教人,「其余则不足观也」,那这个人就不必说了。

花是行因 严是胜果(第1集) 2009/4  

  在佛法里面,骄慢是根本烦恼,你看贪瞋痴下面就是慢。无论他修得怎么好,他瞧不起别人,他还嫉妒别人,这就完了,那全是假的。古谚语里头也说得很好,「学问深时意气平」,一个人愈是有道德,愈有学问,愈谦虚,愈显得心平气和,不会激动,不会冲动,无论是顺境、逆境,他都能保持一个平常心,这是道。平是平等,常是永远保持着,心地清净平等。《无量寿经》的经题上「清净平等觉」,这是真正的有道,真正修德,这是真正的庄严。

花是行因 严是胜果(第1集) 2009/4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