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善护心行-第379集



  修学的总纲领,《无量寿经》上掌握得明确,心行不外乎佛所讲的「身、语、意」。 《无量寿经》上告诉我们,「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;善护身业,不失律仪;善护意业,清净无染」,这是行门的总纲领。善护的标准,就是经题上讲「清净、平等、觉」,这是标准。

早餐开示1998/8/3

  往生必须具备的条件,《无量寿经》上教导我们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这是最高的指导原则。我们菩提心有没有发?没有,想发发不出来,什么原因? 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这讲修行最高的一个阶段,它的基础是什么?基础是十善业道。我们没有具备十善业道,所以菩提心发不出来,念佛不相应。为什么?心行不善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385集) 2005/5/10

  《无量寿经》正宗分的前面,佛说得很好,从哪里学起?从善护三业做起,这一句经文比什么都重要,「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;善护身业,不失律仪;善护意业,清净无染」,这三句是什么?这三句就是《十善业道》。 《十善业道》还有基础,基础是什么?基础是《弟子规》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385集) 2005/5/10

  这《弟子规》是道德教育,伦理道德。 「净业三福」里面第一句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就落实在《弟子规》里头,下面才有「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这《十善业道》 。所以《十善业道》前面那个根是孝亲、尊师、慈心,慈心就是自爱爱人,这才能接受学校教育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385集) 2005/5/10

  《无量寿经》的经题好,「清净平等觉」这五个字是行门的总纲领。我们修行修什么?方法、门径无量无边,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,我们要问问,修的是什么?方法不一样,门径不相同,可是目标是一个,方向是一个,这个目标方向是「清净平等觉」,所以它是总的方向、总的目标、总的修行纲领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495集) 2001/11/27

  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、很透彻,真正的乐是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,心里面没有忧虑、没有烦恼、没有分别、没有妄想、没有执着、没有牵挂,你说那多乐。世间人哪里懂得这些?成天生活在是非人我、贪瞋痴慢之中,哪来的乐?我们没有学佛,那就没有法子说,学佛之后要时时刻刻认真反省、检点,我们的心行与什么相应?与清净平等觉相应,你就是与法相应、与佛相应。如果还有是非人我,还有贪瞋痴慢,贪欲与饿鬼相应;瞋恨嫉妒,这个人看得不顺眼,恨透他了,与地狱相应;邪正、是非、真假不能辨别,与畜生相应。
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28集) 1996/4

  修行这两个字一定要认识清楚,行是行为,修是修正,你的行为错误了,把它修正过来,叫做修行。行为很多说不尽,佛把它归纳,归纳成三大类,叫三业行为,你的行为再多,出不了这三大类。第一种,身体的造作,叫身业行为。第二种,言语,叫口业的行为。第三种,念头,起心动念叫意业行为。身、语、意这三大类就把你所有的行为都包括了,一条都漏不掉。换句话说,我身体的造作错了要把它修正过来,我说话说错了,也把它改正过来,我念头想错了,也要把它修正过来,这叫修行。

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(第20集) 1991/6

  用什么方法修正?方法很多,佛经里常讲八万四千法门,法是方法,门是门径,统统是修正行为的方法、门道。净宗可以说第一殊胜方便,他的方法就是一句佛号,譬如说我动个妄念了,知道这个念头错了,阿弥陀佛,把你念头马上换成阿弥陀佛,就没错了,这个方法方便。一句佛号提起就是觉,就不迷;佛号提不起,妄念继续增长,那是迷,决定是迷。

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(第20集) 1991/6

  所以,我们要『依佛所行』,特别是依一切诸佛当中最殊胜的这一尊佛。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「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」,我们不学别的佛,学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到哪里去学? 《无量寿经》就是阿弥陀佛,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都以《无量寿经》做标准,这就是学阿弥陀佛。诸位果然学成了,你就成佛了,成了阿弥陀佛,你跟阿弥陀佛无二无别。

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(第20集) 1991/6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