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佛家修行真正的功夫,第一个关口是破「我执」,我执破了,你就得到「正觉」,这是阿罗汉的果报,但是正觉是四果。初果是须陀洹,我们要注重这个初果须陀洹,须陀洹破「身见」,不再有这个错误的见解。把这个身看作是自己,把自己身看作我,这个见解叫「身见」。这一关不能突破,菩萨道你是一寸一分都入不进去,你在门外。
纪念韩故馆长生西五周年追思法会2002/3/5
所以,我劝导大家学佛,第一个阶段的最初方便,《楞严经》上讲要把自私自利的念头彻底放下,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,为正法久住,这就对了,你才有门可入。你要不能舍自私自利,你没有门路能入。你学得再多,都是属于记问之学,那是搞「佛学」,不是「学佛」,你得不到受用。
纪念韩故馆长生西五周年追思法会2002/3/5
佛法之门,无我才能够进得去。我们今天常讲的自私自利,只要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存在,你永远在佛法门外,没有入门。绝对不是说你受了三皈、受了五戒,或者出了家,受了比丘戒、菩萨戒就入了门,如果还有自私自利的念头,你依旧没有入门,这是我们要认识清楚的。到无我,你才是真正佛的弟子,入门的弟子;法身菩萨,这是佛的入室弟子,登堂入室。所以初破我执就是放下自私自利、放下名闻利养、放下贪瞋痴慢,远离五欲六尘的享受,这是佛的入门弟子,刚刚进门。这个事实真相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360集) 2000/9/27
功夫不是一天念多少声佛号,不是的;一天打坐多少小时,也不是的;一天磕多少头,也不是的;一天念多少经,也不是的。那都是一些初级基本功,都是叫你收心的,真正功夫是什么?真正功夫是把这个放下,起码的功夫,我常常讲这十六个字,这是入门的功夫,真正把自私自利放下、名闻利养放下、五欲六尘放下、贪瞋痴慢放下,你入门了,你才能入佛门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980集) 2008/8/30
入佛门怎么样?你能看得懂佛经,能看得出意思,你能听得懂经,你听了会有法味、会有味道、会有法喜,你会肯干。你不能放下,那你永远在门外,门外听了什么?听了一些佛学常识。谁的意思?自己的意思,绝对不是佛的意思。开经偈上说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你听了经,你解的是自己的意思,不是佛的意思。所以必须把这十六个字放下之后,你头一关进去了,你能听得懂,然后不断再放,你才真能够回归到自性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980集) 2008/8/30
佛法难,难在哪里?难在就是十六个字难放下。我们要真学佛,那你连这个不知道,你怎么学法?怎样放下自私自利?起心动念把念头转过来,想,为众生想,不要想自己;为佛法想,如何帮助正法久住,如何帮助苦难众生,念念为别人想,不为自己想,自私自利就转过来了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934集) 2008/3/15
有一念还为自己想,我为别人想一半,为自己想一半,这个不行,这入不了门;我为别人多想一点,想个六、七分,为自己还要想个二、三分也不行,有一分都不行,为什么不行?这是迷惑的根本。我们前面说过,你想回归自性头一关你要突破,头一关就是身见,你把你这个身当作自己,你把你的妄想当作你的真心,错了。 《金刚经》上教人,头一个就是「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」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934集) 2008/3/15
离相破我,从哪里下手?佛在这里教给我们,舍己利他。这个方法是大乘法里面非常殊胜巧妙的方法,比小乘高明太多。小乘人破我执,勤苦用功,佛在经上举了一个比喻,如断四十里之瀑流,瀑流就是瀑布。这个瀑布多大?四十里,我们还没见过,没见过这么大的瀑布,要想一下把它截断,叫这个水不流,诸位想想这多么困难,佛比喻众生破我执就这样子难。
金刚般若研习报告(第58集) 1995/5
大乘法里面有巧妙的办法,这个巧妙的办法要真做才行。这个方法是什么?叫我们起心动念不要想自己,想一切众生,这个样子时间久了,「我」就忘掉;念念当中都为利益一切众生,都为了弘扬佛法。一切为佛法想、为众生想,久而久之,我执不要破,自然就没有了,这个方法妙,非常非常妙。
金刚般若研习报告(第58集) 1995/5
古人所讲,这个方法叫「大而化之」,把我们的心量扩大。自古以来,许多修学大乘的菩萨,用这个方法在很短时间当中成就,真正达到破四相这样的功夫。 「舍己利他」,这四个字我们要牢牢的记住,菩萨所以能够破四相,成为法身大士,他们的秘诀就这四个字。
金刚般若研习报告(第58集) 1995/5
如果真的把我忘掉,把私忘掉,起心动念一切都是大公无私,念念都是为一切众生,自自然然与诸佛如来感应道交,一切如来!自自然然与天地鬼神起不思议的感应。今天我们感而不通,你要晓得原因就是自私自利,不能够做到彻底的放下。彻底的牺牲奉献,不附带任何条件的,那是佛菩萨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664集) 2002/4/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