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真修戒定慧,才能上供下化-第821集




  法语:

  「上供诸佛,下化众生」。如果自己没有真正的戒、定、慧三学,就不能供佛,也不能利生。无论在家、出家,一定要真修戒定慧三学。戒定慧一展开,就是我们日常生活。在家里洗衣、烧饭,都是修戒定慧,点点滴滴处无不是圆满的菩萨行,我们用这种心供养诸佛。


  节录

  「上供诸佛,下化众生」。如果自己没有真正的戒、定、慧三学,你就不能供佛,你也不能利生。由此可知,我们四众同修,无论在家、出家,一定要真修,修什么?戒定慧三学。戒定慧一展开,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20集) 1998/8/8  

  譬如我们在家里面洗衣、烧饭,这是每一位家庭主妇天天要做的事。你知不知道?洗衣是修戒定慧,烧饭也是修戒定慧,你如果是通达明白,你从早到晚起心动念,没有离开菩萨行,你是在修菩萨道。你要不了解、不通达,你是轮回心在造轮回业,这个差别多大。这种差别,追究它的根源在一念之差,一念觉,一念迷。一念觉,我们洗衣服有洗衣服的程序,有洗衣服的方法,依照程序方法去做,那就是持戒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20集) 1998/8/8  

  洗衣服也要有一段时间,要有个几十分钟,几十分钟你有耐心在那里等,那是修定。衣服洗得干干净净,叠得整整齐齐,那是智慧。无论大事小事,总与三无漏学相应,与三无漏学相应就与六度相应,就与普贤菩萨的十愿相应;如果这展开来,就与菩萨六度万行圆满相应。所以菩萨道在哪里修?就在日常生活当中,点点滴滴处无不是圆满的菩萨行,我们用这种心情供养诸佛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20集) 1998/8/8  

  佛法重视戒律,因戒得定,为什么修戒律?是为得定的,为什么要得定?定能开慧,这个慧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这是佛法修证的总纲领、总原则,离开这个纲领就不是佛法。真正的佛法是什么?可以说就是戒定慧,所以称为三学。用戒来帮助你入定,为什么要入定?自性本定。自性是真心,真心是定的。妄心是动的,妄心是什么?念头,你看前念灭了后念生了,一个接着一个妄念。正念,叫自性,真心不动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(第419集) 2017/1/15  

  修行人到商场百货公司去参观,他得定,他开智慧,他的定慧增长。慧是什么?他看到这些商场百货公司,这些产品日新月异,这是智慧;你问他什么事情,他都了解,他不是不知道,他不糊涂,样样清楚。他看了之后,就是看的当时,如如不动,没有起一个念头,我想要这个,我爱那个,没有动一个念头,这是禅定。所以真正修行人接触这个环境,他是定慧等学,定慧并进,都在提升,都在增长,他不一样。一个是很容易受外头境界诱惑,一个是决定不被外境诱惑,真智慧。这都是讲的实智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663集) 2002/4/14  

  这种修行的方法是自行化他,自己把自己戒定慧三学、纯净的善心善行做出来,显现出来给你的同参道友,你周边的同参道友,给他们看,帮助他们,提醒他们,修行要像这个样子。这就是宗门里面常说的,「百花丛中过,片叶不沾身」。你走到百货公司、商场里面去参观,那是「百花丛中过」;没有起一个念头,没有起心动念,没有分别执着,那是「片叶不沾身」。这是真正的「真诚清净平等觉」,完全显露出来了,就是这个经里面讲的「普照法界」!我们会不会?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663集) 2002/4/14  

  实际上参学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,你从早到晚,接触到一切人事物,你会用功就是参学,在境界里头磨鍊。境界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是智慧;虽然明了,不分别、不执着,这是功夫。什么功夫?这是三昧,这是持戒;清楚、明白是慧。你看看你在日常生活当中,面对一切人事物,真正在修戒定慧三学!你要不会修,面对一切人事物起贪瞋痴;戒的反面是贪,定的反面是瞋,慧的反面是痴。因为你在日常生活当中,面对一切人事物起贪瞋痴,所以落在六道轮回,永远没有出去的希望,可怜可悯!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25集) 2004/1/11  

  佛菩萨教导我们,把它一转变就变成戒定慧。面对这一切人事物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慧。这些人作善,还是作恶?造因受报,我们常讲的,佛法里头讲,性相、事理、因果,你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这是智慧。看了怎么样?不分别,不起分别心,这是定;于一切人事物不执着,那就是持戒;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在这里面十善业道落实了。身体一切造作,不失律仪;口没有过失,善护口业;心清净不染,这叫做参学,这叫做在境界里头练功!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25集) 2004/1/11  

  没有一个境界不是善境界,纯净纯善,你想想看,成就你戒定慧三学,它怎么不是纯净纯善?问题就是你会不会!到底怎么会的?心净则一切法净,心善则一切法也善,所以首先要练的是什么?纯净纯善的心。心现境界,纯净的心现纯净的境,六道都是净;纯净的善现一切境界善,三途也是善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25集) 2004/1/11  

  我们今天为什么会不善?我们的心地被染污,贪瞋痴,所以看到诸佛菩萨都不善,不要说六道了。佛说得很清楚,一切法从心想生,你的心想不善的时候,现出境界怎么会善?十法界、一真法界都不善。你的心不清净,心被污染了,严重被污染,所现的十法界也不净,一真法界也不净,你找不到净土。古大德的话是很有道理,会修的人从根本修,根本是心,根本是念头,要在这个地方下功夫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25集) 2004/1/11  

  净宗就是用一句佛号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全把它变成一句阿弥陀佛。外面清清楚楚,里头如如不动,这叫念佛三昧,这里头就是戒定慧统统具足。戒是什么?守规矩,规矩就是一句佛号。心里头把一切妄念、妄想、记忆,善的记忆、不善的记忆,统统放下,这叫持戒。不许可把外头东西搬到心里来,要让心清净,心里只有一尊阿弥陀佛,只有一句佛号,这叫持戒,时间久了自然得定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13集) 2012/11/1  

  只要得到这个定功,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贪瞋痴慢疑,没有一切执着。就是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,没有占有的念头,没有支配的念头,这三种佛法称之为欲望。这三样没有,你欲望断掉了,你的三昧就能成就。三昧成就之后,不定什么时候就大彻大悟,就见性了,一定得要功夫深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13集) 2012/11/1

 

彻底放下 不再空过-第33集


  我们学佛的人要晓得,无始劫以来,我们在六道里面受生死轮回之苦,正如佛在经论上所讲「生死疲劳」!如果生死是一生一世的,我们也就不在乎。所谓生死事大,大在哪里?生生世世永远不断,这个事情麻烦。过去无量劫一直到今天,如果我们今天在这一生当中,不能把这个问题彻底究竟的解决,我们往后无量世,生生世世苦不堪言!生死是苦海,这是我们应当要觉悟的。

佛说阿弥陀经(第13集) 1983  

  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,生死轮回是最可悲的一桩事情、最惨痛的一桩事情,也是最可耻的一桩事情。虽然我们过去生中也是生生世世学佛、念佛,但是都没有能成功,也就是说我们没有能够超越轮回,原因究竟是什么?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47集) 1984/12  

  放不下,这是我们的大病。放不下就是生死轮回的根本,如果要想超越生死轮回,就得要放下,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没有贪爱。经上讲得很好,「爱不重不生娑婆」,娑婆就是六道轮回,为什么有六道轮回?贪爱太重;「念不一不生净土」,一就是一心。功夫成片虽然没到一心,不是真正的一心,但是接近一心,是相似的一心,所以他也能生净土。所以不舍、不放下,我们这一生又要空过了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30集) 1984/12  

  学佛,听经、念佛,如果不能真正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那等着来生来世还继续干,为什么?没法子超越轮回,没有办法往生净土。你多生多劫之前生生世世都学佛,在无量劫中亲近诸佛如来,不知道亲近了多少。亲近那么多诸佛如来,今天还落得这个样子,为什么?就是因为你放不下。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,换句话说,六道生死这么苦,我不忍心离开,那有什么法子!极乐世界再好,是想去,这个地方不忍心,这个不忍心就叫你生生世世生死轮回,永远没完没了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30集) 1984/12  

  要时时刻刻提起警觉,生死轮回可怕,只要想到这一点,我们的信心、愿心就建立。只要一生到西方世界,你就永远不会再堕三恶道,不能往生西方世界,那你就五趣轮回,恶道是决定不能避免,这在此地特别提醒我们,这是事实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85集) 1990/4  

  除非你没有遇到,遇到当面错过,太可惜了!多少有情众生希求不到的,居然你在这一生当中这么样的好运碰上,碰上了当面错过,实在是对不起自己、对不起诸佛菩萨、对不起父母、对不起师长、对不起祖先。我们要真正晓得这个道理,真正有这个认识。

阿弥陀经要解(第55集) 1984  

  这一生我们再次遇到这个法门,一定要觉悟,要真正发心,要远离五欲六尘,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发心专念专修,这样我们的功德很快就圆满了。

无量寿经(第11集) 1989/4  

     世间人于我不相干,不管它,放下,自己心得清净,这是我们往生起码的条件。环绕周边的人他们的毛病,我们也不要管,也不要放在心里。你放在心里,就障碍你,那就是业障,你就不能往生;换句话说,你这一生念一辈子佛,或者做很大的功德,还是搞六道轮回。所修的积功累德,不过是换得来生的福报而已,不能出三界,不能往生。所以往生的人一定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这才能往生。

无量寿经玄义(第9集) 1994/10  

  古人所讲,「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」,我们今天遇到了,万万不能错过,错过了以后,又不晓得要到哪一生、哪一劫你才能够再遇到。所以这个因缘要珍惜、要抓住,这一生当中决定一门深入,决定求生净土。

往生论讲记(第10集) 1994/12/14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