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得人心者昌,失人心者亡-第836集




      法语:

  世间事实在讲,无论什么问题都是出在人事上,人事没问题,事事就顺利,人事上没有处好,障碍就很多。所以要得人心,得人心者昌,失人心者亡。对人能用恭敬心,能够关怀、照顾别人,懂得运用四摄法,人际关系就处好了。  

  节录:

  自己要谦虚,要尊重别人,尊重人、尊重事。尊重人,对人恭敬,尊重事,对事情认真负责,事就做好了。对人能用恭敬心,人事就处好了。常常能够懂得关怀别人、照顾别人,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四摄法,人际关系就处好了。世间事实在讲,无论什么问题都是出在人事上,人事没问题,天下太平,事事就顺利,人事上没有处好,障碍就很多。所以要得人心,得人心者昌,失人心者亡。人不相信你,你什么都做不通;别人相信你、尊重你、喜欢你,愿意帮助,你什么事情都很容易做成功。

学佛答问 2008/3/14  

  古德常讲「得人者昌,失人者亡」,大事小事都一样,你要有很多好的助手,很多人帮助你,你事情很容易办。没有人帮助,没有人愿意来关怀、照顾你,你的事情就难了。特别是站在领导的地位,无论你的地位是大是小都一样。小单位你管三、五个人,三、五个人真正尊敬你,真正拥护你,全心全力替你办事,你这个小单位工作就很出色。如果常常骂人,常常教训人,常常对这个也不满意,那个也不满意,好了,你底下这些人怕你,变成怎样?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少事不如无事,你的业绩就没有了。

劝学(第2集) 2003/10/24  

  《弟子规》上教给我们,处事待人接物「怡吾色,柔吾声」,言语柔软,颜色和睦,这是接引大众的原则。跟人往来没有人不尊敬你,没有人不尊重你,你得人心。威严不行,威严是偶尔,用得很恰当,这就可以。在一般状况之下,应当是柔言悦色,好!这是应当要学习的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913集) 2008/2/10  

  处事待人接物要圆融、要谦虚、要恭敬,无论对什么人,你谦虚、恭敬对你决定有利益。你要是自以为是,态度傲慢,言语刚强,这样的人没有不失败的,只有处处忍让的人是成功的人。我们要细细观察这里面的兴衰,无论是个人,无论是家庭、团体,你会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然后知道我们应该怎样去做。

学佛答问 2001/3/29  

  在团体里面最重要的是接纳别人的意见,对你一定有好处;不接受别人的意见,时间久了,我们看到许多例子,众叛亲离,你的助手都离开了,没有人再愿意帮助你,即使你一个人再有能力也没有办法。古人讲:「得人者昌,失人者亡。」你的事业做得愈大,你的助手愈来愈多,你怎么能够得大众的拥护?这里面总不外乎真诚心;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,你要是用这个心,你决定得大众拥护。这都是本性里头本具的德能,不能错用心。错用心,哪有不吃亏的?哪有不失败的?哪有不堕落的?所以用心要正,用心要善。

学佛答问 2001/3/29  

  「菩萨所在之处,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」。我们自己要常常想到,我们所在的地方会不会叫别人生欢喜心?如果叫别人对我们生烦恼,我们就完全错了,与佛的教诲背道而驰,你不是在学佛,你是在学魔,魔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烦恼,佛跟魔的差别就在此地。现在人讲磁场,佛的磁场很舒服,人走进去之后生欢喜心,不想离开;魔的磁场很难受,总得想办法赶快离开。为什么?佛的磁场是智慧慈悲,魔的磁场不一样,妄想分别执着那个磁场当然不好,与你的性德相违背,佛菩萨的磁场与你的性德相应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84集) 2000/3/20  

  在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留意学习,诸佛如来他们是怎样接待一切众生?佛讲「四摄法」。四摄法就是释迦牟尼佛跟大众接触的时候所用的方法,所用的四个原则。你能够用这四个原则,自自然然得到人心真诚的回应,这叫摄受。用心,这是根本,佛用心用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所谓是菩提心。我们要用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觉对待一切众生,决定没有二心;别人对我好,我对他用这个心;别人对我不好,我还是用这个心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84集) 2000/3/20  

  在行为上,佛就讲四摄:「布施」。我拿什么布施?笑脸就是布施,这不要花钱。你不能说这个我做不到,我没有这个能力,对人笑一笑没有这个能力?这是布施,要懂得,要学。真诚的笑脸就能感动别人,无私无求,真诚的欢喜心接触一切大众;尤其是恶人,尤其在逆境里头,这个心态能给别人大安慰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84集) 2000/3/20  

  「爱语」,爱语是关心别人、关怀别人、安慰别人,帮助他解决疑难困苦,语言是爱语,讲经说法是爱语。「利行」,我们的生活行持是他的榜样,他生活行持里头哪些地方有缺点、哪些地方是错误,我们表演一个正确的模样给他看,这是利行。「同事」,共同生活,共同学习。这是诸佛世尊待人接物的心态,与大众相处的典范,我们学佛在哪里学?要在这些地方学,要学得很像,认真努力去学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84集) 2000/3/20

 

心平气和 逆来顺受-第48集


 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,无论受到什么样的果报,必须要知道,是自己过去生中造的业、现在世造的业,这两种业招感的果报,这个果报无论是乐是苦,全是自作自受。特别是受苦难,绝不可以怨天尤人,怨天尤人就错了,那是罪上加一等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415集) 2013/8/29  

  明明这个人害我,我为什么不怨恨他?为什么不报复他?他为什么不害别人来害我,我们把这个道理想清楚。过去生中,不是过去生中就是这一生,里面结的冤仇,他才怨恨我,他才来障碍我、毁谤我、陷害我,干这个事情,我不能怪他。回头要反省,我不怪他,我不怨恨他,我的业障就消了;如果我受他的影响,我起了怨恨心,这个事情麻烦了,又结来生的冤业。这么一来,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,而且肯定愈报愈严重,双方都要受苦,这又何必!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415集) 2013/8/29  

  佛给我们说这么一句话,人生是酬业而来。你过去造的善业,你这一生就很享福,一生称心如意,你得的是善果;如果过去做的业不善,我们这一生生活得就很痛苦,事事都不顺心,都不称意。换句话说,就是讲的因果报应,这才是真正的事实真相。
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3集) 1993/6  

  佛在经上劝导我们,那个话是真话,「假使百千劫,所作业不亡,因缘相遇时,果报还自受」,你怎么能逃得了?业因果报,自作自受,怎么可以怨天尤人?我们在这一生当中,纵然生活得样样不如意,自己一定要觉悟,过去生中没有修善因,今生得这个果报。你要是想通、想明白,心平气和,不怨天、不尤人,断恶修善,我修来生,这是聪明人,这是有真智慧的人,你往后是一生比一生殊胜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12集) 1998  

  知道业因果报丝毫不爽,我们的心就定了,我们愿意承受,没有怨恨,逆来顺受。我们以善心、以善意回他,希望这次果报完了之后,生生世世结法缘,将来是同参道友。过去因为我们没有接受佛陀教育,迷惑颠倒造的这些业,现在要忏悔,要把这个业障除掉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76集) 2012/12/19  

  几个人在日常生活当中遭受到祸福境界的时候,自己很清楚知道自己的业因?知道业因,福现前,很欢喜,不像一般人狂欢,他有节制;见到恶缘现前,他没有愤怒,他能够心平气和的接受。为什么?他知道因,福,过去造的善因,祸,过去造的不善因,现在果报现前了,很正常,所以他是心平气和来接受。

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(第34集) 2008/7/27  

  业因非常复杂,都展现在果报上。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晓得事实真相了,我自己一生所遭遇的,你就能够忍受,不怨天不尤人。假如自己果报还不错,想到是过去生中造了一点善因,希望善因继续增长,希望恶的因从此永断,我们的生活环境,我们的菩提道中,就能够一帆风顺,少障碍、少烦恼。

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(第2集) 1996/10  

  假如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境遇不如意,逆缘逆境很多,我们也不必烦恼,也不要怨天尤人。如果生烦恼、怨天尤人,我们就增长罪业,前途比现在更要差,这不是我们愿意见到的,不是我们愿意去承受的。应当改过自新,应当反省检点、断恶修善,这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、修学的环境,这是一条正道,如理如法。

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(第2集) 1996/10  

  我们得真做,没有别人跟我们和,我跟他和。我跟他和必须要知道事事都要忍让,都要让别人,不要争,都要满足他们的愿望。我们自己没有愿望,我们自己愿望就是求生净土,他不要的,他不跟我们争的。一切都给别人,都不要了,我们往生真有把握了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522集) 2012/9/19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