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防微杜渐-第835集




  法语:

  世出世间大圣大贤常常教导我们「防微杜渐」,极其微小的地方要知道防止。小小的过失如果不能够防止,慢慢积成大的过失,就很难改,就要造罪业了。所以真正修行人,一定是从很小的地方就很重视,小过能够改,大的过失就不会产生。  

  节录:

  现在佛门里面,我们也常常听到有一些说法,说小小戒可舍,说可以不必重视,这也是错误的;实在做不到,我们要生惭愧心,不能有这种念头,这个念头很不好。世间法里面都讲,品德修养上说,要防微杜渐,小小的过失如果不能够防止,慢慢他积成大的过失,就很难改,就要造罪业了。所以真正修行人,一定是从很小的地方他就很注意,就很重视,小过能够改,大的过失就不会产生。

金刚般若研习报告(第9集) 1995/5  

  没有生的恶念、恶行乃至于恶口,时时刻刻警惕、防范,叫它不生。这用什么方法?必须事与理要兼顾到,如果理论上不透彻,在事上勉强的这样压是压不住的;换句话说,就是忍耐是有限度的,他有限度,就是他对于道理不通。如果理明了之后,理把事融化了,换句话,那个忍耐是无限度的,就不会有限度,他都把它化解了。
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22集) 1993/6  

  理要读经,读经明理;事上最好的方法是念佛,用念佛这个方法断恶是最有效果的。我们是凡夫,不是圣人,既然是凡夫,妄念、恶念时时刻刻会起。如果这个人心里头没有妄念、没有恶念,那是圣人,那不是凡夫。它会起来的。为什么?这就是无始劫来的习气。连晚上作梦都会做恶梦,梦中都会造恶,这就是习气很深,控制不住。
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22集) 1993/6  

  但念起来不要紧,古大德常说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。念头起来你立刻就要觉悟,这一觉悟,恶念就不会继续。第一个恶念起来,第二念头就觉悟了,所以恶念就不会相续,这就是修持,这就是功夫。我们净宗这个方法,第一个是恶念起来了,第二念「阿弥陀佛」,用阿弥陀佛取代了,然后是念念都是阿弥陀佛,恶念起一次就没有了。所以这一句佛号起来就是觉,佛号不起来,那就妄念继续了,第一念、第二念、第三念、第四念,念念都是恶念。念念都是恶念,恶念力量就大了,再加上恶因,就变成恶的果报。
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22集) 1993/6  

  《了凡四训》这个小册子里面,就是给我们说明因果报应的道理、因果报应的事实,它这里面有理论、有方法、有征验。征验就是因缘果报的事实举例出来,都是了凡居士亲眼所见的。存心善、做事善,得的是善果;存心不善、做事不善,得的是恶报,一桩一桩举出来给我们看。

如何挽救社会人心系列 1998/1  

  如果我们明白了、肯定了,你再冷眼旁观现前这个世间我们周边的这些人物,那么你所见所闻,你就与因缘果报统统能合得起来,我们不能不相信。然后自己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自自然然就收敛了。知道什么呢?我们生命不是一世,不是这一生死了,一切都完了;死了一切完了,那就好办了。而事实上,事实上死了就不得了,这是给你说真话,死了就不得了,果报太可怕了。

如何挽救社会人心系列 1998/1  

  佛为我们初学的人、为老修行人,制定了许许多多的生活规范。这个禁戒,就是戒律,它的作用无非是防微杜渐,也就是防止我们犯过失,防止我们迷失本性,防止我们丧失清净心,它的作用在此地。所以佛家常说「因戒生定,因定开慧」。由此可知,这个戒律在佛法里面是属于手段,必须依这个手段才能够达到禅定,那么在我们这个本宗里面讲就是「一心不乱」,必须要持戒。

无量寿经(第50集) 1992/6  

  持戒,它的作用是改过自新,断恶修善,防微杜渐,使修定没有障碍。去掉禅定的障碍,使禅定能够顺利得到。定是清净心,是平等心。心,果然达到清净平等,它起的作用,就是「智照」,以智慧照外面的境界。像《心经》里面所讲的:「观自在菩萨,照见五蕴皆空」。「五蕴皆空」是讲三界六道,三界六道不是真的,《金刚经》上讲的「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」,这是把真相见到。所以,因定开慧。

观经上品上生章(第6集) 1992/9  

  诸位要晓得戒律有三种,除了这个戒律一条一条条文之外,还有一种叫定共戒,你只要得到定了,你的戒就圆满。为什么?从心而改。心定了,心清净了,什么罪过他都不造。所以我们念佛要念到事一心不乱,就得定共戒了,你的戒就圆满了。更上一层的是道共戒,道共戒是证果了,比定共戒又要深一层,证了果的人怎么会做错事情?不可能,阿罗汉、佛、菩萨,他怎么会做错事?所以对他们来说,这叫道共戒。

了凡四训(第6集) 1982  

  对我们修行人,已经得到禅定,念佛已经得到一心,这叫定共戒。这个都是此地讲的从心而改,到你心不动,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,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,你的三聚净戒统统圆满,这个戒才真正清净。

了凡四训(第6集) 1982


 

抛开恩怨 一笔勾销-第47集

  世间最难放下的是恩怨、债物,讨债、还债、报恩、报怨,这是最难放下的。可是你要懂得,如果你放不下,就继续搞六道轮回。佛给我们讲,因果通三世,不是一生的,生生世世。知道这个事实真相,你的日子会好过一些,你会懂得怎么做人,怎么处事。譬如我们欠人家的钱,我们一定要还,为什么?这一生不还,来生还要还,跑不掉的。人家欠我们的,我们最好不要了。阿弥陀佛接你到西方世界,你还想到某人还欠我钱,还没有还,那你就去不了了。你为这一点点的小事情,又去搞六道轮回,这是太不值得了。这是懂得因果,晓得怎么做法。

馆长往生的启示(第1集) 1997/5  

  古人都说得很好,「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」,每个人都一样,十之八九不如意。什么原因?冤冤相报,怨恨放不下,报复的念头不肯放下,生生世世没完没了,这种纠缠很可怕。必须把事实真相搞明白,通达明了了,你才真放下。实在放下并不难,通达明白了就很容易放下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46集) 2011/6/9  

  所有的恩怨,过去的、现在的、未来的,从此一笔勾消,这个人就超越三界。如果他不肯放下、不肯勾消,那在三界里有得缠了,报恩、报怨、讨债、还债,没完没了。这就是说,众生迷在三界里头,为什么无量劫来都出不去?出不去的原因非常简单,恩怨放不下。一定是有着强烈报复的念头在,有恩的报恩,有仇的要报仇,有债的要讨债、要还债,搞这个事情,所以生生世世就没完没了。
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45集) 1996/4  

  真清楚、真觉悟、真明白,你就不会再瞧不起这个,看不顺眼那个,这个念头没有了。别人欺负你、毁谤你,你也若无其事,心平气和。为什么?消旧业,修来生,你的观念变过来了。别人对我不好是旧业,他毁谤我、侮辱我、陷害我,没有瞋恚心,淡然处之,知道什么?业消了,报掉了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532集) 2006/3/27  

如果你要是有分别执着,那你就有障碍,什么障碍?顺境、善缘肯定起贪爱的心,起贪恋,逆境、恶缘里面一定起怨恨、起对立、起报复,他起这个恶念,那障碍就麻烦来了,你就造业,造善业,三善道受报,造恶业,三恶道受报。除了受报之外还有恩怨,冤冤相报没完没了。记住,恩会变成仇,仇不会变成恩,这个境界就愈陷愈深,造业受报一世比一世残酷,痛不可言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098集) 2010/2/3 

  因此,佛教给我们要看破,「应急想破」就是要看破。唯有看破,才能放下;唯有放下,才能得清凉自在,才能够跳出这个圈套,否则的话,永远没有办法摆脱这个牢笼。这个牢笼就是六道轮回,在这个里面冤冤相报,没完没了,更相患害。

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(第8集) 1994/8  

古圣先贤劝导我们,人在世间冤家宜解不宜结,冤要想办法化解,不能结怨。为什么?冤结下去之后,会冤冤相报没完没了,这一世是冤家,来世可能冤仇更深,你说这个多麻烦,彼此双方都痛苦。所以觉悟之后就把它放下,双方只要有一方觉悟,这个冤仇就化解。觉悟的这一方总会想种种方法化解,或者在物质上,或者是精神上,做补偿、弥补,不再结怨,这个很重要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24集) 2010/8/26  

要解冤结要有很大的耐性,高度的智慧,处处忍让就能够化解。决定不能有怨恨之心,决定不可以有报复之心,如果存这个心,这个冤家结起来没完没了。这一世他报复我,来世我再报复他,愈演愈残酷,每一次的报复必定超过上一次。诸位如果看《安士全书》、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,文昌帝君自己说明,他过去一十七世为士大夫,他所造的冤业,生生世世报偿不已,非常的痛苦残酷。

乘无量寿经(第16集) 1998/6/27  

  明白这个道理,了解事实真相,才忍受冤家的陷害,不起报复心、不起怨恨心,这个怨就解,帐就结了。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,一定要明了。我们对别人有恩,不要求人家报答;我们对人要有怨,赶紧要化解,这一生当中绝不跟任何人结冤仇,这是个基本的原则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6集) 1998/6/27  

  这就是为什么佛教菩萨,断恶修善都不要执着,不要放在心上,那就对了;不放在心上这叫净业,你造了,造了没有染污。造了恶业,念念不忘,变成怨恨、仇恨,善业念念不忘,变成情执,这两样都让你出不了六道轮回。所以佛教给我们,无论造什么业,善业、恶业,都不要放在心上。心里头只放阿弥陀佛,只有西方极乐世界,好!

净土大经科注(第275集) 2012/4/6
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