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语:
「恒顺众生」,要有智慧,随顺他的善行,不随顺他的恶行。妨害佛法、妨害众生,不能随顺;妨害自己的,自己如果承受不了,要懂得回避。这里最重要的一个原则,就是要懂得放下。自己喜欢的,能放得下;自己讨厌的,能做到不讨厌,恒顺众生就容易。能恒顺众生,决定得随喜功德,才真正能成就一切善法。
节录:
要学「恒顺众生」,这里面古德常常告诉我们,要有智慧,要有善巧方便,随顺他的善行,不随顺他的恶行。我们初学,尤其要记住这个原则,如果他是不善,这个不善没有什么大的妨碍,行,可以!如果有重大的妨碍,妨害佛法、妨害众生,不能随顺。妨害自己,要看自己有没有能力承受?如果能承受得了,没有关系;承受不了,要懂得回避,这个对于自己修行境界、层次有关系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517集) 2001/12/8
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原则,就是要懂得放下。放下这两个字,可不能忘掉。最重要的,放下自己的成见,放下自己的爱好,就可以随顺。如果自己喜欢的放不下,你就没有办法恒顺众生。自己喜欢的,能放得下;自己所讨厌的,能做到不讨厌,恒顺众生就容易。能恒顺众生,决定得随喜功德,才真正能成就一切善法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517集) 2001/12/8
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学,学不执着,能不执着,那就是学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的两条,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。可是顺跟随喜要有智慧,要有德行;如果没有智慧、没有德行,那个麻烦又来了。佛门的祖师大德常常跟我们说,说慈悲、说方便,大慈大悲,接引众生要懂得慈悲,要懂得方便。可是又有人说「慈悲多祸害,方便出下流」,那怎么办?又要提倡方便,可是那个弊病是祸害、下流。这个事情怎么来处置?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062集) 2009/11/14
佛法崇尚戒定慧三学,自己能够守住戒定慧,慈悲就没有问题了。这个慈悲是跟性德相应,方便也不违背道德。在中国,守住五常八德,那个慈悲跟方便就得其正用,不会产生副作用。心是孝悌忠信,身是礼义廉耻,行是仁爱和平,这样你随缘就没问题,恒顺众生、随喜功德就没有问题,这是要懂得的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062集) 2009/11/14
佛教我们,「菩萨所在之处,常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」,他讨厌我们,我们就避开;他欢喜我们,我们就跟他接近。他不愿意接受正法,不要讲,在他面前别说法。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随喜当中,减轻他的恶业,我们自己不受丝毫干扰,能说就说,不能说就不说。佛教导我们对自己要严格,不严格,我们会随顺烦恼。决定不能随顺烦恼,要随顺性德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64集) 2012/12/11
这里面有智慧、有善巧、有方便、有耐心,我们自己修行要具备这些条件,我们跟大众接触,帮助别人学佛,更要具备这些条件。有智慧对于理论事实因果你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;有善巧,善巧是讲方法,最妥善的方法,最巧妙的方法,自己修学帮助别人,无论是自行、是化他,都要有耐心,机缘不成熟决定不能勉强,要有耐心去等待,等待缘成熟。缘成熟障碍就少,缘不成熟,障碍多!所以要懂得「随喜」。这个随喜是非常不简单的,充满了高度的智慧,这是讲菩萨行。
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(第147集) 1992/1
真正修道人,他心清净,决定没有五欲六尘的意念。但是在接触外面环境里面,好像也有喜怒哀乐的表情,那是什么?那是应付人情,不是真的有喜怒哀乐,那就是佛家讲的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。你有忧虑,我总不能在这里笑,在人情上讲不过去;你有悲哀的事情,我也有悲哀的样子给你看,而这种是发自于内心的,不是虚妄的。众生的喜怒哀乐,说实在话,他脱离了真心,虚伪的。这个里头的道理很深,不是深入经藏,你体会不到。所谓是清净心永远生活在大慈悲的境界里头。
太上感应篇(第150集) 2000/1/16
随缘就是功德。什么功德?在随缘里面不起妄想分别执着,这就是功德;随缘里面不起自私自利的念头,不起贪瞋痴慢的念头,这是功德。我们同学要多想想,修行怎么个修法,你就知道了,用不着问别人。日常生活当中,归纳起来不外乎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都要随缘,不可以攀缘。攀缘是什么?「我想怎样怎样」,那是攀缘。随缘是别人想怎样怎样,我没有想,我不想就自在,你就快乐,「我要想怎样怎样」,要别人随顺我,那你就苦来了,障碍就来了,你就又迷惑,又退转了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95集) 2000/8/5
我能随顺别人,随缘不变。不变什么?决定不起贪瞋痴慢,决定不起分别执着,这个不变。你过的生活是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的生活,这是世出世间最幸福、最圆满的生活。我们真的是参透了、懂得了,我们也能过,不是他们专利。愿不愿意过这个生活,全不在别人在自己,就是自己肯不肯放下,放下就是诸佛如来,就是法身大士,我们要深明这个道理。自己彻底放下之后,提起。提起什么?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离苦得乐。活在这个世间不是为自己,为众生活的。自己已经解脱,所以穿衣吃饭都是为一切众生不是为自己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95集) 2000/8/5
随缘妙用就是普贤菩萨的随喜功德,恒顺众生。怎么样才能做到?有我执就不容易做到。有我怎么样?总希望别人随顺我。菩萨不用,菩萨我执破了,所以菩萨能恒顺众生,众生难。我执破了才是须陀洹,大乘圆教才是初信位的菩萨,刚起步。无我,跟一切人不对立,没有成见,放弃成见你才能够随顺众生,有这个东西就不能随顺。有贪瞋痴慢疑你怎么能随顺?所以,随缘不是容易。佛门的标准,没有自私自利,没有贪瞋痴慢,没有名闻利养,这才能随顺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36集) 2011/11/4
跟大众相处要随缘,不随缘就不能相处,要随缘,要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恒顺众生里面成就功德。功德是什么?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着,自己真没有,他怎么分别,随顺他,他怎么执着,随顺他,他很高兴。我们讲,他不高兴,就很难相处,所以要在一定分寸之内,他能接受,很欢喜,我们自己真正做到不执着。不执着自己的成见,我想要怎样怎样,假的,世界是假的,凡所有相都是虚妄,要放下,要舍弃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432集) 2013/9/10
下定决心,这一生到极乐世界去成佛去。这个世间一切的一切统统放下,日常生活随缘度日就好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众生说什么都好,自己没有意思,自己的意思就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,其他的意思一概都放下了。这一切世间人所争的我们放下了,不跟他争,我们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事情,他不肯干。我们相处没有冲突,没有冲突就很好相处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425集) 2013/9/5
「老实」二字不容易做到-第63集
净宗法门祖师大德,常常挂在口头上,教我们「老实念佛」。「老实」两个字谈何容易!谁做到了,谁这一生决定上辈往生;三辈往生,他不在中下,上辈往生。
早餐开示 1998/11/17
老实人非常可贵,老实人什么都不知道,你教他什么他就做什么,这种人成就不可思议。所以上上根跟下下根不移、不变,真正下下根的成就可以达到上上根人,就凭他的老实。我们当中这一般都是不老实的,自己意见很多,自己想法、看法很多。那个老实人什么成见都没有,什么看法也没有,什么想法都没有,教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,锅漏匠就是最标准的一个示现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596集) 2014/1/23
虽然他什么都不懂,教他念一句阿弥陀佛,他一天到晚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他脑子里什么都没有,这种人不要听经,他将来会站着往生、坐着往生,他真的成功。这两种人!心不清净又不老实,这个没办法,这是多数人,又不清净、又不老实,那只好得要好好的努力学。我们不是这两种人!那不认真,不好好的学,就没有法子。由此可知,老实不容易,老实是上上根。不要看有些乡下老太婆,不认识字的,就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的,是上上根人,她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,往生的品位都很高。
金刚般若研习报告(第33集) 1995/5
净土法门,佛菩萨教导我们,就一句话:「老实念佛」。我们今天念佛功夫不得力,什么原因?不老实,原因在此地。果然老实,效果很快。真正老实人,这《十善业道经》还需要讲吗?不需要讲,他全做到了。我们见一切法还要不要去追究?世间人常讲「打破砂锅问到底」,佛法是许可的,许可你问到底,决定没有忌讳。为什么?有疑,这个疑惑一定要断除,问到底是帮助你断疑生信。所有疑惑都没有了,人就老实了。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15集) 2000/6/14
你还有疑虑,你怎么可能老实?老实人有两种:一种是善根福德深厚;另外一种,就是把这些事实真相,都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没有怀疑,他老实了。中间这一段占决定大多数,所谓既不是上智,又不是下愚,这样的人难度,他妄想多,分别执着多。老实人看到这一句话,心就定了。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15集) 2000/6/14
你教他怎么做,他就肯怎么做,那个人是善根福德深厚,他不要听经,他也能改过自新,他也能断恶向善,这种人少数。多数我们今天讲知识分子,是最麻烦的,最不好度的,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就是为这一帮人。我们这帮人叫半吊子,高不高低不低,说你没有文化你也懂得不少,说你真懂你又不懂,最麻烦的。对于我们这种根性,只有长时间薰修,天天听经。
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第3集) 2000/2/26
老实,有的人要去修才会老实,有的人不要修就老实,这是什么原因?善根、福德深厚。他一听佛的话,他就能真的万缘放得下,对世间五欲六尘、名闻利养他不再放心上,是非人我他统统舍掉了,不学他就老实,善根福德深厚。我们学了还不老实,业障习气深重,一定要消除业障。消除业障就是在生活当中,在我们活动环境里面转境界,念念提醒自己,认真努力修学,要真正放下万缘。
早餐开示 1998/11/17
夙世的业障,我们现在讲习气,无始劫来的习气,这个东西要消除,消业障。消业障用什么方法消最好?念佛。《金刚经》上的原理「应无所住」,无所住就是放下万缘,放下万缘就是无住。提起正念,正念就是一句佛号,那就是而生其心;生什么心?念阿弥陀佛的心。《弥陀经》上讲的执持名号,执持名号就是而生其心;放下万缘就是应无所住。
金刚般若研习报告(第67集) 1995/5
佛讲的那句话是真的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这句话太重要了。我们在一切境界当中,要常常能提得起这句话,你就不会被外头境界转,你就能转境界了。一切法从心想生,谁的心想?我自己的心想。既然是从自己心想生的,咱为什么不生佛?怎么生佛?念佛就生佛,念念是阿弥陀佛,念念就生阿弥陀佛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84集) 2010/7/19
我六根接触之后,念念「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」,我这样子成就的。没有这么多人在我面前表演,我修什么?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你在哪里修?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在这里修。在日常生活,在自己本分的行业,待人接物,在这些地方修,我们成就了。会用功,真用功,一切时一切处,念念当中转境界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792集) 2002/7/25
转境界就在这些地方转,转恶为善,转自己心里头的恶念。把恶念转成善念,落实在生活当中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念念纯善无恶。自己的恶转成善,看到一切众生的恶统统转成善,成就自己纯善纯净。所以佛法里头常讲「日日是好日,时时是好时」,我续了两句,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,全都是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,在我的周围做种种的表演给我看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792集) 2002/7/25
由此可知,我们一个真正老实念佛人,可以说他修的是圆满的《金刚般若波罗蜜》。他用什么方法修?用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修,圆满的《金刚般若》。有一些人不明教理,轻视念佛人,以为念佛,这一句佛号三岁小孩都会念,有什么希奇,有什么了不得!这个人真叫不通之人。这句佛号不简单,一切诸佛都护念,一切诸佛都赞叹,哪有他说的那么容易?这一句佛号把极难大问题把它简化了,把这个问题解决了,你要是愈细细去想,愈不可思议。业障消除,用这个方法消业障,用这个方法断习气,福德方为圆满。
金刚般若研习报告(第67集) 1995/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