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语:
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。不但是佛家的宗派、法门平等,其他宗教也是平等,乃至于世间一切法,都是平等没有高下。为什么?十法界依正庄严,都是唯心所现,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。所以法是平等的,法法都第一。所以对于一切诸法,要生尊重心,自己要谦虚、忍让、要卑下。
节录:
我们要学习的,就是决定不可以自赞毁他,自己标榜自己,赞叹自己,贬低别人,决定不可,这是我们最容易犯的毛病。我们念佛,我们这是正法,我这个法好,你那个不行,有意、无意都会说;从来不晓得赞叹别人,我这个好,你那个也不错,你那个也很好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只要专修、专精都好,《金刚经》上讲得很好,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65集) 1999/10/9
不但是佛家的宗派、法门是平等,没有高下;再扩大,跟其他宗教也是平等,也没有高下;乃至于世间一切法,都是平等,都没有高下。能不能成就,那就是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。为什么没有高下?十法界依正庄严,都是唯心所现,哪来的高下?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,一个心变的,真心。所以法是平等的,法法都第一,在佛法里头找不到第二,我们要懂这个道理。所以对于一切诸法,要生尊重心,自己要谦虚,要忍让,要卑下。孔老夫子如是教导我们,释迦牟尼佛也是这样教我们,这个决定不错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65集) 1999/10/9
我们选择一法来修学,对于其他的法我们要尊重、要赞叹、要供养。这是《华严经》到最后,你们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你就看到了,决定不能够毁谤。毁谤怎么样?毁谤就是自赞毁他,我赞叹我这个法门殊胜,别的法门都不如我。你要是有这个念头,你是毁谤三宝。你们想想看,学佛毁谤三宝,你怎么会成就。哪有这种道理?所有一切法都是佛说的,你只承认佛说这个法是正确的,佛说其他法你都要毁谤的话,「奉事师长」这一句怎么能讲得通?
大乘无量寿经(第134集) 2002/12/27
佛为什么说那么多法?是因为众生根性不一样。这个如果诸位要听不懂的话,我们举个比喻,好比药铺里头卖药,你看那个药有几千种、几万种,哪个药都好,治病!我要用什么药,看我害的什么病,用这个药正好对治我的病,我吃了这个药病就好了,药到病除,对我有好处。别的药我不能够说它不好,它治别人的病,那个人的病跟我的病不一样,我们用的药就不相同。只要把病治好,不都是好药吗?都是良药吗?药要吃错了,我们知道可能连老命都送掉了。佛法也是如此,法门要学错了,法身慧命就断掉了,一个道理!
大乘无量寿经(第134集) 2002/12/27
佛法无论哪一个法门,无论学哪个宗派,目标都定在明心见性。明心见性不是禅宗的专利,在其他宗派里面,或许是名词不同;在净土宗,净土不讲明心见性,净土讲理一心不乱。诸位要明白,理一心不乱就是禅家的明心见性,教下里面讲大开圆解,大开圆解就是明心见性,名词不一样,意思完全相同。这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的,然后你才晓得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。懂得这些理事,我们对于不同的法门,绝对不会把它看轻,绝对不会把它贬抑,一定是尊重的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497集) 2001/11/28
一门是持戒,深入是入定,最后深到见性,你在一门里面能见性。我这一部经能明心见性,我要换一个,我读《古兰经》能不能见性?我读基督教的《圣经》能不能明心见性?只要用至诚都能见性。这就是佛所说的,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。这个法门不是专指佛门的法门,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包括在其中。所以大乘教里头说,「圆人说法,无法不圆」,法身菩萨看一切世间法全是佛法,世间人看佛教经典统统都是世间法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184集) 2012/2/11
任何一个法门都能帮助你修行证果,都能帮助你断烦恼证菩提。佛法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,无量法门里面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。世出世间法是佛教化众生的一种善巧方便,不能执着,为什么?法是平等的,有高下就不平等了,你永远不能入门。所以没有高下。那我们要问,学基督教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?学伊斯兰教能不能成佛?能。那都是一个法门,无论是什么法门,只要专,这个专就是只要你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。只要你这部经一直念下去,念到一心不乱、念到大彻大悟都能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这是真正的佛法。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98集) 2014/8/24
我们读了《华严》之后,真的恍然大悟,法法平等,法法都第一。我们学了佛,佛第一,其他都不如我们,我们就学颠倒了。佛也告诉我们,法法第一。所有宗教,每个宗教都第一;不但每个宗教都第一,虚空法界一切众生,每个众生都第一。这是《华严》教义,没有第二的,所以大家平等,互相尊重,互相敬爱,互助合作,这是《华严》。我们尊重别人第一,别人尊重我们第一。我们自夸第一,你是第二;他那边说:我第一,你第二。有第一、第二就打架,天下就不太平,法身就生病了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26集)
世法、佛法是从觉迷上说的,一念觉,一切法皆是佛法;一念迷,一切法皆是世法。法没有觉迷,所以法法平等,无有高下,这是真的。何以说平等?全是唯心所现,所现虽然不一样,能现是一个。古人用金器来比喻,譬如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,把金比喻能现的心,真心本性,把相比喻作器,无量无边的法相全是法性变现的。好像我们看到金器,几千种、几百种形状不一样,全是黄金做的。所以从质料上看是平等的,没有两样,只是形相不同而已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53集) 1999/7/1
你真正懂得这个道理,了解事实真相,你自然就不动心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不但是世间法你不会动心,出世间法也不动心,在这个时候你才真正见到法法平等,佛在《金刚经》上所说:「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」,这真的明白了。对所修的法门你才肯一门深入,为什么?不必要再换了,哪个门都一样,平等门;不但佛法平等,世法也平等,无有一法不平等。
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第2集) 2001/4/24
学佛,要把这些障碍放下-第157集
凡夫成佛需要多少时间?一念,念头一转,凡夫就成佛,问题是你能不能转得过来,你是不是真肯放下。这种人叫上上根人,他一下就明白了;上中下三根不行,那慢慢来,慢慢的放。像我们这种根性,佛教给我们先放下执着,从这儿开始,再放下分别,最后放下妄想。
无量寿经菁华(第21集)2010/1/14
我在这么多年常常劝勉同学,我讲放下十六个字,这是最严重的障碍。这十六个字是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,只要有这十六个字,无论你怎样精进努力去修学都不能成就。你可以成就佛学,在佛门里面做一个现在人讲的专家学者,确实你在大学里面可以拿到一个佛学博士,你可以做个教授,你也能说得天花乱坠,你的贪瞋痴慢还有,不但有,还很严重。所以你搞的是佛学,你不是学佛。你要跟一个乡下念佛的老太婆比,你不如她,为什么?她将来能往生,能到极乐世界,你将来还搞六道轮回,你出不去,道理在此地。
无量寿经菁华(第21集)2010/1/14
我们今天最严重的障碍,就是第一关不容易突破,第一关能突破往后就方便了。入门很难,第一关是什么?自私自利,名闻利养,五欲六尘,贪瞋痴慢,十六个字,这头一关。头一关突破之后,就是我们这个经上讲,你已经入门了,初信位,初信位的菩萨,你入门了。这一关不能突破,你没入门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431集)2005/9/10
《华严经》纵然念上三千遍,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都还在,三千遍念了还是在门外,没入门。修行在哪里修?就在这里修,对一切人、对一切事、对一切物恭恭敬敬,把这些无始劫以来的错误的知见、错误的行为放下。自私自利错误的,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它自性里统统没有,这些东西迷失自性才发生的,所以它是迷的现象。我们今天要破迷开悟,离苦得乐,有这些相,苦!舍掉之后,你才知道自在,乐。你要有勇气,你要有智慧,有智慧把这个事情真相看清楚了,有勇气是什么?敢舍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431集)2005/9/10
这十六个字是最大的障碍,你不能够不突破。你突破,你的前途一片光明,你要不突破,你是寸步难进。把这十六个字突破,就是儒家的「格物」,我们佛法常讲断烦恼,断烦恼要从最粗、最重的,最严重的障碍从这里下手。所以自私自利是头一关,我们要把这个放弃,起心动念替别人想,把念头转过来。我们今天住在这个地球上,起心动念为整个地球来着想,慢慢的再把你的心量扩大,扩大到遍法界虚空界,菩提心就现前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373集)2005/3/24
自私自利是假的,自性里头没有。一定要晓得,这个世界也没有,也都不是真的,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观世音用法眼,般若观照,照见五蕴皆空,这就告诉你不是真的,你在这里面起妄想分别执着,错了!妄想我们无法控制,只要把执着放下,就能成就我们往生净土;妄想、分别到极乐世界再断,可以。这是最聪明的做法,这才是真正世间第一等的聪明人,无量劫来的生死轮回这一生了了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669集)2006/11/27
我们能不能成佛?能,回头就成佛了,放下就成佛了。放下什么?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闻利养,放下分别执着,放下起心动念,你就成佛了,你本来是佛。佛跟众生没有差别,差别在哪里?差别是一个觉悟、一个迷惑。觉悟是明了全宇宙的事实真相,迷人不知道,知道就成佛了。成佛是真正得大自在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518集)2013/11/28
佛跟凡夫没有别的,差别就在此地,佛是彻底放下,凡夫不肯放下。菩萨虽然放下,不彻底、不究竟。一般菩萨执着放下了,分别放下了,起心动念没放下,所以他还没成佛,起心动念放下就成佛了。没有别的,放下而已!世间学问也不例外,孟夫子教人,「学问之道无他,求其放心而已」,也是讲放下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355集)2005/2/15
你能把这四句十六个字,你真的看清楚,搞通了,真的放下,你就得大自在。然后你才知道佛法不深、佛法不难,佛法显得那么深、显得那么难,就是这十六个字把你障碍住了。再说个真实的话,佛菩萨跟凡夫的差别就在此地。凡夫有自私自利、有名闻利养、有贪瞋痴慢、有五欲六尘,凡夫,六道凡夫;佛菩萨完全没有,生活在这个世间随缘自在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02集)2000/10/14
随缘,决定不染着。顺境、善缘,绝不生贪恋之心;逆境、恶缘,绝不生丝毫烦恼,没有怨恨不平之心。不管是什么境界,物质环境、人事环境,永远保持真诚、清净、平等,这就是佛菩萨。凡夫哪有不能成佛的?成佛需要多少时间?一念之间。你转过来,凡夫就成佛了;转不过来,还是做凡夫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02集) 2000/10/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