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法音宣流—2020/4/2
台湾台南极乐寺 档名:32-356-0009
诸位同学,今天给大家谈几个问题。
我已经中断讲经有一个时期了。为什么中断讲经?我看到我的老师,李炳南老居士,这是佛门宗教界的一位大德,我跟他十年,我的佛法是跟他老人家学的。他是台中莲社,后来又成立了一个慈光图书馆。那个时代,他教学一个星期只有一天,便利于台中以外的同学们学习;所以长年的讲座,每个星期三,学习经教的同学都集中在慈光图书馆。我是每一会必到,每一周都把这个时间省下来,参加李老师的讲座,时间十年。佛法上就专修、专弘。我利用其它的时间,把星期三所听的做两次复讲,算是我学讲经;我把老师的复讲一遍,再跟同学做研究讨论。每个星期在台中住两天,帮助不能亲自听到老师讲经的同学做个方便,我的复讲是为他们讲。十年如一日,深受其益。
我知道讲经教学非常重要,我如果不继承下来,我就深深感叹老师后继无人。为了这个因素,他讲多少经,我就学多少经,老师这十年讲经,如果不能留下来,那是我们学生的罪过。老师离我们去了,他老人家一生主要的经典、重要的讲席我都参与,我要不能把它留下去,那是我的罪。保留,两个方法:一个是录像,另外一个是编书,这两个大致都完成了。
(我的)同学优秀的不少,我总是尽全心全力,想方设法要传下去,我要对得起老师;包括佛教的传承,我要不能把佛教传承下去,对不起老师。我们的前人是印光大师,必须要把佛法传下去,有人能讲。所以我就想我年岁大了,心有余而力不足。人的寿命不是随我们方便的,我们要随顺命运,我们没有本事叫寿命随顺自己。我必须尽形寿来做好这桩事情,所有的供养拿来印经,经不能中断,我们发起印《大藏经》,做成功了。比丘、比丘尼、居士,鼓励他们讲经教学,现在大家所看到的。
今天同学问的几个问题,我希望大家要重视。第一个,修行修什么?第二个,修行的总纲领是什么?
四弘誓愿就是我们修行的总纲领,自己修行必须要走的道路。首先要懂得修,修是修正、修理。今天这问题简单说,行是行为,行为不外乎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。起心动念是心理的行为,言语是口业的行为,身口意三业。造业,世间人不懂,听经听久了懂得了。
我们与这个世界有缘,缘是关系,换句话说,跟这个地球过去有关系、有缘分;过去如果没有缘分,我们也不会到这来,必定有缘故。所以人有过去世、有现在世,还有未来世,三世。学佛的人大概都懂得三世因果。三世因果,于是这因果他就创(作)业,创(作)业就有善业、恶业,尤其是人,人造的比动物多。
身口意三业,菩萨对这桩事情非常重视,许许多多的业,根从这来的,不小心造下去。身口意三业,造的时候无意,起作用的时候起心。你怎么会有念头?念头从哪来的?念头从身口意来的,身口意它又造作,成了行。行,有起心动念,意业的行为;身体造作,身业的行为;言语,口业的行为。有行为就有行为的身语意,这个行为是有报的,有善恶、非善非恶,这就不必细说。
动物免不了三业。有这个果报就有生老病死苦。身有身语意,心有身语意,行也有身语意,三业互相交替,从早到晚从来没有休息,造个不停,一天二十四小时没有中止、没有停止的,睡觉作梦还在造业。这个事情麻烦,麻烦大了!
人从早到晚,言语、妄想、动作,这是属于身口意三业。你的造作,造作结果就变成业,业就障碍你。从结业又变成造作,身口意交换,没完没了。身,身口意,心也身口意;意业,它不停的受干扰,它受干扰,它就会干扰别的,叫你烦恼,没休息。从早到晚,无非造的是恶业多、善业少。造业之后就受报,受报又造业,重重无尽,没完没了,太可悲了!
佛教我们修行,千变万化,无量法门,总的来说,什么叫修行?修是修正,把错误的修成正确的,恶的把它改变成善的。有标准,佛门里面,五戒、八戒就是标准。在家有在家的戒律,出家有出家的戒律。善因积善果,恶因感恶报。一个念头停不住,一个果报没完了,不能不知道。我们天天在造,身口意都在造。
修行修什么?先断恶修善,只造善业,不造恶业。念阿弥陀佛好!阿弥陀佛,佛门里面了不起的法门,不要看轻它,究竟圆满的成就全靠它。
这三个问题很大,三天讲不完。大家努力的修学,佛法的基础。
摘录自: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三四一集)2013/6/29
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02-040-0341
看视频版复制下面链接搜索打开观看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player/cid/925/cnum/32-356/num/
32-356-0009/pid/9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