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我们的意为什么不诚?心为什么不得其正?就是五欲六尘在我们面前,我们自己做不了主,被它牵着走了。换句话说,五欲六尘是你的主人,你是它的奴隶,它叫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,你自己没有一点自由,身不由主,为境界所牵。所以你的意不能诚,心也不得其正。心离不开攀缘,所以这个心被境界牵着走,做不了主宰。随缘就做主宰了,不被境界牵着走,在万物当中自己做主,这才叫诚意正心。
了凡四训(第3集) 1978
见到好吃的我就想把它得到,你的心被那个好吃的东西牵着走了;见到好玩的我也想得到,心被那个好玩的牵着走了,你的心哪里有诚?哪里有正?甚至于再给诸位说,这个地方有一部很好的经书,你一看到,动心了,很爱,我也想得到,你这个心被佛经牵着走了,还是不诚,还是不正,为什么?佛经还是一物。
了凡四训(第3集) 1978
我们要想真正学佛,真正培养我们圆顿的根性,要从哪个地方练习?要从万境上不动心,从这上练起。也就是说,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,像《楞严经》所讲的用根不用识。根不会用,用识也不妨,不要用心所,我用心王,不用心所,你也就很了不起,那个跟明心见性就是隔一张纸而已,很接近。
了凡四训(第3集) 1978
我们现在可怜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,真性不会用,心王也不会用,心所当家,打开《百法明门》,五十一个心所当家了,五十一个心所做主宰。所以是处处攀缘、时时攀缘、念念攀缘,无时无刻不在那里造罪业,哪一天才能离得了轮回?哪一天才能得到解脱?纵然修福,未必是真福。
了凡四训(第3集) 1978
佛法自始至终都不干涉到外境,对外面境界不取不舍,你就得自在。外境时时刻刻提醒自己,境界现前马上就回光返照,所以禅家讲的功夫,叫观照。观,换句话说,不用心意识,观是智慧,观是没有用分别心,用观。照是什么?反过来照自己,见色闻声的时候立刻回过头来照顾自己,看看自己用的是什么心。如果用分别执着,立刻就觉悟我错了,外境没有善恶。外境好不好?好,没有外境怎么提得起自己观照功夫?正因为有外境,所以能提起自己观照功夫。所以外面境界统统是善知识、统统是诸佛如来,只要你会用心、会用观照。
华严开敷夜神章(第26集) 1986
于一切法能放下,为什么能放下?你不贪、不瞋、不痴了。瞋是什么?得不到,怨恨。得到了,欢喜;得不到,怨恨,都是不了解事实真相。了解事实真相,贪瞋痴断了,为什么? 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。包括身体都不可得,身体不是我,是我所有的;像衣服一样,衣服不是我,人喜欢,可以脱下来送给人,身体不是我。有这个身体,应该利用这个身体,为一切众生服务。服务的项目里面,跟佛一样,佛服务的项目是什么?帮助众生离苦得乐,帮助众生断疑生信,这就是佛的工作。用什么手段?用教学。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281集) 2015/11/16
好好的利用这个身体为一切众生服务,这个就有价值、有意义了。所谓说自利而后一定要利他,这个才是大乘的精神;小乘只有自利不肯利他,自己真正入这个境界,他不肯教化众生,不像大乘菩萨,经上讲的「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」,主动的去教化一切众生,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。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18集) 1990/4
净宗方法这一句佛号,这一句佛号是无量觉。诸位要晓得,在三皈依里面所讲的觉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净而不染,都在这一句佛号之中,这一句佛号统摄无量无边的法门。佛号是提醒我们自己,在什么时候、什么场所、什么样的对象,我们应该要怎样去做,那是活活泼泼,不是呆板的。所以念这一句佛号不是死的,这一句佛号是念念提醒我们,我们自己要觉悟,要帮助一切众生觉悟。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18集) 1990/4
自己活一天,为大家做一天,寿命到了那很欢喜,解脱了,我跟大家服务的事情做完了,做完就走了。因为在世间一无所求,来服务的。佛法讲因缘,因缘有生灭,缘生,我们来了;缘灭,我们走了,欢欢喜喜。这个地方缘灭了,另外地方缘又生了,那个地方还得要去;这个世界缘灭了,还有他方世界。永远做不尽,永远没有懈怠,永远没有疲劳,不疲不厌,这是大乘教里面的菩萨。为什么能做到不疲不厌?因为无我。有我就有疲、就有厌,无我,谁疲谁厌?
不求五欲及王位(第11集) 2006/8/16
把这个世界当作旅馆看待就好了。我们现在一切所有的,我常常说,我们要的是使用权,不要所有权,为什么?所有权是假的。你以为这个所有权状是你的?死的时候你这个还带不去,假的。我有使用权,一切法没有一样不是我的,统统是我的,这是真的。不要所有,所有那你就有忧心,又怕失掉,又怕丢掉,这个麻烦大了。
无量寿经(第23集) 1989/4
历事链心不动心-第487集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DT-027-0637/pid/9.html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