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布施要有智慧-第513集



 唯有勇敢的放下一切,才能够速成佛道,才能够了脱生死,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。所以大乘佛法的修学总是以布施为第一个纲领,特别是在《般若经》里,佛以布施摄六度,以六度摄八万四千菩萨法门;换句话说,八万四千法门,布施是纲领。我们只要抓到这个纲领,一切法门无不具足。所以我们要勇敢的放下,勇敢的去布施,这样才能够达到身心清净,才能够体证得万法一如,入如来不二法门,成就究竟圆满的功德。

妙法莲华经(第25集) 1987

 布施是舍、是放下,绝对不是说一看到布施,我们就舍一点钱财,这个错了!你把钱财舍掉,你能成菩萨吗?你能成佛吗?你能明心见性吗?不可能的。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误会。布施最重要的是要把你的烦恼舍掉,布施掉、舍掉,放下,把你的习气舍掉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40集) 1984/12

 烦恼布施掉,你就没烦恼,生死布施掉,你就不生不灭。可见得这两样你都舍不得布施,你天天生烦恼,你还有生死轮回!为什么不把生死轮回放下?能把这个放下,佛门叫大丈夫,这个了不起!这些东西都放下了,何况身外之物?身外之物那都是鸡毛蒜皮,哪一样放不下!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40集) 1984/12

 念佛堂里面,佛七里头主七师常说:放下身心世界。这就是真正的布施,要放下,你心里才得清凉自在。换句话说,你心里面有忧虑、有牵挂,这都是病,都是六道轮回的病根,你要把一切牵肠挂肚的东西统统舍掉,舍得愈干净愈好。六祖说,你的清净心里头「本来无一物」,那才是你的真心、才是你的本性。你要不舍得干干净净,你的真心本性就透不出来,禅宗讲明心见性,你决定明不了心,也见不了性,为什么?你不肯放下,你没有把这些东西舍掉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40集) 1984/12

 菩萨修什么?自始至终,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就是修布施,也就是修的放下。你说佛法繁琐,佛法不繁琐,简单的很!我当年见章嘉大师,我向他老人家请教,他给我开示的就六个字「看得破、放得下」,放得下就是布施,看得破就是般若、就是智慧。智慧从哪里开?必须放下,智慧才开。智慧开了,你就真正肯放下了。所以这两个方法是相辅相成的。愈肯放下,智慧愈增长,智慧愈增长,放下愈彻底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40集) 1984/12

 布施从哪里做起?各人烦恼习气不相同,有人财看得很重,你要是遇到佛,佛一定告诉你把财放下;有人名看得很重,财看得不重,佛一定给你讲把名放下。这就是说像大夫给人治病一样,毛病很多,哪个病最重,不治就要命了,先把重的治好,然后再治其他的;佛教化众生,亦复如是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525集) 2006/3/19

 布施,帮助别人。修福积德要有智慧,如果没有智慧,你的钱财被人骗去,他拿去造孽,那你就有过失。所以你要懂得什么样的布施是真实的功德。这个非常非常难讲!我从年轻的时候读印光大师的《文钞》,我觉得他老人家一生所作所为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,只有好处没有过失。他做什么功德?印经布施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71集) 2004/6/15

 印经好,这是真实功德。就是说你印的这些经,送给人,他问你多要几本也不妨,你就多给他几套。他拿到外面去卖钱,有没有过失?没有过失,他能卖,有人买他的,买他的他当然去读。他拿去卖的时候,我们就有两种布施;我们的书布施是有法布施,他卖了钱,他得了财可以养活他,我们对他又有财布施。不要怕!我们印的东西是非卖品,怎么他拿去卖?不用去理会,心平气和,欢欢喜喜。这是真实功德,这决定不是坏事情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71集) 2004/6/15

 供养是平等的,对于善人恶人、佛跟魔,我们是平等供养,没有分别。魔有的时候,他饿了没饭吃。你不能说他是魔,饿死活该。这个不可以,还是要照顾他。他没有衣服穿,受冻的时候我们也得送点衣服给他。所以一定要照顾他,这是平等的慈悲,清净的慈悲。

第六届培训班开学典礼2001/11/22

 但是不能过分,这个人我喜欢他,供养太多,过分了,他本来是个佛,过分的供养,起了贪心,他变成魔了。你看看,你把这尊佛变成魔了,你的罪过就很重!布施供养要有智慧,我们要成就众生,不能够害众生,不能够让他堕落,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,所以要随顺善知识所有教诲。

第六届培训班开学典礼2001/11/22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