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精华节录
黄念祖老居士在往生之前半年,万缘放下,一心念佛,每天念佛,他告诉我十四万声,他计数的,真的,念了半年自在往生,预知时至,给我们做榜样。他老人家在世学教,他的舅父梅光羲老居士,民国初年法相宗的大家,他跟他舅父学,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,法相唯识也是跟梅光羲大士学的,李老师跟黄念老是同学。他以后亲近密宗、禅宗,所以他密也懂,禅也懂,教也懂,最后归净土。
看到这些经文能不归净土吗?所以他也不参禅,他也不研教,他一天十四万声佛号,也是表演给我们看的,菩萨再来为我们做示现,让我们生起信心,对这个法门毫无怀疑,对极乐世界恳切求生的念头念念不忘,这个世间自然放下。
放下,大善!为什么?障碍没有了。念佛人最后不能往生都是因为有障碍,障碍都是来自放不下,情爱放不下,父母兄弟妻子放不下,财产放不下,都是这些,障碍最后一着不能往生,念佛也不能往生。所以必须要把它看清楚、看明白。这经太好了,搞清楚、搞明白,统统是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。跟作梦一样,梦醒了什么也没有。
《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》(第404集)2016/12/21
无量寿经菁华节录
功德与福德的差别在哪里-第135集
功德跟福德,在事上讲是一样的,心上不一样。功是功夫,你有功夫,你所得到的,你得的什么?你得的是清净心,《无量寿经》的经题「清净平等觉」是功德。你做那么多好事,你还斤斤计较,念念不忘,那哪有功德?福德。福德是什么?果报,那真的很大,这一生在人间作人王,来生一定在天上作天王,福报大。功德是了生死出三界,他出不了六道轮回,所以功德跟福德一定要搞得清楚。换句话说,人能够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闻利养,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,放下贪瞋痴慢,做所有的好事都是功德。
如果这个没有放下,做再多的好事全是福德,这个一定要懂。断恶修善,这十六个字放下,这成就无量功德。念念想着自己,功德就没有了,你看现在有许多人,我看有建寺庙的,柱子、梁上都写某某捐助,福德,他没有忘记。我们背后挂的是华严三圣,这是一张古画,应该是唐朝时候的,没有名字,也没有年代,什么记号都没有,这是功德。总而言之,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你的做为是功德,着了相就是福德,所以这个世间修福的人多,修功德的人很少。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player/cid/873/cnum/JL02-041/num/
JL02-041-0404_09/pid/9.html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