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有福要共享-第425集



   佛祖教导我们「学佛」,这两个字的意思你懂吗?学佛就是向佛学习,我们无论是什么样的身分,无论从事哪一种行业,都要学习佛的精神、佛的理念、佛的慈悲,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。自己生活要朴实、要知足,有多余与一切众生共同享受,这是佛菩萨跟世间人理念不相同;佛菩萨有福大家享,凡夫有福是自己享,不愿意给人家分享。佛的福报可以说是全部贡献出来让大家分享,自己过最简单、最朴实的生活,少到不能再少,三衣一钵。

早餐开示1998/11/14

   什么叫享福?五欲六尘很多,那叫享福,搞错了,佛每一天要托钵,三衣一钵,树下一宿,日中一食,享福。他那个享福,我们就不懂了,他真的享福。我们这个享福,造业,他享福不造业,他享福里头有功德,他真快乐,真自在。我们有个房子天天还要抹桌子,还要扫扫地;他树下一宿,什么都不要管,你看他多自在,我们哪有他的福报大。一定要明理,要参透。

早餐开示1998/10/31

   我们举这个例子来说,丰厚的饮食,一般人以为快乐,我们讲吃得太好。那是不是真乐?不是。为什么?乐极生悲!世间人不是不知道,也常听,也能说「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」。过分丰厚的饮食是许许多多疾病的根源,他那个「受快乐」是乐中有苦。这是什么原因?因为他不是净业,他心地不清净,只有自己,没有别人,当然更没有众生。真正的快乐是与人共乐,与一切众生共同享受,那是真乐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900集) 2002/11/24

  现代这个社会,懂得这种享受的是愈来愈少了,为什么?自私自利蒙蔽了他的清净心,蒙蔽了他的真诚心,在他的心里面,苦乐颠倒。许许多多的众生以苦为乐,真正的乐,他从来都没有享到过,这种人可怜,佛经里面常讲的「可怜悯者」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900集) 2002/11/24

  苦乐不能认识,是非、邪正、真妄,当然他没有能力辨别,这叫愚痴,愚痴哪里来的快乐!他那种生活里面感觉到快乐的,我在讲席里头常讲,譬如服毒,譬如打吗啡,那是刺激,哪里是快乐?唯有心地清净的人,他随时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。人生不能不修净业,你要想在这一生当中得到真正幸福美满,清净心重要,清净身重要,身心清净一尘不染,你的生活当中才有真正的乐趣。有一丝毫的染着,真乐你就没分,永远被障碍住了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900集) 2002/11/24

  你自己的心清净,对法、对人都平等,觉而不迷,所以处处要想着利益众生,前面方便波罗蜜讲要有善巧方便。有一点点好的东西都希望跟别人分享,而不自己独占,这个人有福。有福肯定他就有慧,福跟慧常常是连起来的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664集) 2006/11/20

   佛过最低的生活水平,不是没有福报,这福报是究竟圆满的。我们今天讲是省吃俭用,一点都不浪费。我能够节省一块钱,一切众生就多一块钱的财用;我节省十块钱,一切众生就得十块钱的财用。你懂不懂这个道理?释迦牟尼佛有没有财供养?有!又何况有内财布施,内财是身体、劳力、精神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300集) 2004/8/4

   佛法里面对于回向非常重视,为什么要回向?回向是破执着,你就晓得这个很重要;把自己所修学一切功德,我都不要了,都送给一切众生。这个话如果听不明白,我们说的再粗俗一点,譬如我种的很多福报,我有大福,我不享福,我把我的福报分给大家共享,这叫回向;决定不自己独享,分给一切大众共享。不回向,你所修的福报功德是有范围的、有限的;一回向,你的福德、功德变成无限的。

无量寿经(第20集) 1992/6

  怎么变的?唯心所变,你的心量大,所以把你的福德、功德、智慧统统变大了。佛与大菩萨他们的智慧、福德不可思议,原因是他们的心量不可思议。经典上常说,他们的心量是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周是周遍,他的度量多大?周遍法界,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他的心量,所以他的福德、智慧才是圆满的。

无量寿经(第20集) 1992/6

看视频版请复制下面链直接搜索

或在手机浏览器复制粘贴打开
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
DT-027-0575/pid/9.html#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