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平等普度是修菩萨行-第1243集



 法语:

 不分族类,不分人群,不分宗教信仰,普度众生。如果还有拣别,喜欢的人我帮助他,不喜欢的人暂时不要去理会,这个不是菩提心,不是菩萨心。真正发菩提心、修菩萨行的人,无论什么众生,哪怕看到畜生也会合掌给它做三皈依。

 节录:

 菩萨修学成就就在这一句,『普入众生心行中』。诸位想想,怎么普入?只有一个办法,为人演说,这才能普入。所以佛苦口叮咛,教导我们「受持读诵」,自度,受持读诵是自己修行,「为人演说」是化他。自行跟化他是一桩事情,只有受持读诵,不肯为人演说,你只修了一半,你还缺一半,你成不了正果,你也开不了智慧,必须那一半跟这一半合起来。要知道为人演说就是受持读诵,受持读诵就是为人演说,决定是一桩事情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89集)

 「入众生心行」,众生见闻能契入,这是你教学成功了,你的教学达到圆满的成就,这不容易。我们今天教初学,让初学的人对佛法生起信心,相信佛法好,相信佛法殊胜,相信佛法应当学,是第一个阶段。第二个阶段,他相信之后帮助他深入,解,更深入的明了佛家的理论方法。什么方法?做人的方法,生活的方法,处事待人接物的方法。境界,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讲,这个境界就是吉凶祸福,善恶报应,这个他明白了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89集)

 明白之后,第三要劝他去做,要行。真正欢喜随顺佛菩萨的教诲,放弃自己的成见,这个人在行,行佛法。行了之后,他就能证,证什么?把他所信、所解、所行的融合成一体。信解行证,证最可贵,证是超凡入圣,这四个合成一体了。再跟诸位说,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都融合成一体了,圆证,究竟证,那就是佛华严。佛华严确实一即一切、一切即一,这叫深入众生心行中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89集)

 此地用「普入」,深是对一个人讲,普是对一切众生讲。由此可知,不分族类,不分人群,不分宗教信仰,普度众生。如果还有拣别,喜欢的人我帮助他,不喜欢的人暂时不要去理会,这个不行,这个不是菩提心,不是菩萨心。真正发菩提心、修菩萨行的人,无论什么众生,看到畜生也会合掌给它做个三皈依,何况是不同族群的人、不同国家的人、不同信仰的人,都要平等的去普度,这才是菩提心,才是菩萨行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89集)

 愿文上讲的:『教化一切有情』,你们想想这一句,是不是现在所讲的「多元文化社会教育」?一切里面没有分别,不分国土。这个国土范围很大,是诸佛的国土。西方世界那个地方往生去的人,来自十方一切诸佛刹土,所以非常非常复杂。无量无边诸佛世界里面的人,那里面的佛菩萨,都劝大家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。国土多,族类就更多,形色不相同、生活方式不相同、意识形态不相同、宗教信仰不相同,一切都包括了。阿弥陀佛与诸佛如来,平等普度一切众生,这里面决定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平等对待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81集) 2000/3

 为什么要平等对待一切众生?中国古人有句话说得很好,「本是同根生」。虚空法界一切众生,本是同根生。根是什么?根是真心,根是本性。 《华严经》上佛告诉我们,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从哪来的? 「唯心所现」,这是根;「唯识所变」,那是本。佛把大根大本找到了,所以才平等对待一切众生。平等的标准跟自己一样,怎么对待自己,就怎样对待一切众生,决定没有差别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81集) 2000/3

 所以经上常讲「生佛不二」,生是众生,佛是诸佛,众生跟诸佛没有两样。必须彻底了解事实真相,真正找到根本,才会有这种理念,才会有这种想法。有这个想法,才会有和睦相处、平等对待的作法。这是我们看到的「教化一切有情」,教化就是服务。诸佛菩萨真正觉悟的人,示现在这个世间,选择哪一个行业?选择教学。这个教学是义务的教学,不求学生回报的教学,这真正伟大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81集) 2000/3

 极乐世界菩萨有大慈悲。没有慈悲心不能往生。为什么?跟阿弥陀佛的愿不相应。阿弥陀佛的心是「一切皆成佛」;阿弥陀佛的愿是四十八愿,愿愿都是帮助众生回归自性,圆满成佛。菩萨们的行,我们在这里看到,在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学习,除这个之外,每天没有离开十方诸佛刹土。每天去参学,同时、异处,时间相同,处所不相同,无量无边的化身一时都成就,圆满成就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69集) 2011/6

 「故于一切众生,不计亲疏恩怨,亦无彼我之分」,这是菩萨的心态,他是平等心。菩萨到极乐世界都证得清净平等觉,这是阿惟越致菩萨的条件。自己没有证得,阿弥陀佛加持他,虽没有证得,他也等于具足清净平等觉的智慧功德,所以他有能力帮助一切众生。对一切众生不计,没有亲疏恩怨的念头,对待人就跟对待自己一样,亲切、真诚。亦无彼我之分,有彼我之分他已经起心动念了,他有分别有执着了,这是凡夫,他不是菩萨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69集) 2011/6

 「更无违怨之想」,还有过去生中的冤怨,这些怨恨没有了,全都化解了。 「视同一子」,这是比喻,好像父母只有一个独生子,真爱护。所以菩萨们于十法界一切众生「平等普度」。这些事情都是讲极乐世界的菩萨,我们读了这些经文应该要学习。我们在这个世间,有没有这些恩恩怨怨?有。应该怎么看待?要跟菩萨一样,用平等心看待。这些恩怨、因果是过去迷而不觉造成的,现在明白了、觉悟了,把这些阴影一扫干净。行吗?行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69集) 2011/6

 以前的心是昏暗的,现在的心是明亮的,光明把黑暗驱除了。所以对一切众生以平等心,对人要平等,对蚊虫蚂蚁也要平等,对树木花草也要平等,对天地鬼神也要平等,都是众生!乃至于山河大地,平等的慈悲心,平等的爱心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69集) 2011/6

 这里最重要的,亲疏恩怨要划平等号。亲是亲人,疏远的是亲戚朋友,再疏远就是一般人民,对我有恩的,记住要报恩;对我有怨的,记住绝不报怨,把冤家对头都当作亲人去孝敬就对了。为什么?孔子说「三人行必有我师」,这就是三人行,一个于我有恩的,一个于我有怨的,加上我自己,三个人。在一起怎样?记住前面所讲的,一切法皆是佛法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362集) 2016/8

 这个对我有恩的他是佛,对我有怨的也是佛,暂时迷惑,总有一天他会觉悟,他会成佛。所以不要想他的怨,想他的恩,不要想他是怎么样在伤害我,要想到他是一尊佛,他醒过来之后,他跟释迦牟尼佛一样,他跟阿弥陀佛一样,普度众生。所以恩怨在我们心里把它调和成平等,都是来帮助我的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362集) 2016/8


平等普度是修菩萨行-第1243集
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
DT-027-1393/pid/9.html#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