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令众欢喜-第519集



  为一切世间『显示不可思议佛神变』。 「神」是神通,「变」是变化,神通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神奇莫测,那一种的神通变化。这个境界是无比的广大,得有智慧,还要有定力。所以如来不思议的神变从哪里来的?从定慧当中而来的。定慧功夫愈深,智慧愈大,你的神变也就广大无边,所以一切菩萨比不上佛的神变;同样一个道理,声闻缘觉的神变比不上菩萨。为什么?定慧不等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956集) 2003/2/4

 我们要怎样学?实在讲,还是要修定、要开慧。由此可知,不思议的神通变化,原来就是定慧的作用,定慧的落实。在佛法里面常常讲到的,「应机说法」、「随心应量」,应以什么身得度,就现什么身,这个现身是神变;应当说什么法,就说什么法,无一不是神通变化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956集) 2003/2/4

 你看六祖大师在《坛经》里面,处事待人接物,他观察众生根机,可以说,为他说法;可以教,认真教导他;不能接受的,你看他老人家合掌令欢喜,不说,恭恭敬敬。一切众生纵然造恶,他有善的一面,那你就要懂得隐恶扬善。他恶的那一面提都不提,好像完全不知道;善的那一面,可以赞叹。这什么?这跟众生结善缘、结法缘。正是大乘法里头所说的,菩萨所在之处,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。恶人也要叫他生欢喜心,决定不能叫他生疑惑、生瞋恚,那你就是完全错了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115集) 2003/10/13

 别人不喜欢我们、讨厌我们,我们回避,让他生欢喜心。他喜欢我们,我们一起接近,在一块共同学习;不喜欢我们,躲得远远的。一生记住,与一切众生结善缘,结善缘就是无论哪个团体都欢喜你,都愿意接纳你,都欢迎你,广结法缘,世间人讲的广结善缘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760集) 2007/6/13

 真正要做出牺牲跟奉献,念念懂得谦虚,懂得礼让,懂得尊重别人。冤亲债主也要尊重,冤亲债主就化解了。冤家宜解不宜结,他对我误会没有关系,让时间、让事实真相去化解,我们不要急着去解释,没有必要,这个地方要看你的修养,非常重要。所以懂得尊重人,人家就尊重你。敬爱别人、关怀别人、照顾别人、帮助别人,你能做到这些,哪个不欢迎你?你走到不同的国家、不同的族群,甚至于不同的宗教,都欢迎你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760集) 2007/6/13

 真正想修善行,想学菩萨,第一个不能叫别人因我而生烦恼,别人生烦恼是因我引起的,我就错了。诸佛菩萨是绝对不会的,所以诸佛菩萨跟大众接触,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,布施欢喜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27集) 2011/5/28

 你看中国佛教表法教人,正规的佛教道场寺院庵堂,进门头一个建筑是天王殿,这大门,进天王殿你头一个看到谁?弥勒菩萨(布袋和尚)他坐在当中,面对着大门口,你头一个见他,他是什么样子?满心的欢喜。所以我们有人称他作欢喜佛,满心的欢喜,笑面迎人,肚皮很大,表现什么?能容万物,能包容。古德用八个字形容他「生平等心,成喜悦相」,这八个字是你入佛门的条件,你能具足这个条件,你才有资格入佛门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27集) 2011/5/28

 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,要知道佛是普度一切众生,不分国家、不分族群、不分宗教,一律平等热心的教化。我们要是遇到一些障碍,也要学菩萨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我们不能够变现形状,可是身分不要拘泥,拘束一定的身分就不能度第二种人。要明白这个,这叫善巧方便,回向偈里头,「巧把尘劳为佛事」,要活学活用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547集) 2006/5/16

 我们应该随顺人情世故,随顺风俗习惯,别人就欢喜。第一个就是要众生生欢喜心,四悉檀里头,悉檀,悉是中国语,檀是梵语,檀是檀那,檀那是布施,悉是普遍。所以四悉檀用简单的意思来说,就是四种普遍的施舍。第一个叫「世界悉檀」,什么意思?布施欢喜心,头一个就是这样的,「菩萨所在之处,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」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547集) 2006/5/16

 所以教化众生,佛教导我们用四摄法,四摄法是佛门的公共关系法、交际法,四条,很管用。第一条是「布施」,这个布施就是我们讲的送礼请客,这大家都喜欢,礼多人不怪。建立感情,先用这个方法,要常常送礼,常常照顾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350集) 2013/7/8

 第二个「爱语」,这个爱语是关心他们的话、照顾他们的话,这个他会感动。第三个是「利行」,我们所作所为对他有利益,没有伤害。第四个是「同事」,同事是非常非常难,那真正要有定功、要有智慧。我们没有办法学这个同事,我们要量力而为,在自己功夫跟能力之内的可以;超越了,这就不行,超越,我们修行会受到障碍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350集) 2013/7/8

 如果我们学佛的同学们,无论在家出家懂得四摄法、懂得四悉檀,佛法哪有不兴的道理!你的修行哪有不成功的道理!肯定像诸佛菩萨一样,应化在十法界,普遍受到一切众生的欢喜爱戴。所以四摄、四悉檀是诸佛菩萨摄受一切众生的原则。不只是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这样做,佛告诉我们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统统遵守,我们怎么可以疏忽?今天尤其讲化解冲突,促进和平,这个法子好极了,一定要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547集) 2006/5/16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