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是非善恶,保持清净-第518集



 佛菩萨与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佛菩萨常住一心不乱,凡夫一天到晚胡思乱想。凡夫跟佛没有两样,就是用心不一样,人家那个心不胡思乱想,就叫做佛菩萨,胡思乱想就叫凡夫。没有胡思乱想叫正念,有胡思乱想叫邪念。所以真正讲到修行,妄念是愈少愈好。

阿弥陀经要解(第4集) 1984

 古来的修行人常讲「知事少时烦恼少」,你知道的事愈少愈好,烦恼就少了,你们想想对不对?知道的事情愈多,你的分别心愈多、执着心愈多、妄念愈多。 「识人多处是非多」,你认得的人多了,就是非多,你要想不认识人,没有是非,少应酬、少交际,少与人打交道,是非就少了。这两句话非常有道理,修行人不能不留意。

阿弥陀经要解(第4集) 1984

 佛法的初学,一定要这样才能够把心定下来,为什么?求根本智。根本智得到之后,然后才出去参学、博学多闻,那个博学多闻你认识人愈多愈好、知道的事愈多愈好,为什么?他不生烦恼,他长智慧。那就要样样都晓得,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通达才能够度化众生。你要是没有根本智,你知事多、认识人多,麻烦就来了,增长烦恼障、增长所知障。

楞严经(第122集) 1981

 先求根本智,求根本智要远离,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在我们的周围,我们还会起心动念,自己晓得功夫不够、不行,赶紧回避,这是高度的警觉,这个人觉悟了,他知道回避。一定到不受干扰的时候,一丝毫影响都没有的时候,这时候可以接触。自己一定要晓得,晓得进退,什么时候该进,什么时候该退;知道缓急,什么事情先做,什么事情后做。

第五届培训班毕业赠言2001/7/4

 修净土的人要修什么?视而不见、听而不闻。跟别人在一起,点头应付应付,他讲什么就点头,是是是,是了半天,人家问:他讲什么?不知道,不知道就是了。我心里只有阿弥陀佛,真的是如此,不能不敷衍!这就是古德教给我们「敬而远之」,我们的态度相貌很恭敬,「远」是他讲的东西我没听见,而不是离他远远的。常常保持自己的心地『纯一不杂,精一无二』,真正修净土的人要从这里修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27集) 1984/12

 我自己的心很干净,绝对不把别人这些恶事放在自己心里头,自己心就变坏了,这很不聪明。聪明人永远记得别人的好处、别人的善心善行,我们念在心里头效法;别人的恶心恶行,绝不放在心上,成就自己纯净纯善,这个重要!

第五届培训班毕业赠言2001/7/4

 这个不放在心上也不容易,说得容易做起来很难,不放在心上就成佛了。那我们怎么办?我们这个习气太重,不放在心上,心里杂念还是往外冒,就是妄想止不住,前念灭后念就生了。佛教给我们一个方法,六字洪名。你念头起就是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任何念头,这是净宗无比殊胜的方便法,这个法子太好了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218集) 2015/7/24

  「阿弥陀佛」这四个字是印度话,什么意思?可以翻,阿翻作中文是无,弥陀翻作量,佛翻作觉,所以它的意思无量觉。无量觉是自性,就是真实智慧,无量觉。你就把这个放在心上,这个东西之外全放下,放久了,真的会大彻大悟,会明心见性,只要真干,锲而不舍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218集) 2015/7/24

 一定要懂得,佛陀的戒律、圣贤的教诲是对我一个人说的,与别人不相干,我就能成圣成贤、成佛成菩萨。如果拿着这个东西当作尺码子去量人,那就大错特错。你是拿着佛法害你自己,处处跟人结怨,处处跟别人过不去,自己怎么会有好日子过?我们想想佛陀在世,一生待人接物,是怎样的谦虚、怎样的恭敬,孔孟亦如是。这是什么?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447集) 2013/9/18

 佛所给我们讲的戒律是手段,定是目的;定还是手段,慧才是真正的目的。由此可知,持戒是手段之手段,这要懂得。怎样才真正能得定?六祖大师讲得好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,这就对了。我持戒,我守法,别人持戒不持戒与我不相干。我见到持戒的人,我向他学习,他是我的好榜样,是我的老师,我尊重他,跟他学。遇到不持戒的人,我反省,我这条戒有没有做到?那不持戒的人也是我的老师。一个从正面教我,一个从反面教我,两个都是我的善知识,都是好老师,用这样的心去看世间一切人,你就能得定。

无量寿经大意(第3集) 1991

 一个真正修道人,他心贯注在道上,世间什么事情他不关心,他没有时间去过问,是非人我他统统都不晓得,他心专注在功夫上,这是一个真正的修道人。修净土的人,心就专注在西方依正庄严,二六时中起心动念想的想西方极乐世界,思的思西方极乐世界,念的念西方极乐世界,这叫具足信愿行;这三个条件具足,这个人决定往生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27集) 1984/12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