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别让功德从口中流失-第1250集



      法语:

  说别人过失是最大、最严重的过失,口业完全用的是妄想分别执着,与菩提心不相应,破坏自己的德行,破坏修持的功夫。夏莲居老居士在《净语》里说:我们净宗同学,如果三年不讲话,保证开悟。所以喜欢说话的人,功德都从这漏掉了。

  节录:

  我们今天难在哪里?难在是我们从小没有学过,现在已经养成了一身的毛病。最严重的毛病,造口业。从前我们跟李老师学教,李老师常常讲,你们每天所修的这些功德都从口里流出去了。佛法讲有漏,这很大的一个漏洞漏出去了。喜欢批评人,喜欢说别人过失,这真的叫有漏,所有你所修积的功德,全都漏光了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58集) 2004/2

 说别人过失是最大的过失,最严重的过失。你想想为什么?从你自己本身来说,你的心不清净。我们讲菩提心,真诚你没有,你心是虚伪的;清净你没有,你是染污的;平等你没有,你是高下,总觉得自己是对的,别人是不对的;正觉没有了,你愚痴;慈悲你没有,你自私自利。所以从这个口业就知道你完全用的是妄想分别执着,你与菩提心不相应。与菩提心不相应,就是与整个大乘佛法不相应,大乘佛法任何一个法门,你都不会成就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58集) 2004/2

 在世间法里面来说,口为祸福之门,喜欢批评人,有意无意跟人家结了冤仇,结这个怨迟早你会遭到报复,因果通三世。你喜欢批评人,人家也批评你,果报如是,你怎么能免得掉。这是从你自己本身破坏你自己的德行,破坏你自己修持的功夫。所以夏莲居老居士在《净语》里头说了一句话,我印象非常深刻,他说:我们净宗同学,如果三年不讲话,保证开悟。这个话说得有道理,三年不说话,你口业清净。所以喜欢说话的人,你的功德都从这漏掉了,你不能不知道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58集) 2004/2

 特别是在现前这个时代,你造的业都是地狱罪业,为什么?今天这个社会诸位都晓得,动乱不安。将来在历史上,这是天下大乱的时代,这种动乱谁造成的?喜欢说话的人造成的。你天天批评人,天天说这个不是,说那个不是,你在那里制造纠纷,你在那里制造矛盾,你在那里制造对立。你就是破坏社会安定,破坏世界和平,你让全世界众生都在受苦受难,你天天说话批评这个批评那个,你有罪过!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58集) 2004/2

 你要真正觉悟了,我从今之后不再批评人了,那你就是修大功德。为什么?从此之后,我不会破坏社会安定,我不破坏世界和平,你这个功德多大。虽然世间人没有人称赞你,为什么?世间人不知道,我知道,我称赞你。再跟你说诸佛菩萨知道,天龙善神知道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58集) 2004/2

 先从口业修,《无量寿经》一开端就教给我们「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」,佛真的是慈悲到极处。不但口不能言,不能说别人过失,心里头不能够记,不能有这个念头。我们要养自己的清净心,我们的心像这个茶杯一样,这个茶杯希望都装一切众生最善的、最美的,我们的心就善就美了,千万不要装一切众生的垃圾,最不善的、最坏的、最肮脏、最恶的,我们的心就变坏心了,这个道理不难懂。时时刻刻自己要注意,看到一切不善的,绝对不放在心上,绝对不放在口上,修行从这个地方下手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58集) 2004/2

 在断恶修善里面,口业是最重的。 《地藏经》上讲堕地狱,地狱有三重:身造的罪业少,堕的是小地狱;口造的罪业重,常常说人的过失,妄语、两舌,两舌是挑拨是非,说话不负责任,这不得了,这是堕大地狱;念头那就更重,所谓意业是堕无间地狱。所以我们说话要小心谨慎,不要说人过失。中国古人所谓「君子绝交,不出恶言」,这是对的,你跟人闹不好了,说人家坏话,别人听了有警觉,为什么?你会说他的坏话,将来会说我的坏话,我跟你敬而远之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90集) 1984/12

 所以头脑稍微清醒一点的人,决定不敢跟你做朋友,为什么?晓得将来必定要受你害。从前参学到外面去挂单,他从那个寺庙离开之后,有人问:那个寺庙怎么样?他说:这样不好,那样不好。这个人听到之后,顶多招待你一餐饭,请你走路,我这里不敢留你。为什么?你在这里住几天到别的地方,又说我这里怎么不好。没有人敢留你!所以吃亏的还是自己,不是别人,给别人提高了警觉心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90集) 1984/12

 所以决定不说别人过失,这样的人,没有一个不尊重你,没有一个不欢喜你,愿意跟你做朋友。常常说人家过失的,这个自己吃亏太大了。过失、毛病你知道了,这叫觉悟;能够改过来,这叫修行。修行不是每天拜佛、念佛,搞这些形式样子,没有用处,那都搞外表,外表没有真实的利益。要认真修行!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90集) 1984/12

 底下这句话说得好,「口业不讥他过者,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」,好! 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,惠能大师说的。这些修行人,他不知道别人过失吗?他知道。他看到别人过失,他不想别人,他回过头来想自己,我有没有这个过失?我要有,赶紧改过来;我要没有,欢欢喜喜,阿弥陀佛,还是这句阿弥陀佛,这就对了。海贤老和尚心目当中,所有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哪有过失?阿弥陀佛示现一点过失是给我们看的,是叫我们反省,想一想有没有,没有很好,有则改之,他是来提醒我们的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235集) 2015/8

 如果能作如是观,三业就清净了;三业清净,戒定慧三学,戒学成就了。戒再多,出不了身口意这三个范围,佛用这三个字统摄一切修行人所说的戒律,这就是持戒念佛。所以「不见他过」这四个字,我们要非常重视。诸佛菩萨做到,海贤老和尚做到,我们为什么做不到?见他过实际上就是自己的过失,不见他过就不见自己过,修行功夫要从这个地方去练。没有那些人表演,我们到哪修行?所以,无论示现善、示现不善的,统统是菩萨大慈大悲来教我一个人,他不是教别人,教我的,我完全要接受,接受之后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235集) 2015/8

 我们把念头回过来只顾自己,就能够不讥他过。一定要自己回头,自己要反省,时时刻刻反省,时时刻刻改正自己的过失,那就是念头。为什么我佛号又丢掉了?看念到什么时候佛号能够相续,能够不丢失。海贤老和尚念佛几十年,从来没有把佛号丢失过,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,道理就在此地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235集) 2015/8

别让功德从口中流失-第1250集
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
DT-027-1400/pid/9.html#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