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念兹在兹-第488集



 中国古人说,八十岁之后,这一生就走完;换句话说,八十岁以后,天天都要想着往生,念念不忘走。自己做不了主,不定什么时候走,不定在什么地方走,这走了怎么办?到哪里去?有没有想到过?九十就更不必说了,念兹在兹。最重要的是什么?信愿持名。佛希望我们,祖师希望我们,这句佛号不能丢掉,一句接着一句,念兹在兹,无论什么时候,这一口气不来,阿弥陀佛接我到极乐世界去了,这就对了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317集) 2016/3/6

 这佛号怎样才能够保持不失去?没有别的,就是一句话,彻底放下。放下身心世界,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,佛号就不间断了。这是功夫,咱练的是什么?练的就是这个功夫,口里面不念没关系,心里头的佛号没中断,就对了。世尊在《金刚经》上告诉我们,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,这句话对谁说的?八十以上,当机者。一切众生都要明了,都要能体会得到,人身真难得,佛法真难闻,这不是假的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317集) 2016/3/6

 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交错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从早到晚从来没离开过。这些东西愈严重,六道轮回出不去,所以佛在此地真是慈悲到极处,教我们要离欲,什么欲望都要放下。做好事为人?为人如果还有人不喜欢的话也要放下。不放下就有障碍、就有烦恼,烦恼就是业,而且是不善的业,何必?他造不善业,我也造不善业,大家一起堕落。不如让他,他造他的业,我造我的业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254集) 2013/4/8

 我的业就一句阿弥陀佛,念念不忘,念兹在兹。我只有一条路西方极乐世界,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,其他的都不是我的事情,统统放下。身体随缘,随缘度日这最自在!遇到缘可以随喜,随喜就是说不执着,一定要相信,「生死有命,富贵由天」,真正能相信这两句话的人,心是定的。不求长生,也不求赶快死,都不求,没有求的念头,一切顺其自然。活一天干什么事?念一天佛,这一天没有白过。活这一天没有念佛,那就大错特错了,这一天白活了,弥陀弟子哪有不念弥陀的道理!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254集) 2013/4/8

 信佛要常亲近佛,现在佛不在我们面前,我们怎么样亲近他?我们每天读经,读经就是听佛的教训,这是亲近佛。我们每天念佛,念佛就是亲近佛,念兹在兹!何况经上给我们说得很清楚,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必定见佛」。所以我们要把念佛当作我们这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53集) 1984/12

 「念」这个字是「今心」,现在的心,你心上真有!这叫念佛,这非常重要。心里面真有,不但白天你念兹在兹,夜晚睡觉也会梦到佛境界,俗话常讲日有所思、夜有所梦,这些都能证明我们念佛的功夫。梦中能做得了主,将来有病痛的时候,病中可以做得了主,这些很重要。一定要把阿弥陀佛、把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放在心上。我常常劝同修们要读经、要听讲,要把阿弥陀佛心愿解行放在心上,这叫真念佛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71集) 1984/12

 阿弥陀佛存的是什么心?也就是阿弥陀佛用什么样的心处事待人接物,我们要学他。经上说得很明白,阿弥陀佛用真心,不是妄心,用清净心、用平等心、用大慈悲心,我们是不是也用这个心处事待人接物?我们真能用这个心处事待人接物,给诸位说,你是真念佛,你的心跟佛心一样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71集) 1984/12

 阿弥陀佛是什么愿望?经上的四十八愿,四十八愿愿愿都是普度众生。我们把四十八愿念得很熟,把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大愿,我的愿跟阿弥陀佛的愿也一样,这是真念佛。阿弥陀佛怎样修行?阿弥陀佛如何证果?如何在十方世界接引众生?我们把这些事情时时刻刻放在心上,净念相继,这是真念佛。依照阿弥陀佛这个模样来塑造自己,使自己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,诸位想想,那还能不往生吗?决定往生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71集) 1984/12

 佛有能力引导一切众生,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,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,用什么方法?最胜之道就是念佛法门。特别是住佛之所住,行佛之所行,念佛之所念,要真兑现,要落实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、工作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念兹在兹。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的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这相继是不中断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44集) 2010/9/15

 一心不乱在我们一生当中不容易做到,但是这是我们念佛的目标,是我们修学的方向,决定不能够偏离。一定要遵照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方法,就是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。这两句是说的方法,就是执持名号的方法,要用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这样的执持就对了。净念,这个念清净、纯一,心想佛,口念佛,这就清净了,没有杂念;相继就是不断,想佛、念佛都要叫它不间断。
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37集) 1993/6

 求生西方这个意念就如同游子思乡,离开家乡在外面很多年,总是想回家去看看,特别是在外面不得意的时候。在外面很得意,把家就忘掉了,在外受苦受难,就常常会想到故乡,会常常想到父母,家乡的这些亲戚、父老,特别是在不得志的时候,在困苦的时候。我们在此地不得志,搞六道轮回,八苦交煎,所以思归的心非常之恳切。这个样子念念记忆,无有暂忘,这样修学,这叫「事持」,这是在事上用功夫,行!莲池大师讲过,果然能这样用功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有分,有我们这一分

阿弥陀经要解研习报告(第9集) 1991


念兹在兹-第488集
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
DT-027-0638/pid/9.html#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