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一切法统统是缘生的,人因缘生法,动物因缘生法,花草树木因缘生法,山河大地,乃至于太空当中的星球,没有一样不是因缘生法。 《中观论》上讲得好,「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」,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讲的,这叫空。空不等于无,空说明什么?它没有实质的本体,没有自体,缘聚缘散而已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41集) 2011/6/7
我们讲生死,什么叫生死?生是缘聚,死是缘散,只有聚散,那是实在的;说生死、说生灭是假的,叫妄相,不是真相,真相是缘聚缘散。这一层彻底了解,在佛门叫「了生死」,生死了了。了什么?明了,彻底明了了。明了之后才晓得什么?原来没有生死。哪来的生死!真正透彻了解,生没有什么可惜的,死没有什么可怕的,也没有什么可悲的,完全是正常的现象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84集) 1984/12
这样一来就是我们佛门常讲:生死自在!因为你明了了,你就自在。了生死是这个讲法,真的明了,他真的自在。纵然在六道里面舍身受身,他也很自在。我要去投生了,投生就好比什么?换一件衣服,穿一件新衣服;我舍身,我想走了,衣服脱掉就是,衣服脏了拿去洗,换件新的。在六道里舍身受身就像我们换衣服一样,很自在,一切的忧虑统统没有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84集) 1984/12
体是空的,相是假的。因为有假相,你可以尽情去享受,这就得乐了。享受,晓得相是假的,虽享受而不执着,他没有苦。凡夫,享受里头他执着,执着有苦,他在这里面生烦恼,生喜怒哀乐爱恶欲。佛菩萨尽情享受,他不生七情五欲。他为什么不生这些烦恼?因为他知道相假体空,他知道事实真相。因此他的享受在佛法里叫做正受,他那个受是正常的享受。我们的享受不正常,不正常就是享受里面生烦恼、生贪瞋痴、生七情五欲,生这个东西。佛菩萨一样的享受,他不生烦恼,不起七情五欲,高明就在这个地方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84集) 1984/12
所以于一切相中「实无可得」。假如我们把得失这个念头打掉了,实在讲这个人就很自在、很幸福。人的烦恼在哪里来的?患得患失,没有得到时候天天想得到,得到之后又怕失掉。其实根本没有得失,这是妄想,这个妄想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痛苦、许许多多的灾难,所以冤枉,都不是实在的。菩萨们对于这种情形知道得太清楚了,所以他度众生,实无众生可度,他不着相,他不居功。因此他不失定意,就是他的自性清净心永远保持而不被染污,心被染污了就不清净。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30集) 1990/4
你把它看透了,你对它就了解、就认识了。了解清楚之后有什么好处?你不执着它,你不分别它,它不碍你的事,你不碍它的事,可以共存共荣。你才在一切法里头得大自在!把真正的我找回来了。这个身不是我,真正的我是灵性。世间人讲灵魂,灵魂是在迷的状态,觉悟了叫灵性,迷了叫灵魂。灵魂出不了六道,觉悟了他就超越六道,那才是真正的自己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41集) 2011/6/7
极乐世界是自性变现的,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现前的。它的体是自性,它的相是四十八愿五劫修行功德变现的,那是相。相离不开体,体是大家都共有的,相是阿弥陀佛独有的,但是体是我们共有的。所以我们有分,阿弥陀佛经营的我们有分,这就是决定得生的条件。我们自己有分,决定得生,不能怀疑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41集) 2011/6/7
凡夫最难的,就是在这个虚妄境界里头迷得太久,不知道这是虚妄,把虚妄当作真实,佛讲的真实,还起怀疑,半信半疑。佛的话又不能不信,可是信了又有疑惑,又不敢真信,我们现在就搞成这个样子,这是我们修行的难关,我们很不容易突破的瓶颈。不能突破还是要突破,为什么?不突破,我们的苦难受不尽,生生世世都在这里受苦受难。突破之后,这个苦难就没有了。为什么?六道没有了;你突破的时候,六道没有了,放下一切执着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13集) 2001/2/17
今天我们要链的功夫,就在日常生活当中,天天要训练。训练随缘,什么都好,不执着,样样都好,样样都不能放在心上。心上只许有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许有,不可以有。这个重要,这保证我们一生往生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299集) 2012/4/18
恒顺众生,你们爱怎么做就怎么做,都好,已经与我不相干。你们做得好,好;做得不好,也好。你要来找我、来问我,我只告诉你四个字,听经、念佛。为什么要你听经?你还没搞清楚,你还不肯放下,所以要听经。真正一切都放下,经不要听了,念佛就可以了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299集) 2012/4/18
心里有阿弥陀佛,口里有阿弥陀佛,心口相应,表里一如,这就对了。印光老法师教导我们,常常把「死」放在额头上,想到我今天要死了,我今天应该做些什么事情,你好好去做。今天是我生命最后的一天,我要干些什么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32集) 2010/12/25
识因缘,不染着-第493集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DT-027-0643/pid/9.html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