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法语:
自作主张、刚愎自用、为非作歹,这是修行人最大的过失。 「慎勿信汝意,汝意不可信」,千万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,我们起心动念是邪知邪见,是无明、不觉。用自己的意思胡作妄为,果报决定在三途。用谁的意思?依靠经戒。经里面所说的道理、教训,句句要依从,决定不能够违背。
节录:
随心所欲也就是古德所讲的「私心自用」,它的意义就是自作主张、刚愎自用、为非作歹,这个是修行人最大的过失。所以佛在此地特别提出经戒不可以亏负,亏负就是欠缺的意思,你的经戒修学不圆满,你把它打了折扣,更何况随心任性、妄作非为,这就不得了。 《四十二章经》上有两句话说得很好,佛说「慎勿信汝意,汝意不可信」,千万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,我们自己的意思靠不住。
无量寿经(一次宣讲)(第69集) 1987
到什么时候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?证得阿罗汉果就可以了。为什么?阿罗汉已经断尽见思烦恼,已经证到了正觉的果位。我们今天起心动念,自己这个意思是邪知邪见,是无明、不觉。用自己的意思胡作妄为,果报决定在三途。
无量寿经(一次宣讲)(第69集) 1987
我们又得要问了,在现前我们也没有证阿罗汉果,见思烦恼我们一品也没断,那我不能用自己的意思,我用谁的意思?佛在此地提供我们一个依靠,就是经戒。经就是这部经,当然广义的是指一切大乘经论;狭义的来讲,就我们本宗来讲,我们今天专修西方净土,我们所依靠的就是这部经。这部经里面所说的道理、所说的教训,我们句句要依从,决定不能够违背,这才不辜负经戒。
无量寿经(一次宣讲)(第69集) 1987
凡夫往往把善看作恶,把恶看作善,你看的东西不圆满、不透彻,往往只看到片面,你就依照自己意思去做,那叫造业。善业三善道受报,恶业三恶道受报,永远出不了轮回。善里面有恶,恶里面也有善,善恶混杂,你哪里能搞得清楚?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19集)
我们没有明心见性,这个时候怎么办?佛教导我们,依据佛的教诲,以真诚、清净、慈悲心去处理,这就如法。佛教诫弟子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不是教给你三皈依吗?依三个原则,你就不会错了。 「依觉、依正、依净」,觉正净是三宝,没悟之前,是依佛菩萨的觉正净;悟了之后,是依自性的觉正净。什么是觉?觉心不动。我们的心动呢?动是不觉,动是无明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19集)
什么是正心?正心不邪。什么叫邪?错误的知见叫邪。自以为是正的不行,与性德不相应,与事实真相不相应。第三教我们依清净心,什么是清净心?不染着。 「着」是著相,心里头真正有了。譬如我们修布施,布施完了之后,痕迹都没有。还要着布施的相,我做了多少好事;佛给我们讲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哪个是好事? 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真正事实真相是「无所有,不可得」,那才叫好事,那才叫至善。无所有、不可得,不是叫你不做。做了无所有,做了不可得,与自性才相应,那是诸佛菩萨之所做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19集)
回到我们现前的这个位置,我们怎么修?给你说真话,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。把我忘掉,不要想到我,就是阿弥陀佛,念久了,我执自然没有,这个好!我执要是念掉,你往生极乐世界不是生同居土,那生方便有余土,品位大幅度的提升。什么时候念佛念到我没有了,我空、人空,念到这个境界,这是方便有余土,得事一心不乱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512集) 2011/7
凡圣同居土里面,得一心不乱那是功夫成片,这个很容易得到,人人都可以得到。得到功夫成片,往生自在了,往生有把握,想什么时候走,真去得了,念头一动,阿弥陀佛真来接你。因为什么?你没有杂念,你起心动念跟六道三善道、三恶道都不相应,你的念头全是阿弥陀佛。这比什么都要紧,而且我们都能做到的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512集) 2011/7
实际上就是学海贤老和尚,就行。不要小看海贤老和尚,一句佛号念到底,什么妄念都没有,什么也不要,他也不要读经,他也不要听经,师父教他一句阿弥陀佛,教他一直念下去,他就乖乖的听话真干,就一直念下去,就念成功了。我们的好榜样,不要落在念佛同学之后,我们要争一口气,要成就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(第403集) 2016/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