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佛在《十善业道经》上教导我们,那是修学的总纲领、总原则,佛教菩萨、教我们,「昼夜常念善法」。这部经是教初学,初学念善法,念什么善法?就是念十善。不杀生、不偷盗,在家居士不邪淫,出家人不淫欲,身三善业;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绮语、不恶口,口四善业;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意三善业,常念!昼夜常念! 「思惟善法」,你起心动念想,想善法,想十善。 「观察善法」,观察是落实,你要做到,你要行十善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688集) 2002/4/29
要得人天福报,基本的条件是五戒十善要修得好。五戒十善修好,为什么不能出离轮回?着相。所以诸位要记住,着相修福是六道里面的果报,离相修福才能超越三界。着相、离相怎么讲?最简单、最容易懂得的言词就是分别执着,你还有分别执着就着相,没有分别执着就离相了。可是离相不容易,《金刚经》上教我们离四相,「无我相」就是没有执着。诸位要知道,有执着就有我,没有我,谁执着?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,对一切诸法,只要有执着决定是「我」。 「我」要没有了,一切执着都没有了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20集)
所谓妄心就是这里头有自己,没有把自己忘掉,无论做什么事情他有自己。真心没有自己,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很好,「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」,那是真心。要是「有我相、有人相、有众生相、有寿者相」,有妄心。所以大乘经上也说「凡夫著相,圣人离相」,事情是一样做,没有两样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665集) 2002/4/15
譬如讲《十善业道》,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、不妄语、不两舌,佛菩萨教化众生是离相,他就没有业了,这造的叫净业。我们凡夫著了相,我持戒,我持不杀生戒,我不杀生,我不偷盗,有我,这就结了业,你就叫善业,你造的是善业;你有心为善,你是善业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665集) 2002/4/15
善业不着善业的相,不要着相,你的业叫净业,恶业不着恶业的相,真正做到离一切相,即一切法。离相是禅定的功夫!念佛也行,心里头确确实实只有这句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杂念。行善不着相,三轮体空;造恶也不着相,也是三轮体空,事情过了,心里头痕迹都不落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234集) 2012/3/8
所以修一切善,不要想自己,这是功德。如果修一切善,想「我修了善」,你出不了六道轮回。为什么?我执没破,你的果报在六道里头得有漏的善报。我们讲福报。你是三界有漏的福报,脱离不了轮回。如果一切为众生,绝对没有为自己,我执破了,这个善就变成功德。功德能帮助你了生死,帮助你出三界。一念之差,功德跟福德在事上看不出来,心上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佛法不离生活1999/10/22
「看破」,样样清楚、样样明了,是看破。觉而不迷、正而不邪,是看破。看破之后要「放下」,放下是清净不染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好,「本来无一物」。 「本来无一物」就是彻底看破、放下。 《金刚经》上告诉我们「离一切相,修一切善」,「离一切相」是放下。 「一切相」是什么? 《金刚经》上讲:「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」,你能把四相放下了,就一切都放下了。 「无我」,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我,为什么人而活着的?为一切众生活着的。
佛法不离生活1999/10/22
我们发心学佛,帮助一切众生开悟,帮助一切众生成就。所以「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」,是我们所学习的。 「师」是表率,为社会大众做表率,我们的行为是社会大众的榜样,社会大众的模范。为一切众生活着的,为佛法常住世间活着的,这样圆满、这样美好的教育,我们为他活的。不是为自己,自己没有了,「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」,彻底放下。
佛法不离生活1999/10/22
『以清净心,修菩萨行』。 「清净心」,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这叫清净心,清净心一定包括其他的四个心。 「修菩萨行」,菩萨行就是修六度行。世尊在《金刚经》上教导我们,「离一切相,修一切善」,清净心就是离一切相,菩萨行就是一切善。我们要用六波罗蜜的心态,对一切人,对一切事,对一切物。所以离相是看破,这是看破,修行是放下,放下帮助看破,看破帮助放下。清净心是智慧,菩萨行是方便,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这是菩萨行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74集) 1999/12/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