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爱护小动物-第1278集



 法语:

 要安众生心,决定不杀害众生,不伤害它,要懂得爱护它。我们爱护众生,众生也会爱护我们。无论小动物怎样来困扰我们,我们决定不能杀它,要跟它和睦相处,要有耐心,要有诚意。

 节录:

 怎么布施恩惠?利益众生,要把你的十善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,落实到工作,落实到处事待人接物。我们再想想,怎样落实在我们念佛法门?这样才是真正做到「惠利群生」。群生,一切众生,不分国土、不分族类。族类包括有情、无情,包括我们现在看到的所谓是动物、植物,怎么样去利益他们;族类里面也包括苍蝇、蚊虫、蚂蚁,我们要「惠利群生」,不能伤害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00集) 2000/9/30

 对于这个小动物,不但我们不杀生、不偷盗,十善如何落实在爱护这些小动物身上,我们能够与这些动物,与一切鬼神和睦相处、平等对待,这个世界才会有和平,社会才会安定繁荣,人才会有幸福。整个宇宙一切众生,是一个生命共同体,这里面的感应不可思议,我们要细心去体会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00集) 2000/9/30

 我们看到一个小朋友能够爱护小动物、爱护蚂蚁,我们受到启示。杀死蚂蚁,太平常的事情了。小朋友会反问一句:「如果你是蚂蚁,你愿不愿意别人杀你?」这是智慧,这是智慧的方法。古圣先贤所说的:「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」我相信这个小朋友这两句话没有念过,他也不懂这个道理,但是他做到了。他为什么会做到?天性;天性就是自己的真心、自己的本性。小朋友的心还没有被世俗烦恼的污染,他的本性还在,他所用的心跟诸佛菩萨的心是一样的;如果能够永远保持赤子之心,这个人就是佛菩萨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69集) 2000/9/17

 怎样专求善法?善法里面的根本,就是基础,佛在净业三福里面告诉我们: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。」众生造作罪业最重的是杀生,特别是杀害这些小动物。小动物是过去造的业、罪业太重,在畜生道变成这些弱小的动物,这个都是酬偿业报,它来还命债的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00集) 2000/9/30

 我们过去生中,生生世世欠多少众生的命债,当然众生也有欠我们的,这一种冤冤相报永远没了,非常残酷。我们明白、觉悟了,真正回头,彻底回头,再也不伤害这些动物。不伤害动物知道就是不伤害自己,爱护小动物真正爱护自己,自他是一不是二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00集) 2000/9/30

 佛在经上教导我们,我们跟一切众生都是四种缘,不仅仅是父子兄弟关系,报恩、报怨、讨债、还债。你种菜,虫把你的菜吃掉,那是来讨债的。你懂得,我这些统统给你吃光,还债;欢欢喜喜还你,我再种。再种你再来吃,它愈来愈少,慢慢还完,还完了它就不来了,它就不找麻烦。决定不杀生,决定爱护小动物,转恶为善,转迷为悟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65集) 2000/10/5

 我们真正觉悟,你说农家庄稼,我们不用农药,我们农作物损坏很大。没错!是要损害,为什么?你欠的债那么多,你再把这些小虫杀掉,不但欠债,又加上欠命,这麻烦可大了!命欠多了,就是世界毁灭。这是错误的,知道错就要改,中国古人说得好,「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」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65集) 2000/10/5

 诸佛菩萨、大圣大贤赞叹谁?赞叹勇于改过之人,这种人真正是英雄豪杰。供养佛的地方我们称为「大雄宝殿」。大雄是什么?大英雄。何谓大英雄?别人做不到的,他能做到。改过,人都有过,不知道改。他知道过,他能改,这是杰出的英雄人物,这不是普通人,所以他能成圣成贤。成圣成贤没有别的,知道改过而已!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65集) 2000/10/5

 所以人一生的际遇,要相信因果,自作自受,没有例外的。对于一切众生要爱护,不但对于动物,家里养的动物、野生的动物要爱护。对于小朋友更应当要教他爱护小动物,蚊虫蚂蚁不可以杀。蚂蚁太多了,引它走到不碍事的地方,引导它;蚊虫、苍蝇把它赶走就可以,不要杀它。从小养成慈悲心,长大就有福报!所以造作种种恶法恼害众生,让众生生烦恼,是害众生的命,感今世多病,多灾多难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474集) 2012/8/17

 我们爱自己,也爱护一切众生。我们看到对小动物都爱护,既然能够爱护小动物,小动物是不同的族群,为什么不能爱护不同族群的人类?所以我们有真诚的爱心,无条件的帮助一切众生,这才能解决问题。

澳洲布里斯本宗教论坛讲话1999/2/25

 无论是用我们的财力、人力、物力帮助别人,不附带任何条件,我们布施给对方没有任何要求,真诚与真诚才能够相感应。应当要明白解决的道理与方法。

澳洲布里斯本宗教论坛讲话1999/2/25

 佛家讲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这个要学习,不断的要把自己的心量拓开。谚语常说「量大福大」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你心量放大,福就大,福报也就会现前。福报不是为自己享受的,福报是要为众生服务的。

和谐世界从心开始(第1集)2006/9/23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