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静坐常思己过,闲谈莫论人非-第1280集



 法语:

  「静坐常思己过,闲谈莫论人非。」聊天都是讲是非长短,这是过失,损自己的德行。别人纵然有过失,与我有什么相干?不但不能谈论,最好不要把它放在心上。放在心上,我们的心就被污染了。

 节录:

 古人常常教我们:「静坐常思己过,闲谈莫论人非。」古人这两句话使我们想像,从前社会上这种情形大概也不少,聊天都讲是非,现在这个社会更不必说了,这是过失,这不是积德,损自己的德行。别人纵然有过失,与我有什么相干?不但不能谈论,最好不要把它放在心上。把它放在心上,我们的心就被污染了,这个实在是非常冤枉,非常愚痴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17集) 2001/3

 我见到一个坏人,我不会想他的坏,我想我有没有那种坏习气?有,要改;没有,要勉励自己,所谓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。看到不善的事,亦复如是,所以他对我有好处,他是我的一面镜子。自己看自己的过失看不到,太难了!他是善,做的好事,我要有,我保持;我没有,跟他学习。两个对我都好,都是我的好老师,所以我尊敬他,我会供养他,道理在此地。

学佛答问2007/2

 古大德常常教人,「静坐常思己过,闲谈莫论人非」,功德是怎样积累的?这两句话就落实了。一个人独处的时候,没有别的,想自己的过失,发现自己过失立刻就改,做到「不贰过」,这个人就是圣贤。我们要走圣贤的路,天天改过,日日自新,这是佛法里面讲的勇猛精进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671集) 2002/4

 跟大众相处,决定不说别人过失,古大德常常教给我们隐恶扬善,赞叹别人的善心善行,我们的社会就会安定、就会祥和。为什么?人人常存这个心,这个心纯净纯善,纯净纯善就跟佛菩萨相应,就跟圣贤相应。这个人常常这样修,他就转恶为善、转染为净、转迷为悟、转凡成圣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671集) 2002/4

 我们修行不要说证果,功夫都不得力,那什么原因?就是静坐他在胡思乱想,他没有去检点自己的过失。阿赖耶识里头全是是是非非,跟大众接触的时候,张家长李家短。有意无意造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,与人交往造口业。世间人对他无可奈何,因果他逃不过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868集) 2002/9

 但是现在人他不相信因果,果报现前,后悔莫及,真有果报!只要我们细心,观察我们周边的人事,果报就在眼前,我们居然不见不闻,那是什么?麻木不仁。如果你不是麻木不仁,你会看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你逐渐会明了宇宙人生真相,你的思想、见解、言行,肯定你会随顺佛陀的教诲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868集) 2002/9

 真正聪明的人、觉悟的人知道过失都在自己,外面没有过失。惠能说的,在《六祖坛经》讲的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。为什么不见世间过?今天量子学家告诉我们,世间是假的,既然是假的,它有什么过?我们看到以为是过,是自己的过,不是它的过。这个道理可深了,一般人听不懂,一点都不假。所以会修行的人叫借假修真。这句话意思很深。假是什么?世间是假的,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假的,我在假的里头修真。怎么个修法?我不见世间过就真,真的我就见到了;我要见世间过,永远见不到真如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69集) 2011/12

 别人有什么不对他的事情,与我不相干,我看了、听了心要平静,心像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,绝对不受影响。心地平静,才能把是非善恶看得清清楚楚,如果你要一动感情,往往误事。所以,这个世间古今中外都一样,做大人物、大领袖人物,他跟别人确实不相同。

六祖坛经(第9集) 1986/11

 不同在什么地方?他有定力,不管什么大的事情来到面前了,他不惊,他不慌张,他很冷静,一点都不会激动。所以他事情看得很清楚,处理就能得当。凡是激动一定乱事、一定坏事的,激动就是没定。所以这个要记住。 『他非我不非,我非自有过』,把别人的是非变成自己的是非,这就是自己的过失。

六祖坛经(第9集) 1986/11

 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。为什么不见?因为他心心都念在道上,念念在阿弥陀佛上,哪里还有时间去看过失?所以说一切妄想分别是非人我,他统统都摆脱掉了,一心念佛,这是一个真正修道人。

六祖坛经(第9集) 1986/11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