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法语:
如何训练自己成为圆顿的根器?果能深解义趣,信心不逆,就是圆顿根器。对于经中所说的义理至诚恳信,信了之后即起行,一切作法不违背经中义趣,就叫作信心不逆。唯在学人始终信心不逆,决定当生即能得到无上菩提。
节录:
信心不逆,这在行门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桩事。信心不逆就是非要依这个经典理论教训去做不可,这个叫信心不逆,非依它不可,对它产生决定的信心。不逆是一丝毫都不违背,佛在经上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真的要做,叫我们放下,要彻底放下;叫我们修善,尽心尽力去修善。
金刚经讲义节要(第5集) 1995/6
信心不逆是建立在深解义趣的基础上,对这部经不能深解,信心怎么会生得起来?信心不逆最简单的说法,对于佛在这部经上所讲的原理原则、所讲的修行方法深信不疑,而且下定决心非照这样做不可,这才叫信心不逆,逆就是违背;换句话说,信心不逆也就是经上所讲的信心清净,清净是从果上讲,不逆是从因上讲,修因然后才能够得果。先有信心不逆,功夫成就,信心就清净,信心一清净,实相就生。
金刚经讲义节要(第6集) 1995/2
金刚经》说「信心清净则生实相」,实相就是明心见性,生实相就是见性,就是成佛,可见得信心清净很重要。清净就是没有怀疑、没有妄想、没有分别、没有夹杂,这是最可贵的,这叫真心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69集) 1984/12
所以一定要信心不逆,然后才能够尽能受持,受是完全接受。怎么个接受法?要完全在生活当中统统都做到,这才叫受。受持是真实功夫,持是永远保持不失掉。佛法是生活,从穿衣到吃饭、处事待人接物,这就是「金刚般若波罗蜜」。如果不能够完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,这没有受,没接受,听听而已;或者在家把这部经每天念念而已,与自己实际生活毫无影响,你不过只做到读诵,受持没做到。
金刚经讲义节要(第6集) 1995/2
就像大家修净土,念《无量寿经》、念《阿弥陀经》,也只是止于读诵,没有受持。受持是什么意思?受就是下了个坚定的决心,非往生不可,那才叫接受,那是真的接受;这个意愿念念保持不失这叫持,这个人决定得生。蕅益大师在《要解》里讲过,能不能往生净土,决定在信愿之有无,他有这样坚定的信心、强烈的愿望,怎么会不往生?决定往生。这个接受是非如此不可,这才叫真正接受,接受《金刚经》的教导,非离相修善不可,这是你真正接受《金刚经》,你真的去做,离一切相,修一切善。
金刚经讲义节要(第6集) 1995/2
我们依靠这本《无量寿经》、依靠这本《弥陀经疏钞演义》,我们就靠这个修,依靠这句万德洪名。依靠经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,信心不能建立,愿行就谈不上,所以最重要的是建立信心。 「信心清净,则生实相」,这是佛在《金刚经》上说的,实相是真理,信心清净,那你就能见到真理,真理是什么?确实就是这一句名号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21集) 1984/12
你真的能够信得过,信心清净则生实相。只要肯努力,不断的薰修,会把我们自己这个根性变成圆顿,都是要在认真实行上,真做,点点滴滴去做。首先,就是要发心舍己为人,从这个地方下手,肯牺牲自己、肯帮助别人,要发这个心。这个心发了之后,一定要遵守无实无虚。为一切众生做再多的好事,心里头若无其事,绝不放在心上,这是无实;又肯认真努力去帮助别人,这是无虚;这就受持金刚般若。
金刚般若研习报告(第64集) 1995/5
真正能这样做,又能每天读诵,假以时日,那就看你个人的根性;有些人三、五年开悟,这一悟就是圆顿根性;也有人十年、八年入这个境界。所以我们的根性可以转变的。要懂得理论、要懂得方法,如理如法的修学,改造命运。我们是个钝根,可以把它改成利根。由此可知,顿渐根性也不是一成不变,它是会变的。
金刚般若研习报告(第64集) 1995/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