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如何断「痴」?-第1091集



如何断「痴」?-第1091集

  法语:

  痴就是邪见,痴惑很不容易断干净。断烦恼,持戒修定就行。痴一定要智慧开了之后,才能断得掉。愚痴是所有烦恼的根本。为什么会有贪、有瞋?愚痴!由此可知,开智慧重要。智慧怎么开?一定要依戒得定,因定开慧。  

  节录:

  『邪见』是愚痴,愚痴表现在外面就是邪知邪见。邪知邪见是错误的想法,错误的看法,你的想法、看法与自性完全违背,这叫痴;所以痴就是邪见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71集) 2000/9  

  佛在经典上有个比喻,断痴惑好比是藕断丝连,很不容易断干净。断烦恼,持戒修定就行,定能够断贪瞋。可是痴没有法子,痴一定要开智慧,智慧开了之后,痴才能断得掉,不开智慧就一点办法都没有。可是我们要晓得,愚痴是所有烦恼的根本。为什么会有贪?为什么会有瞋?愚痴!为什么身会造杀盗淫、口会造妄语两舌?都是愚痴。由此可知,开智慧重要。佛法修学终极的目标是在开智慧,开智慧断根本的愚痴烦恼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71集) 2000/9  

  智慧怎么个开法?一定要依戒得定,因定开慧。佛跟我们说了这个层次,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修学的过程,我们想修也不能例外。许许多多人想修,修一辈子都开不了智慧。原因在哪里?戒不清净,定都得不到,哪来的智慧?没有戒定的智慧,在佛法里面称之为「世智辩聪」,儒家所讲的「记问之学」,不是智慧。你是听得多、看得多、记得很多,不是从自性,全是从外面来的。儒家对于这桩事情说得就很好:「记问之学,不足以为人师也。」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71集) 2000/9  

  可见得古时候选择老师,不选记问之学,选真正有修、有证的老师。所谓「有修」就是要把所学得的东西完全落实。不能落实那是假的不是真的,真修的人一定落实,这一点非常重要。落实就是佛法里面讲的「持戒」,持戒才能得定,甚深的禅定才开智慧,浅的定还是没有智慧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71集) 2000/9  

  戒定慧到底是什么?总而言之,不外乎看破、放下,看破是智慧,放下是功夫。持戒是放下,放下一切不善的念头、不善的言语、不善的行为,这是戒。定也是放下,定就更深了,定放下什么?放下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。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放下,智慧就开了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540集) 2012/9  

  佛是清净平等觉,每个人心都是清净平等觉,就是你有妄想、有杂念,把它破坏了,它不起作用。带着妄想分别执着,这就叫妄心,执着是染污,染污就不觉了,分别就是波动,大风大浪,起伏不定。所以真心的德用失掉了。佛法没有别的,就是帮助你恢复真心,用什么方法?戒定慧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20集) 2014/3  

  教给你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这是戒律,你要遵守;教给你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,这也是戒律。因戒得定,你能够把这个规矩守住,一生都不改变,天天干,久久就得定。定是什么样子?妄念没有了,杂念没有了,这就得定。定有浅深,浅的定是刚刚伏住,心不起妄念。你看,我们读经、念佛,心里妄念没有了,不读经、不念佛又有了,这功夫浅,功夫要加深。一千遍不够两千遍,两千遍不够三千遍,一定要读到我不读心也是清净的,也没有杂念,也没有妄想,这就得定了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20集) 2014/3  

  得定之后好,读经不要放弃,还照以前一样天天读,为什么?求自见,自见就是大彻大悟。以前光读,读得很熟,里头的理不懂,突然开悟了,全明白了。这就是开悟,不但你学的这部经明白了,你没有学的东西全明白了。这是真正的教育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20集) 2014/3  

  念佛就是修戒定慧,戒律是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」,心里面念佛,忆佛念佛,他就不会想坏事情,诸恶就不作了;佛号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所赞叹的,善中之善,没有比这个更善的,所以念佛就是众善奉行,你看戒律具足了。诸恶莫作是小乘戒,众善奉行是菩萨戒,统统具足了;念佛心地清净,没有一个杂念,是修定,定有了;这句佛号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、字字分明,这是修慧,这就修的根本智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11集) 1990/4  

  所以是戒定慧三学,就用一句佛号圆圆满满都修了。所以你念的时间愈多、念的时间愈长、念的佛号愈多,就是你修戒定慧的时间愈多,这个要知道。所以念佛是修戒定慧的,是戒定慧一次完成,不必分开来学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11集) 1990/4  

  行门什么第一?念佛第一。这法门真不可思议!千万不能把它看轻,看轻了是对不起它。一门深入,戒定慧三学圆满具足。遵守这个方法,这就是持戒。不怀疑、不夹杂,一向专念,这就是戒律,念久了就得念佛三昧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314集) 2012/4  

  得念佛三昧是事一心不乱,再向上提升开悟了,因定开慧,智慧一现前那是理一心不乱。理一心不乱,跟禅宗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是同一个境界,他们是用参究的方法,这是用一句佛号,能帮助我们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314集) 2012/4  

  这一句名号把戒定慧三学全包了,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也全包了,显教密教、宗门教下,没有一法不全包了。佛号功德不可思议,佛号功德无与伦比,没有一样能比得上!所以住大乘者是菩萨念,常常念这句佛号的人是菩萨念。怎么念?分秒必争,从早到晚,念念都不离开阿弥陀佛,就对了。为什么?决定往生,往生决定成佛,成佛决定度众生,像阿弥陀佛一样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330集) 2016/5


生活在爱与感恩的世界里-第305集

  我常常讲,经上有三句话不能不记住,第一句话佛说的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这就是近代量子力学家讲,意念主宰一切,佛法讲一切法从心想生。祸福无门,你自己怎么想,你想的是善,善就来了;你想的不善,灾祸就来。不是有个主宰,自己主宰,这个不可以不知道。另外两句话非常现实的,「相由心生,境随心转」。这些道理、事实真相彻底了解,我们心安理得,道理明白,你在这环境里心是定的、是安的,你不会被外头境界所动摇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20集) 2010/8/22  

  知道相由心生,我们的身体,我们的健康状态,只要心好、只要念头好、我们的行为好,你一生不会生病,你年岁再大不会衰老,这相由心生。如果意念不善,里面充满贪瞋痴,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这是病根,这哪有不生病的道理!一定要把这些念头转过来,念头转过来了,身心健康、家庭和睦、事业顺利、社会祥和,这有大道理在!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20集) 2010/8/22  

  物质是从心理变现出来,念头变现出来的,所以念头能够控制物质。科学家今天对这个相信了,不疑惑了。这个发现真的,对于我们的人生产生巨大的改变。我们希望长寿,我们希望身心健康,做得到做不到?能做到,只要你念头好、念头善、念头纯正,你就会身心健康、长寿快乐,念头主宰了一切。这个改变多大!不但能改变我们自己身心,也能改变我们居住的环境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191集) 2012/2/14  

  我们的健康状况、我们的容貌,都可以用意念来改变,不用去美容,为什么?相由心生。念头好,相貌就好;念头健康,身体就健康;念头好,我们居住的山河大地就美好;念头健康,山河大地绝对不会有灾难,它健康的。这几句话多重要!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43集) 2011/6/8  

  在日本这些科学家从水的实验,知道水能够随着众生心行变化不同的结晶,这是有很好的说服力。贪瞋痴的结晶就非常不好看。你有贪瞋痴的念头,贪瞋痴的念头非常严重,你整个身体的结晶就不好。这个不好就是什么?就是多病,你的身体不健康,这一点很能说服人。你怕病,你怕不健康,要怎样才健康?爱心,感恩的心;对于整个社会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,常常存着爱心,感恩的心。这就是圣人教给我们的「慈悲喜舍」,这种心情的讯息,水接受之后,它的回报结晶非常之美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002集) 2003/4/13  

  如果我们这个身体,我们知道人的身体大部分没有离开水分,水分差不多要占百分之七十,这个水的结晶都非常之美。我们从佛经里面读到的,不但是水,所有一切物质跟水一样,它会听,它会看,它跟我们的思想、念头起感应道交的作用。所以我们身体上每个细胞,如果我们心里面充满了爱心,佛教给我们,我们总结了几句,我们的心真诚,我们的心清净、平等、觉悟、慈悲,这个结晶非常美好。每个细胞都有这样美好的结晶,我们人身体健康,不会生病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002集) 2003/4/13  

  从这个实验报告我们就了解,我们人身体,心情善良,常常怀感恩的心,你这个身体里面所有的水结晶都是最美好的,你的身体健康、强壮,你不会生病。如果你的心情不好,常常发脾气,一肚子怨恨,你的结晶就非常不好。这个不好的结晶破坏你身体里面正常的组织,这就生病了!这是对我们本身来说,所以他呼吁,希望世界上的人常常存欢喜心、爱心、感恩的心,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024集) 2003/4/26  

  我们看江本博士水实验的报告,我说得很多,这是把起心动念会影响我们周边一切万事万物,他用这个做实验,证明真的会有影响。当然第一个影响就是自己的身体,身心的健康。他发现,他告诉我,几十万次的实验,水结晶呈现最美的就是爱、感恩,感恩的心跟爱心呈现是最美的。如果我们在这上下功夫,对一切人、对一切物、对宇宙自然现象,充满真诚的爱心。生活在这个世间,所有一切万物对我都有恩德,我念念感恩,你的身体会是最健康的,也是最完美的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651集) 2006/11/4  

  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,你说你多快乐。这个快乐带给你的好处说不尽,头一个你不容易衰老,第二个你身体健康,必定增长寿命,你不求长寿,寿命就会延长,身心愉快!中国常说「人逢喜事精神爽」,一天到晚都生活在欢喜当中,没有怨天尤人。所以怨天尤人的念头是错误,对自己的损害很大,有这种心情,你的身心不健康,你容易衰老、你多病,甚至于你的寿命缩短,所以这是不健康的念头,凡是不健康的念头要舍弃,不健康的行为要放下。

十善业道经(第2集) 2007/12/22  

  人不能不感恩,感父母恩、感佛菩萨的恩、感国家的恩、感一切众生的恩。佛教给我们,念念不忘「上报四重恩」,这个恩德比什么都重。最后一条是一切众生对我都有恩,我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,你说多快乐。没有怨恨,没有对立,没有冤亲债主,没有,都是恩人。包括树木花草、山河大地,跟我是一体,念念感恩。这个道理你透彻了,你这感恩的心就生起来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576集) 2011/9/4  

  真正学佛的人,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,无论是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,缘是讲人事,善的人事、恶的人事,对我们修行人来讲,统统有恩德。什么时候你能够在这个角度里面看清楚了,你的境界就会不断向上提升,你的功夫得力了,肯定烦恼轻、智慧长。烦恼一年比一年轻,一月比一月轻,智慧增长也是随着年月增加,这好事情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42集) 2003/2/12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