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佛人应当把死字贴在额头上-第1090集
法语:
身命实实在在是无常,所以印光老法师常常教诫我们,念佛人应当把死字贴在额头上,常常想到,我就要死了!不会想到我还有明天,还有明年,那个念才会恳切。
节录:
这个身命实实在在是无常,所以印光老法师常常教诫我们,念佛人应当把死字贴在额头上,常常想到,我就要死了!我们那个一念才会恳切。不会想到什么?我还有明天,还有明年,那叫打闲岔,这个佛号决定念不好。这个方法实在讲是非常非常的有效,决定不想明天,这才是发真实愿求生净土。真正要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,印老这个方式是值得学习的。
大乘无量寿经(当生成就第一法门)(第11集) 1990/7
为什么叫你常常这样想?因为这个念头一起来,对于世间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这些贪爱之心全都消弭掉了,心就专在道上了。如果你要不常作如是观:我现在年岁很轻、我后头的日子还长。必然是懈怠、放逸,不能精进。试问问,你有没有把握,我后面还有很长的时间?不见得,黄泉路上无老少,你怎么能保证活一百岁、保证活个七十、八十?靠不住。所以修道要实时,真正的道人只把握今天,不做明天想,为什么?明天我是不是能活在世间靠不住,现在活着,现在就要干。
德生童子章(第10集) 1991/8
佛告诉我们方法比印光法师还要妙,好到极处!告诉我们什么?只有这一念,就是现前一念,没有过去,也没有未来。我只有今天,今天还有十几个小时。菩萨教给我只有这一念,没有第二念,这一念就是佛,这一念灭了,下一个念头出生的时候还是佛。念念他正念相续,正念是阿弥陀佛,除了阿弥陀佛之外没有别的念头,这叫正念相续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423集) 2012/7/12
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二十四岁,释迦牟尼佛示现开悟的时候三十岁,怎么开悟的?放下就是。这人有本事,一听,妄想分别执着一下就放下,这个根性在佛门叫顿根,三种烦恼一念顿舍,全放下了。我们跟他们不一样的地方,我们听了说经听了半天,一样也没放下,他们厉害就是听懂了马上就放下。所以菩萨的闻思修是一而三、三而一,闻是听,思是什么意思?明白了,修是什么意思?放下。把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统统放下,他就成佛了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73集) 2011/12/09
凡夫成佛一念之间,凡夫是一念迷,一念不迷了,不就觉悟了,就成佛了。这个一念诸位要记住,是弥勒菩萨所说的那个一念,也就是说,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的念头;一千六百兆分之一那个一念,那一念觉,一念觉念念觉,就成佛了。我们也是,听讲经闻法一念觉了,但是第二念又迷了,不能念念都觉,我们的麻烦在此地。这是什么原因?我们的善根福德太薄了,没有人家那么厚;那厚他能保持,他念念都觉,一觉就一切觉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73集) 2011/12/09
我们的善根福德薄,没有这个力量,起先念念对啊对啊,境界现前又迷了,贪瞋痴又现前,就这么回事情。所以我们不能不下死功夫,印光大师教给我们,把死字贴在额头上,想着我马上就要死了我怎么办?死心塌地,就是一切妄念统统死掉了,只留着这一句阿弥陀佛,我们就有救了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73集) 2011/12/09
你想到你就要死了,一切放下,心才能专、才能够一,才能够相应,所谓是「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」。如果有明天打算、明年打算;换句话说,你根本没有了生死的心,你道业怎么会成就?你怎么肯忍让?少欲知足那是做不到的,必然是多求,多『积聚』。
德生童子章(第8集) 1991/8
今天是我最后的一天,什么事情我应该做,什么事情不应该做,不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!应该做的,就是发心念佛,求佛接引,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再次要的。这些次要里面,第一个次要的,帮助有缘众生,劝导他们发心念佛,再次要的可以放下了。必要的时候,这桩事情也能放下,先到极乐世界,到极乐世界成就之后再来不迟!这是世尊出现在世间为一大事因缘,我们不能不知道,不能不把这个缘分抓住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8集) 2010/5/3
我活一天,干一天,所谓是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」,做我本分的事情,就是对于本分事情也没有丝毫留恋。「一定要做圆满,一定要做得怎么样」,那就是加了一点点意思在里头,又把这法破坏掉了。谚语里面所讲的「一粒老鼠屎,坏了一锅粥」,要学着一丝毫的意思都不掺杂,我们这个心才自在。
阿难问事佛吉凶经(第66集) 2001/8/6
别人怎么批评、怎么看法,他的事情,与我不相干。我们的行持佛菩萨知道,护法天龙、八部鬼神知道;人没有这个神通、智慧,他怎么会知道?我们又何必在乎他们知道不知道。在乎他们知道不知道,又加了一个意思进去了。
阿难问事佛吉凶经(第66集) 2001/8/6
什么都不想,真放下了,不放下也得放下,没有一样可以带走。烦恼习气放下,头脑清楚了,活一天表一天法,表什么法?正法久住。表阿弥陀佛大愿度生,就用我行动来表法。我一切放得下是表法,我一心持名是表法,我求生净土是表法,留给大家的往生瑞相是表法,真正的弥陀弟子。不要以为还有好长好长时间,那就因循苟且,自己就会懈怠。这个方法妙绝了!
净土大经科注(第291集) 2012/4/14
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-第304集
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。人懂得孝亲,而后才知道尊师。不讲孝道,这师道就很难说,没法子说。所以至善圆满的教育还是要从孝亲尊师上去扎根,决定不可以说这个观念太落伍、这个观念已经过了时代,那是我们自己看错。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(第10集) 1994/7
孝顺父母是性德,「孝」这个字不可思议,世出世间法可以说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。佛法是师道,师道的基础是孝道。不孝父母的人决定不会敬老师,他要是敬老师那是别有企图,不是真心的,是假意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96集) 2011/7/14
为什么?他违反了人情,不顺人情。所以是一定是先从孝顺父母,父母对自己恩德最大,这其次才是老师。一个人一生能够成就,要靠父母,要靠师长,所以我们的生命得自于父母,我们的智慧,慧命得自于老师。所以父母、老师的恩第一大,这一定要知道的。
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(第8集) 1992/12
佛法里面对这个孝非常重视,净业三福是大乘佛法最高的指导原则,第一句话就是「孝养父母」,第二句话是「奉事师长」。所以佛教是师道,师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,孝道没有了,师道就灭亡了。
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 2012/4/3
所以佛教的承传,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,弟子们四面八方去教学,有的地方二、三百年没有了,有的地方五六百年、七八百年,只有在中国这个地方,二千多年来,不但没有消失,它不断在兴旺。什么原因?中国这块土壤非常适合它生存,因为中国这个土壤是孝道,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。所以它到中国来生根、茁壮、开花、结果,比印度佛教还要殊胜。所以我们要晓得,佛法是师道,我们称释迦牟尼佛称本师,根本的老师,我们自称为弟子,我们跟释迦佛是师生关系。释迦牟尼佛第一句教给我们,孝养父母。
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 2012/4/3
我常讲三个根,要从扎根下手,扎根头一个根是做人,学佛先把人做好。人都做不好,你怎么能成菩萨、成佛,哪有这个道理?佛菩萨是人中最善的人,最完美的人,头一个学做人。佛是不是这样教导我们?是的,你看净业三福第一条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你做到没有?这做人!怎么样孝养父母?怎么样奉事师长?我们今天提倡《弟子规》,《弟子规》百分之百的落实、做到了,孝养父母跟奉事师长你就做到了。
学佛答问2007/2/16
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这两句话所讲的就是「孝」跟「敬」,就是讲的孝道与师道,这是大乘佛法的根本,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根本。在这当中,孝的对象是以父母为代表,敬的对象是以老师为代表。我们也要知道,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,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孝道,一定要在这上面努力。因为,我们没有做到孝养父母,就很难做到奉事师长;而如果我们不能够做到奉事师长,不能够尊师重道,对老师的教诲不能依教奉行,那么,我们修行的成就就会很有限,甚至于没有成就,所以,孝亲尊师很重要!
承传法脉 圆满孝德 2017/11/19
「孝养父母」,我们有没有尽心尽力去做?你要不能尽心尽力孝顺父母,你那阿弥陀佛白念了,不能往生。「奉事师长」。孝亲尊师,这两句是开头,为什么要孝亲?为什么要尊师?诸位要晓得,孝亲尊师是性德,是本性之德。唯有性德才能开发自性的光明,才能开发自性无量功德,这是工具!你不用性德的工具,你怎能开发性德?不孝亲、不尊师,没有用处,佛来教你,你都没法子成就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33集) 1984/12
一个人孝亲他就会尊师,他学习东西那个心(心态)是真诚,他有真诚心、有恭敬心,他真能学到。如果心浮气躁,对父母没有孝心,对老师没有尊重心,佛菩萨、神仙来教他都没用,他只能学到一点皮毛、常识,真实的智慧他领悟不到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15集) 2011/5/16
佛在《观无量寿经》上跟我们讲净业三福,并且特别提醒我们,每一个想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,都必须要修这三种福。净业三福第一福的头两句话,就是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这两句话我们要重视,不能疏忽,我们修行、学佛功夫有没有得力,就在这两句话,确实能够做为勘验我们修行功夫的标准。为什么?因为我们学佛是为了要做佛;佛是什么?一个把孝道、师道做到究竟圆满的人,这个人就是佛陀,就是如来。
承传法脉 圆满孝德 2017/11/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