忍辱精进,慈心专一-第1089集
法语:
修行要「忍辱精进,慈心专一」,什么样的委屈都要能忍,道业才会有成就。慈悲心中包含忍辱、精进。不能忍辱精进,没有慈悲心,也不能精进。所以「忍辱精进,慈心专一」,这两句话就保证我们念佛往生极乐世界,保证我们亲近阿弥陀佛!
节录:
修行要『忍辱精进,慈心专一』,特别是生在这个时代,什么样的委屈都要能忍,你才能够平安,你的道业才会有成就。不论是世法佛法,不论是善法是恶法,统统要忍,绝不给人做对立。我这一生没有别的希望,就是希望一生心里头没有冤家、没有对头,他跟我作怨怼,我不跟他作怨怼,做得到!慈悲心当中就包含忍辱、精进。不能忍辱精进,没有慈悲心,他也不能精进。所以「忍辱精进,慈心专一」,这两句话就保证我们念佛往生极乐世界,保证我们亲近阿弥陀佛,多么重要!
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(第433集) 2017/4
忍辱实在讲就是忍耐。为什么翻经这些大德,忍下面他不用忍耐,换成一个辱,这是在中国特殊的环境。中国的古人对于辱看得很重。我们读古书里面常念到,「士可杀,不可辱」,杀头不在乎,侮辱不行,决定不能忍受的。这些翻经的大德们,一看到中国人把辱看得这么重,所以好了,忍辱。辱都能忍了,还有什么不能忍?那就一切都能忍了。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28集) 1993/6
忍,这些事情包括得就非常之多,范围也很广泛,大乘经论也把它归纳为三大类。第一类是人为的侮辱,无论是有意或者是无意的,都要能够忍,人为的加害。第二是自然的灾害,我们举个小的例子,夏天的酷暑,冬天的寒冷,这都是自然的变化,我们要能够忍受,这不是人为的。第三是佛法,佛法的修学要很长的时间,要有耐心。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28集) 1993/6
忍辱最主要的是对治三毒烦恼里面的瞋恚。经上也常说,「一念瞋心起,百万障门开」,障是障碍,所有一切障碍都来了。所以学佛,忍辱是功夫,我们一定要修学,《金刚经》上佛告诉我们,「一切法得成于忍」。世间的事情,小事要有小忍才能成就,大事要有大的忍耐的功夫才能成就,「小不忍则乱大谋」,这是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,要有耐心。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28集) 1993/6
冤家宜解不宜结,所有一切不善,我看不惯的、不喜欢的都是怨,怨把它化解,不再结怨,到这一世完全了了。又何况遇到佛法,我这一世要去作佛去,我不再干傻事,对一切众生把他当佛看待,真诚恭敬。他对我怎么不好、怎么怨恨我,我心里晓得,我过去这样对他,所以他才这样对我。他为什么对别人不是这样?我们能够这样想法,心就开了、开朗了,不再计较,什么都能忍受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96集) 2011/12
忍受就是消业障,忍受就是在积福德;不能忍,我们就不积德、不修善。佛在经教里常说忍辱波罗蜜,只有能忍,后面才有精进、才有禅定、才有般若。如果不能忍你就倒退,无论你修什么你都倒退,你不能前进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96集) 2011/12
精进这个精是要专精,善导大师在《观经》注解里面有几句话提醒我们,这个几句话非常非常重要。因为现前这个社会,几乎我们时时处处都会遇到,遇到一些人来告诉你,「你学这一部经、这一个法门不能成功,你要广学多闻」,说这些话的人引经据典。那我听了怎么办,是不是再要去学很多法门去?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97集) 1990/4
祖师也是引经据典告诉我们,他说,即使是阿罗汉、辟支佛、地前菩萨,各个人都引经据典,多少人?到尽虚空遍法界,统统都来说,都来劝你,「这个法门不能成就」,你怎么办?你一定要肯定,佛所讲的话是究竟了义,决定不错。你也有智慧分析给他听,「你引的经典不错,我也很尊敬,那是什么?佛对某一种人说的,某一类根机说的,某一个时间说的,某一个处所说的,说的是对,对那些根性有用;我不是那个时候人,也不是那个根机,我还是老老实实学这个一个法门,一门深入,决定不改,绝对不动摇」。那你就成功了,这叫精进。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97集) 1990/4
精是纯而不杂,也就是觉明妙行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祕诀,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。他这三句实在讲,就是大势至菩萨在《念佛圆通章》上给我们讲的「净念相继」。只要到净念相继,自自然然就「都摄六根」了,不要再想到:我要怎么样去收摄六根?你愈想问题就愈多,愈想心就愈散乱。只要记住一句净念相继,就成功了,净念相继就是此地讲的精进,就是这里讲的『专一』。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97集) 1990/4
『慈心』两个字怎么说?佛法里面解释慈,是与一切众生乐,这个心叫慈心;拔一切众生苦,叫悲心。慈悲实在是可以连起来的,因为拔苦他就乐了,与乐当然就拔苦了,所以慈悲是一体的两面,一个得到,两个都得到。用现代的话来讲,慈心就是爱心,不过在佛门里还不讲爱心,因为爱是动感情的、从情生的;慈是理性的、是理智的,不是感情的,实在讲就是爱心。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97集) 1990/4
爱一个人,不只是在现前这个时代教他离苦得乐,那他来生怎么办?来生还要搞轮回、还要堕三途,这就不是乐。所以与乐,要给他生生世世得究竟乐,这是真正的慈悲。要想给一个众生真正得到乐,生生世世都离苦得乐,这想到不是我们能力可以做得到的,这个话是真的。可是一个念佛的人则不然,我们为什么念佛?还不是希望生生世世永脱苦海,得究竟圆满之乐,我们目的在此地。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97集) 1990/4
今天我们知道这个方法,把这个方法再教给别人、介绍给别人、推荐给别人,这与诸佛如来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、能力,可以说是无二无别。修学别的法门没有这个能力,修学念佛这个法门有这个能力,这叫真正的「慈心」。我们能够教一切众生,无论他信或者是不信,给他做增上缘,使他在这一生当中有缘见到阿弥陀佛的形像、听到阿弥陀佛的声音,这就是慈心,这就是大慈大悲。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97集) 1990/4
「专一」是对自己说的,「一」就是净宗里面讲的「一心不乱」。不但平常自己修行是以「一心不乱」为宗旨,就是一切时、一切处,我们帮助一切大众,我们这个心也不能乱,还是在一心不乱里面,行大慈悲,报恩度苦,那就对了。如果我们帮助别人,这个心马上就乱了,那你就乖乖的在家里念佛,不要去帮助别人,这个不为过。
无量寿经菁华(第6集) 1993/8
为什么?你一帮助别人,你的心就随着境界转了,说老实话,你今天没有能力帮助别人。什么时候有能力?我接触外面大众,心不为境界转了。像《楞严经》上讲的「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」,你要能转境界,不要被境界所转,才有能力帮助别人;没有这个功夫,先修自己的,先求自成就,自行而后再化他,这个很重要。
无量寿经菁华(第6集) 1993/8
知耻近乎勇-第303集
耻是知耻,有羞耻心、惭愧心。惭愧在中国道德来说,就是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问心无愧。「惭」是对自己而言,问问自己能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;「愧」是对外面舆论的批评而言,有所顾忌而不敢为非作歹。内不违背良心,外就不会遭受舆论的批评指责,这就是知耻。
从祭祖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贡献 2016/5/14
知耻是规范自己的行为,所以自己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一定要想想是否如法,反省这样做能否对得起父母、对得起祖宗、对得起自己的天良,能否不让别人批评我、指责我。耻就是如此,用内外的力量来约束自己。
从祭祖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贡献 2016/5/14
「知耻近乎勇。」人为什么能够勇猛精进,发愤图强?这个力量不外乎知耻,这是他精进的动力。佛家讲「勇猛精进」,儒家讲「日新又新」,谁能做得到?知耻的人能做到;能知耻,当然就能够发愤、精进向上。
从祭祖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贡献 2016/5/14
我们流转在六道轮回,这个是耻辱,怎么生生世世搞这个事情!今天知道了,以前是懵懵懂懂过日子,不晓得自己在受这个耻辱,不知道。现在总算清楚、明白了,明白之后,我们要发愤图强、勇猛精进,超出轮回,超出十法界,所以说「知耻近乎勇」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883集) 2002/10/7
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还跟烦恼相应,还有自私自利,还有贪瞋痴慢,耻辱!佛没有了,菩萨也没有了,甚至于阿罗汉也没有了。佛在经论里面跟我们讲了很多,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;见思烦恼里面的思烦恼就是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恶见,阿罗汉断了。阿罗汉四相破了,我们今天还有四相,还有贪瞋痴慢疑,这是耻辱!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883集) 2002/10/7
不反省、不检点,不知道。认真反省检点一下才知道,我有什么了不起?比哪一个都不如!连阿罗汉都比不上!不要说比阿罗汉,比一个小乘须陀洹也比不上。须陀洹见惑断了,身见、边见、见取见、戒取见、邪见没有了;我们今天统统具足。所以跟一切人相处,跟一切众生相处,小小不如意,贪瞋痴慢就现行、就发作,不知道耻辱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883集) 2002/10/7
所谓「知耻近乎勇」,「勇」是勇于改过自新。改过的方法,第一『要发羞耻心』。人能够知耻,他决定不会起一个妄心,动一个恶念。应当常常想到古时候这些大圣大贤,我们都同样是人;佛在经典里面也常常跟我们说,我们跟诸佛如来原来都是同样作凡夫。为什么他能够成佛、成菩萨,成圣、成贤,我为什么不能?以这个标准来观察,我们这个羞耻的心就发出来了。
了凡四训(第7集) 2001/4/17
人能够知耻,那就是世出世间圣贤的根基,菩萨知耻,所以他能成佛;声闻、缘觉知耻,所以他能够精进。什么叫知耻?不如人是耻辱。要以谁做标准?以佛菩萨做标准。我们样样比不上佛菩萨,就是我们的大耻辱,去向佛菩萨学习,佛菩萨身心清净,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放得干干净净,他能做得到,我们为什么做不到?
太上感应篇(第41集) 1999/6/28
惭愧心生能够激发你的道心,能够激发你勇猛精进。你为什么还生不起道心?为什么还不能够努力精进?惭愧心都没有了。惭愧心没有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不知耻,觉得这个事情无所谓,你说怎么得了?如果你真的把这个事情看成无所谓,到果报现前的时候,你后悔莫及了。佛在经上跟我们说的句句都是真实话,苦口婆心!不要以为我们人身失掉了,来生还能得人身,一万个人死了以后,来生再得人身的,充其量只有一两个而已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645集) 2002/3/13
知耻,惭愧心自然就生起来了。唯有真正懂得的人,才能依教修行,感激佛菩萨、感激老师、感激一切善友的恩德,所谓「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」。所以知耻是修行德目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条,能成就自己的道德仁义。
从祭祖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贡献 2016/5/14
我们自己要常常检点、常常反省,要知耻改过。我们这一生不能改过自新是耻辱,这一生不能成佛作祖是耻辱,为什么别人能,我不能?别人念佛能往生,我为什么不能往生?我们要跟诸佛菩萨比,要跟那些真正修行的人比,然后自己才晓得自己确实耻辱。儒家有言:「知耻近乎勇。」勇是勇猛精进,唯有知耻的人,他才能够发愤图强,勇猛精进,他能成就。
早餐开示 1998/5/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