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​​以责人之心责己,以恕己之心恕人-第1202集


  法语:

  我们造的业太重了,希望佛菩萨能原谅、包容我们;那自己要回头想想,我能不能包容别人?能不能原谅别人?看到别人造罪业,我要不能包容、原谅他? 「以责人之心责己,以恕己之心恕人」,这样的心态处事待人接物,才会成功。

  节录:

  我造的业太重了,我们希望佛菩萨原谅我,能包容我;那你回头想想,我能不能包容别人?我能不能原谅别人?看到别人造罪业,我要不能包容,我要不能原谅他,佛菩萨能包容我吗?能原谅我吗?所以古人常常教人,「以责人之心责己,以恕己之心恕人」,这就对了。这样的心态处事待人接物,你才会成功,你会得到群众的爱戴,得到别人的欢喜、尊敬。所以一切是从自己本身做起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301卷) 2004/8/4

  有些人在急难的时候,真正诚心诚意的念菩萨名号祈求,真有感应。这哪里是假的!没有感应的人,那真的是没有感,为什么?他有怀疑。你在祈求的时候你有问号,试试看到底灵不灵,这种心态不行。印光大师讲得非常好,「诚敬」,他说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自己修行教化众生秘诀,真诚恭敬。离开真诚恭敬,一事无成,不但在佛法,世法也如是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93卷) 2004/7/31

  你跟人往来,你为什么能感动人?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来协助你?愿意来支持你?没有别的,真诚,真诚能感动人。最忌讳的,真诚的反面是虚伪、傲慢,没有恭敬心是傲慢。虚伪、傲慢一事无成,纵然是再好的朋友,朋友也会远离。换句话说,真正的善人、讲道义的人必定远离,小人亲近你。纵然你有福报,你运衰的时候,这些小人也会把你的事业败坏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93卷) 2004/7/31

  诚敬是世出世法成就第一个法宝,怎么修法?古大德说得好,「以待己之心待人,以恕己之心恕人,以责人之心责己」,从这儿学,「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」。我们对人,言语行为先要检点,我喜欢别人怎么对我,我应该怎样对人;我不喜欢人家怎么对我,我就不能用这个态度、心态对人。这是起步,这是下手之处,儒佛都是这样教人。平时要养心,养心最重要的,在我们今天这个环境里头,读圣贤书,比什么都重要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93卷) 2004/7/31

  佛法教我们什么?教我们三桩事情,人与人的关系,人与万物的关系(自然环境的关系),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。佛法就讲这个。什么关系?一体。人与人一体,人与自然环境一体,人与天地鬼神一体。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的法身,这是佛经上常常讲的,什么时候你肯定了,你接受了,你对于佛这个说法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了,你亲自证得确实是这样的,那么无量劫以来,生生世世所有跟一切众生结的怨结一笔勾销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93卷) 2004/7/31

  他对我还没有勾销是他还没有觉悟,他没有勾销是正确、自然的,我这个勾销是我明白了,我觉悟了。现在我要帮助他,仔细观察他的缘成不成熟?缘成熟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应该说什么法就给他说法。总是过去生中,有恩也好,有怨也好,都是有缘,佛度有缘人,为什么?他会跟你接近,不管是恩怨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93卷) 2004/7/31

  我们这个世间,你从表面上看,处处都是障碍,彼此统统都是对立,互相不相让。所以产生对立,产生矛盾,严重就有冲突。人与人之间这大家都看到,有学生来问我: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象,我们怎么能团结起来?怎么能够化解?我回答他,就举一棵树做比喻,这棵树正好在面前,我们都看到。我说:你仔细看,你看树叶,一片一片叶子是不是各个都对立、彼此不相干?就像我们人一样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93卷) 2004/7/31

  你把树叶再往下面看一看,下面是树梢,这一个树梢里头有好几片叶子。这个树梢这几片叶子有没有关系?一个梢生的,就像个家庭一样,它是一家人。能不能团结?一家人当然可以团结。每个树梢、每个树梢就是各个不同家庭,树梢再往下面看是条,许许多多条再往下看,再往下是枝,枝再往下看是干,干再往下看是本,本再往下是根。你说这整棵树这么多的树叶它有没有关系?一个根生的。一个根生的,它怎么不相亲相爱?它怎么不互助合作?它怎么能不包容?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93卷) 2004/7/31

  我们今天矛盾产生在哪里?我们的见解太浅,只看到我们个人,没有看到根本,问题在这里。你深入去观察你就晓得,到最后整个宇宙是一体。整个宇宙也像一棵树,何况一个地球。能有这样深入的观察、见解,这就是佛知佛见,你见到事实真相,就是佛家讲的诸法真相。你的心量大,你能够包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你能包容虚空法界,像大乘教上常说的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。太虚、沙界是自己心中之物,正是教、宗所说的「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」。心是能现,法是所现,它是一不是二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93卷) 2004/7/31

  所以宇宙原本是和谐的,地球原本也是和谐的,人与人之间原本还是和谐,决定没有冲突。冲突发生在哪里?冲突发生在你的知见太浅,你只看到表层。一个手伸出来,你要是只看到手指,这五个手指会打架。五个手指它对立的,各个不相干,你在指头上你就有问题。如果你深入一层到这个地方你就晓得,五个指头是同在一个手掌上,它就不打架了,它晓得我们五个是一家,我们五个关系这么密切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93卷) 2004/7/31

  再深入是全身是一家,左右手也不会打架,自自然然它会互助合作,自自然然它会互相尊重、会互相敬爱。这一个道理嘛!你今天跟人家处不和,是你的见解不够深广。这些理、事,实在说佛法里头说得最透彻,这是佛给我们建的桥梁,把不同的两岸连起来,桥梁就是这个意思。所有的误会化解,所有的对立矛盾化解,连成一体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93卷) 2004/7/31

  这个关系是「共同一法身」,所以菩萨的慈悲叫同体大悲,共同一法身,无缘大慈,没条件,慈是慈爱。无缘大慈就是爱心遍法界。 「爱心遍法界,善意满人间」,这才是提升,真正把境界提升,提升到佛知佛见,提升到佛行,诸佛所行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93卷) 2004/7/31

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
DT-027-1352/pid/9.html#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