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最基本的做不到,不能往生-第1088集



最基本的做不到,不能往生-第1088集

  法语:

  净土修行方法,基本的是净业三福,净业三福头一条: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念佛法门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。第一条真正做到,决定生凡圣同居土。能够做到第二条,决定生方便有余土。三条统统做到,决定生实报庄严土。最低限度是第一条要做到,不做到就不能出轮回!  

  节录:

  净土修行方法,基本的是净业三福,净业三福头一条: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念佛法门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,你才能往生。念佛念得再好,没有净业三福的基础不能往生。为什么?心行不善,与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不相应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101集) 2000/11  

  孝养父母,不仅仅是父母的衣食,生活我们要照顾到,假如仅仅是生活上照顾到,孔老夫子说过,「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」,畜生也可以做得到,那有什么稀奇?佛门里面讲大孝,一定要劝父母念佛求生净土,这才是圆满的孝养父母。父母不接受怎么办?求佛菩萨加持,使父母也能回心转意,消除业障,接受佛法。只要自己以至诚心去求,没有不感应的,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我们相信这个感应。

无量寿经(第19集) 1988   

  第二句「奉事师长」,第一句是教孝,第二句是教敬,对老师要恭敬。老师是传道的人,是承传圣教的人,不是普通人。他在教学,他在日常生活当中,把他所学的全做到,做榜样给我们看,叫身行言教,他所说的都做到了。所以,我们对于道、对于教要尊重,因为尊重道、尊重教学,所以对老师就特别尊重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319集) 2016/3  

  现在社会出问题了,问题出在哪里?总而言之一句话,就是教育。教育问题出在哪里?老师不知道身行言教,学生不知道尊重老师。学生不尊重老师,老师是孔子,老师是释迦牟尼佛,也教不好你,为什么?你听不进去,你没有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,所以老师没法子教你。问题出在这里,有好老师,老师不能教了。 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319集) 2016/3  

  所以孝道跟师道是学佛的大根大本。然后把孝敬再扩大就是慈悲,就是观音菩萨所代表的这个法门,叫大慈大悲。大慈大悲就是把孝亲尽心扩大到一切众生,对一切众生就像对自己的父母师长一样,没有分别,没有执着;有分别,有执着就不能叫大,可以称慈悲,不能称大慈大悲。

怎样入佛法之门(第1集) 1991/1   

  大慈大悲是远离分别执着,平等的孝敬,所以第三句叫「慈心不杀」。这是培养慈悲心,特别提出不杀害一切众生。一切众生都有灵性、都有生命,我们要爱护他,要帮助他,怎么可以杀害他?不但不能杀害,如果叫众生生烦恼,都是我们自己的过失,诸位要想修福修慧,要从这个地方修起。

怎样入佛法之门(第1集) 1991/1   

  第四句是「修十善业」。十善不是戒,戒跟善不一样。虽然十善里面也有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,但是它是善法不是戒法。戒法是帮助你得定,善法是得善的果报,所以善跟戒是有差别的。十善业道是我们做人真正的原则,身三口四意三。

怎样入佛法之门(第1集) 1991/1   

  身,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。这些容易懂。不杀生是培养自己的慈悲心,仁民爱物之心。因为四弘誓愿第一愿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。如果一个仁慈的心都没有,这个愿怎么发得起来?这个人是我的冤家对头,我恨死他,我还度他?众生无边誓愿度,某某人除外,没有这个道理。所以你的愿实在讲是嘴皮上发愿,心里没有。要从内心里面发愿,愿与行能相应,这个愿是真实的,才能产生功德,才能发生作用。所以你有分别执着,四弘誓愿确实没分,要远离一切分别执着。

怎样入佛法之门(第1集) 1991/1   

  所以修学有阶段,一定从十善业道修起。对于一切众生,我们要记住决定不恼害他。这个人他见我就不欢喜,我看到他远远躲过,让他生欢喜心;他喜欢我,我常跟他接近。对于一个外面的人都不愿意惹他生烦恼,你怎么会对你家人惹他生烦恼?那不可能的事情。

怎样入佛法之门(第1集) 1991/1   

  那你的家怎么会不美满?你的家人怎么会反对你学佛?实在说,家人有的时候看到你们学佛的人,看得心里很难过、很嫉妒。你们对于学佛的同修那种亲密、亲爱,超过了对于父母兄弟那种热情。父母兄弟不学佛,对他很冷淡,惹得家人看了,这个学佛的人头脑都有问题,家人都不要了!你看看跟那些人都那么亲热,见到法师就顶礼,见到父母就瞪眼睛,这不可以的。家人怎么会不反对?所以他看到难过。

怎样入佛法之门(第1集) 1991/1   

  如果能够把对师父的这种情分,对同修的情分带到你家里去,你家里幸福圆满,决定不会说我父母还没有学佛,他反对学佛。你这观念错误,你必须从孝敬里面去感化,去感动他,让他体会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,学佛真正的好处。因为圆满的利益,没有一丝毫的害处,他怎么会不接受?就看你本身怎么个做法。所以绝不恼害一切众生。

怎样入佛法之门(第1集) 1991/1   

  不偷盗是义,大义,绝不能占人家丝毫便宜,应该要帮助别人、成就别人,放下控制、放下占有,随顺自然。命里面贫贱,安于贫贱,命中富贵,安于富贵,不过分!所谓是理得心安,道理明白他心就安了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25集) 2011/5  

  不邪淫是礼。这个淫里的意思很广很深,除男女之外,凡事过分都叫淫,不能太过分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249集) 2013/4  

  言语最容易犯过,所以语言佛就讲了四条:「不妄语」,不妄语就是不欺骗别人;「不两舌」,两舌是挑拨是非;「不恶口」,恶口是说话粗鲁,让人家听到很难听,甚至于产生误会;第四「不绮语」,绮语是花言巧语,诱惑别人,这一类是属于绮语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2集) 1998/5  

  像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一些电视、电影、歌舞,大家很喜欢去听,里面教人的都不是正法,都是破坏社会道德而不是建立,所以这些东西我们都应当少接触,自己更不应该去做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2集) 1998/5  

  意业里头一定要去学习「不贪、不瞋、不痴」。顺境不生贪爱之心,逆境也不起瞋恚之心,对于一切事理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这是智慧,这就是不痴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2集) 1998/5  

  净业三福是什么原因?先把自己变成上善之人,因为极乐世界是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」,你要没有上善的条件,把方法告诉你也没有用处,你也不能往生,你必须具备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703集) 2002/5/9  

 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,要把三福第一条真正做到。你能够做到第二条,你决定生方便有余土。你三条统统做到,你决定生实报庄严土。后面太高不容易,最低限度第一条这四句我们要做到,认真努力去做。知道不做到就不能出轮回,你要想超越轮回就一定要做到!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69集) 2000/9


用孝敬开发性德-第302集


  孝敬是性德,不孝不敬是迷惑颠倒。我们今天要开发性德,明心见性,用什么方法?孝敬。所以把孝亲之心,扩大到能够孝顺一切众生;敬仰师长的心,扩大到敬仰一切众生,这就明心见性。从分别一直修到无分别,我孝亲尊师是有分别的,扩大之后就没有分别,没有分别就是性德透露,就明心见性。这个是要工夫去做的,要认真去做的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58集) 1990/4  

  孝与敬是开发自性的一把钥匙,佛法所求的是明心见性,前面在经题上,把这个性德略略跟诸位介绍出来,性德的开发从哪个地方做起?从孝敬。因为孝敬就是性德,还要用性德开发性德的全体。所以这个世出世间的圣人,他们当年在世没见过面,也没有会谈过,他们的见解、思想、教学的态度,几乎完全趋于一致,这是很不可思议的。也合了我们中国古人一句话,所谓的「英雄所见大略相同」,孔圣人跟释迦牟尼佛的见解非常非常的接近。从孝敬的基础上展开就是慈悲,诸位要晓得孝敬是大圆满。

无量寿经大意(第2集) 1991  

  自性里面有无量的智慧,无量的德能要恢复,所以佛法不从外求,从内求。现在我们自性迷了,怎么样才能破迷开悟?破迷开悟一定还得用性德这个工具,才能够打开自性的宝藏。与性德不相应的方式,决定没有办法见性,所以这个孝敬是性德。你看普贤十大愿王,第一愿,「礼敬诸佛」,就是孝敬。孝敬扩充到圆满就是礼敬诸佛。你除非不想见性则已,如果要真正想见性,明心见性,你一定要从这上下手。

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(第16集) 1989/1  

  以孝亲尊师的心孝敬一切众生,尊敬一切众生。为什么要这样做?这样做是自己性德自然的流露,没有丝毫勉强。你没有见性,你做不到;纵然做,勉强。见了性,是自性里头自然流露,佛家讲法尔如是。众生无论怎么样作恶,无论怎么样悖逆,可是佛菩萨对众生一片孝顺、一片尊敬。说穿就是一个是明白人,一个是糊涂人,明白人跟糊涂人不一样,你虽糊涂,对你还是一样的尊敬、孝敬。反过来我们哪一天真的觉悟、真的明白,一定跟佛菩萨一样,决定没有两样。
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206集) 1999  

  所以你要问:我几时成佛,几时成菩萨,入佛境界?就从这个地方你去了解。你能对一切众生真诚的孝顺心、尊敬心,你就入佛境界。即使对你的冤家债主,这个人对你不善,欺负你、侮辱你、陷害你,置你于死地,你还是孝顺心,还是尊敬心,这是佛菩萨。这样的恶人,我的冤家对头,算了,我不跟他作对已经算不错了,我还对他好?你还是凡夫,你距离佛的境界还有很远很远。要学,怨亲平等。怨亲平等是在现前这个时候跟你说,境界往上一提升没有怨亲,怨亲一如。
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206集) 1999  

  佛的名号是性德,念释迦牟尼佛,释迦牟尼佛仁慈、清净,释迦是仁慈,牟尼是清净。念念以仁慈的心对待一切众生,在一切境缘当中,不失自己的清净心,这是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。念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是无量觉,觉就不迷,觉心不动,所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叫一心称念,念到极处就得一心不乱。一心是不动心,心还会受外面境界所动,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还会起心动念,那不是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的心接触外面境界,不起心、不动念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这个叫阿弥陀佛。

地藏菩萨本愿经(第26集) 1998/5  

  具足圆满孝敬之人,佛授与他最圆满、最真实的大法;如果不是一个孝敬具足圆满的人,你劝他没用处,他不听。你劝他『实当念佛』,「念佛是那个没知识的老太婆,佛度她们的,我这种有学问的人怎么去念这句阿弥陀佛?」他不服气,不能接受。这是什么?没有孝敬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88集) 1990/4  

  所以佛对那些人不劝他念佛,喜欢研究的,佛教他学唯识,天天去用脑筋;不喜欢用头脑的,佛教他去参禅,一天到晚什么都不要想,所以佛的方法很多,应机施教。那是具足圆满孝敬的,佛才给他开示第一真实圆满的法门,「念佛」,这才劝你念佛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88集) 1990/4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