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自己不善,遇不到真善知识-第1092集



自己不善,遇不到真善知识-第1092集

  法语:

  自己不是真正的善人,在这个世间就遇不到真善知识。即使佛菩萨天天跟你在一起,也遇不到。为什么?你心里看不顺眼。如果你心地纯善,周边所接触的一切人物都是善知识、都是佛菩萨,这就是「境缘无好丑,好丑起于心。」  

  节录:

  我们在一生当中修行,要想得一个结果、得一个成就,你不随顺佛陀的教诲怎么行?这比什么都重要。佛陀对我们的基本教诲,就是这一部《十善业道经》,重要!佛在这个经上教的这十条,务必要认真努力去学习。十恶,是我们无始劫以来累积的业障、烦恼、习气。我们今天不必说断,断太难了。佛在经上跟我们讲「伏」,你能把它伏住,这十种恶业都不起现行,这是伏烦恼,我们念佛才能往生;这十条烦恼伏不住,虽念佛也不能往生。往生的条件是「一向专念」,我们烦恼不断,那就是一向夹杂,不是专念;夹杂,功夫不纯,不能往生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71集) 2000/9/19  

  自己不是真正的善人,你在这个世间就遇不到真善知识,你决定遇不到。佛菩萨来了,你也遇不到;佛菩萨天天跟你在一起,你也遇不到。为什么?你心里头讨厌他,你心里头看到不顺眼。这是什么原因?烦恼起现行。如果你心地纯善,你周边所接触的一切人物都是善知识、都是佛菩萨,这就是蕅益大师讲的:「境缘无好丑,好丑起于心。」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71集) 2000/9/19  

  你有真智慧,诸佛菩萨都在你面前;没有真智慧,诸佛菩萨在你面前,你都看不顺眼。你怎么会得到法喜?你怎么会得到「真善意乐」?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,佛法的教学实实在在是帮助我们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。这个「离苦」就是伏烦恼、断烦恼,得真善意乐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71集) 2000/9/19  

  六祖惠能大师讲得好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,这一句话我们要常常记在心上;蕅益大师教导我们,「境缘无好丑,好丑起于心」,他们两个说的话不一样,意思完全相同。境缘,境是物质环境,缘是人事环境;换句话说,一切人、一切物没有一个不是清净平等,没有善恶,没有邪正,没有是非,没有好恶。善恶、邪正、是非、好恶从哪里来?是我们自己不善的心起来的,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,于外面境缘不相干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72集) 1999/12/11  

  几个人懂得这个道理?几个人认识事实真相?唯有真正明了事实真相的人,彻底忏悔了,真的回头了。纵然看到别人过失,也合掌令欢喜,决不敢轻易批评,说不定那是菩萨示现的,我们怎么知道?肉眼凡夫,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太多太多。道场里面古德常讲龙蛇混杂,道场里面确实有凡夫,但是也有圣人示现在其中,你知道哪个是圣?你知道哪个是佛?哪个是菩萨?那我们怎么对待?

大乘无量寿经(第72集) 1999/12/11 

  我们把每一个人都看作是诸佛菩萨,一律平等的恭敬,一律平等的供养,我们就没有过失。这是真正忏悔,真正回头,他的行持决定是这个样子。回过头来的人,他的思想变了,行为当然也变了。思想刚才说,他的根本善,心善,念头善,所以他的言行一定是善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72集) 1999/12/11  

  儒家告诉我们「止于至善」,善到了极处,这叫至善。从前人念书,目标是希圣希贤,以前人读书的宗旨目的就是要做圣贤君子,不是做大官、发大财,所以他直接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个真正的善人,止于至善。至善是什么?说实在话,至善就是清净平等觉。佛法讲得非常之具体,这个法门叫净土法门,这个宗派叫净土宗,特别着重清净。

无量寿经玄义—经题妙义无量功德(第14集) 1990/3  

  你几时看到一切众生都是善人,你是真正的善人。你要是看一些众生还有恶人,你心地不善,没有到纯善。为什么?你还有恶心所与外面的劣境界相应;如果你阿赖耶识里头的恶心所统统断尽、统统降伏住,外面的劣境你以善心所与它相应,境界是善的。

永嘉禅宗集(第17集) 1979/7 

  佛为什么看一切境界都是佛?佛是以清净心与外面境界相应,没有一法不清净,这就是常说的境随心转。心染污看境界就是染污,心清净看境界就是清净,境界里头没有染净,境界里头没有善恶,就是你自心对境界起什么样的作用,起什么是你自家的事情,与外境何干?

永嘉禅宗集(第17集) 1979/7

  这个道理相当的深,佛在大经这个道理常常讲,如果要是很浅、很容易懂,那讲一遍、二遍就够了,何必要常说?就是这个理太深了。你要真正肯在心地上用功夫,就是求清净心。求清净心就是要离相,就是要不执着、不分别,一切法里面求心地清净。知道理体是如此,事相上就好修了,十法界里面用一个眼光去看它,所以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,一只眼就是等观,平等观,一视同仁,这样才与实相相应,就是与真如本性相应。

永嘉禅宗集(第17集) 1979/7  

  「背尘合觉」,这个功夫我们现在就要做。什么是尘?尘是比喻,尘是染污的意思,像我们这个桌子,你一天不去擦它,桌子上就有灰尘。所以每天要去擦。尘是染污,比喻染污我们的清净心,什么东西染污?烦恼染污、邪见染污、无明染污,要把这些东西远远的离开。换句话说,我们起心动念都是染污,恶念染污,善念还是染污,不起心、不动念,心里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,它还是染污,是无明的染污。要怎样才不染污?不染污就是觉,觉是本性的本能,自性本来就是觉的,它不是无明,它也不是妄想,它本来就是觉,「觉」是一切明了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23集) 1984/12  

  在我们初学这个阶段,这一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就是觉,因为你心里面有这句佛号,没有一切妄想分别执着,这是没有妄念,也不是无明,这句佛号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这就是觉。所以,一念相应一念觉,念念相应念念觉。什么叫相应?没有烦恼就相应,没有妄想就相应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23集) 1984/12


贪瞋痴慢疑是病因,仁义礼智信是药-第306集

  我们看今天的社会,绝大多数的人,他想的是什么?我们用佛经上的术语,是贪瞋痴慢疑,他想的是这个。这个东西在佛法叫五毒,与生俱来的五毒,这不是学的,过去世世代代累积留下来的,每个人都有。我们的身心不健康,受这个影响。我们今天的环境,社会的混乱,地球上的灾变,与这个都有影响,这是因。缘,佛家讲因缘果,缘是讲性情,我们常讲心浮气躁。表现在外面,怨恨恼怒烦,于是跟因缘一合起来,它就现行,就造业。造的是什么?杀盗淫妄,增长了自私自利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40集) 2011/11/12  

  过去地球上的居民,东方人受传统文化的教育,西方人受宗教的教育,起心动念虽然不善,它还有个范围,有个侷限性,不敢过分。现在呢?现在这个范围没有了,被科学攻破,大家相信科学,不再相信宗教。东方认为中国传统这个东西是已经过去了,那是封建时代的产物,跟不上现代化,统统把它丢弃掉,连五伦五常、四维八德都不要了。地球出了毛病,现在毛病非常明显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292集) 2015/12/2  

  社会乱了,人心坏了,天灾人祸降临。多少人想拯救这个社会,希望恢复安定和平,有没有方法?有,只要你明白这个道理。只要我们地球上的居民真正能够「弃恶扬善,改邪归正,端正心念」,社会就安定了,灾难就化解了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40集) 2011/11/12  

  现代的科学家给我们做证明,他说出一句话,叫「以心控物」。我们用善心,就能控制物质现象,跟佛法讲的一样,佛法说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科学家讲「以心控物」,意思完全相同。一切法从心想生,因为我们的心想不善,所以变成这个样子。改变过来,心想都变成善的。五毒,我们中国老祖宗就有办法把它解除掉,我们老祖宗讲的五常,仁义礼智信,就把五毒破掉了。仁就是不杀生,义就是不偷盗,礼就是不邪行,智就是不愚痴,信是不疑惑,这五毒就破掉了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40集) 2011/11/12  

  仁义礼智信,中国人讲五常,常是不能断的,是不能离开的,这五种德行,这是道德,完全与大自然规律相应。仁者爱人,推己及人。你看仁是两个人,立人边,这是二,是二人,想到自己一定想到别人。我不愿意的,别人一定也不愿意,我欢喜的,别人一定也欢喜,「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」,这是仁,所以仁者爱人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292集) 2015/12/2  

  义者循理,讲道理,我们一般讲,你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合情、合理、合法,人情事理法律统统都符合,不违犯,这是义。礼是礼貌,是尊重,是敬,恭敬。智是理智,不是感情用事。后面信,信是不自欺,不欺骗自己,不欺骗别人。中国人讲道德,五伦是道,五常是德。这五个字叫五常,德!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292集) 2015/12/2  

  我们身体五脏六腑要好,就是仁义礼智信。你有仁心,仁爱之心,肝好;义,循理,什么事情合情、合理、合法,肺好;有礼,礼者谦敬,谦虚、恭敬对人对事,心好,心脏好;智者,你不迷惑,肾脏好;信是不欺,不自欺,不欺骗别人,脾胃好。你看看对内,这五个字养生之道,身心健康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292集) 2015/12/2   

  信根要是坏了,上面全就没有了,道德仁义礼统统是建立在信德的基础上,信没有了全毁掉了。我们对古圣先贤没有信心,孔子来教你也教不好,释迦佛来教你也没办法。为什么?你没有根,像植物一样没根,怎么样去培植它,它都不会发芽,都不会成长,道理是一样的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2集) 2011/9/22   

  所以我们要怎样化解危机,怎样救自己,身心健康,一生生活得幸福美满,快乐人生?那要把信心找回来,要相信老祖宗,要相信古圣先贤,要相信佛菩萨。印光大师讲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2集) 2011/9/22   

  老师常常劝我们,换心,怎么个换法?我们现在的心是贪瞋痴慢疑的心,把这个心换成阿弥陀佛的心;我们的心就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心。这一换,什么业障、烦恼、习气全没有了,统统换掉了,这个方法是真好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40集) 2011/11/12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