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最要紧的,是淡薄自私自利这个念头-第412集



  我们今天功夫不得力,最重要的一个关键就是「我、私」。不知道尽虚空、遍法界是一个自己,如果你哪一天知道尽虚空、遍法界是自己,你会爱人如己,你不会糟蹋人,你也不会欺负人。为什么?欺负人、糟蹋人是欺负自己、是糟蹋自己,你会以真诚、慈悲处事待人接物,这是关键。

早餐开示1998/12/24

  明白之后,真正功夫从哪个地方去做?这一句佛号要把我执念掉,我执就是执着,把分别念掉;分别是所知障,执着是烦恼障,一句佛号能破二障。我们今天虽然天天念佛,念了几个月、念了几年、几十年,没有用在破障上,所以你功夫不得力,你的生活不自在。

早餐开示1998/12/24

  所以一定要晓得,我们功夫用在哪里?在破障。我、法二执破一分,你就得一分轻安,你就开一分智慧;你能破二分,你就得二分自在,你就开二分智慧。你确确实实身心世界一切放得下,真正明了、真正觉悟,「三心不可得」,「万法无所有」,才像世尊所说的「无依道人」,这个时候你的成就就如经上所说。

早餐开示1998/12/24

  所以修行我们要着重效果,效果在破障,效果在开智慧。但是最要紧的,要把自私自利这个念头,断不容易,先要把它淡薄,先要能放下。别人要的我们给他,别人夺取我们的,我们也给他,霸占我们的,我们也给他,欢欢喜喜,绝不在意;如果还有一点不平的心,那就错了,你还有所有。空的,一场空,谁要就给谁,你就会得自在,你才能够自在往生,没有障碍,突破障碍了。

早餐开示1998/12/24

  不要把名利看太重,名利看淡一点,五欲六尘享受看淡一点。什么东西都能看淡一点,你的智慧就透一点,你才能入门。如果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很严重的话,入不了门,佛法学得再多,甚至于你讲经讲得天花乱坠,没用处,你的烦恼习气很重。六道轮回牵引你到哪一道是烦恼习气牵引着你走,不是别的。所以这个东西很麻烦,能够淡化一点,知足常乐,得到少许就满足、就够了。

对华藏净宗学会同修开示2009/2/8

  我这种对于一切人事物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占有的念头、控制的念头,这说粗一点是什么?是自私自利。今年跟去年比有没有淡一点?比去年淡一些了,有进步。这一个月跟上一个月比有没有淡一点?这一个星期跟上一个星期比有没有淡一点?那功夫要做到真正得力的时候,今天跟昨天比有没有淡一点?每一天都淡个一分,这个功夫就不得了!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你要是我今天跟昨天比不见得比昨天淡。你要是不能比昨天淡,一定就是比昨天还要增加,那你就错了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356集) 2005/2/16

  你的爱欲放不下,你的嗜好放不下,这就是为什么起心动念自私自利,自私自利的根就在此地。你要把这个根拔掉,你才有救;根不拔掉,功夫怎么能够得力?我们知道真诚心好,自己的心就不真、就不诚,做不到,起心动念还是为自己着想,这是障碍的根源。我们想不想往生?很想往生。往生,这个世间什么东西能带得去?一样都带不去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56集) 1999/7/10

  那你为什么不放下?为什么还要贪着?样样放下,一尘不染,你才能得大自在。有一丝毫的牵挂,一丝毫放不下,无穷的累赘,你就不能往生,你就不能成就;不但行门不得力,解门都做不到。所以一定要把自私自利的念头舍掉,怎么个舍法?起心动念想一切众生的利益,如何去利益一切众生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56集) 1999/7/10

  怎么样念念把这个我给忘掉,那就好了。所以大乘方法的确有它的善巧方便,教我们起心动念统统为人。我念这部经念一遍,我为一切众生念的,不是为我,这回向掉了。三种回向:回向菩提、回向实际、回向众生,我为这个念的,没有为我念的。

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(第38集) 1989/1

  长期这样的薰习、培养,我执自自然然就淡薄、就能舍、就能放下了。我执,如果要是淡一些,你自己就会感受到,那个受用就会感触到,心量大,自在了。众生最可怜的,最烦恼、痛苦的是心量太小,圈圈画得很小,只有我,没有人。再扩大一点点,就是家亲眷属,那么几个,他都不能再大。所以他牵挂的那个根很牢固,那个根就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,他不容易出离。一定要把情执冲淡,情执冲淡,念念为众生着想,要发这个愿。不管做什么,都是为一切众生做的,不是为自己做的。

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(第38集) 1989/1

  我常常劝勉大家,自私自利是头关,如果不能放下自私自利,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。起心动念会想到「我」,你永远不会证得法身,所以一定要把念头转过来。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,这一位老菩萨天天在这里叮咛我们,不断的重复说,「修行人要改心」。改什么心?没有修行起心动念为自己,真正修行起心动念为众生,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64集) 2000/10/4

  所以,念头不能不谨慎,千万不要有自私自利的念头,自私自利的念头是制造轮回的第一个因素,你有这个念头,这个念头很强,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。临命终时能不能往生,这个念头很重要。强烈的自私自利,阿弥陀佛来了,拉也拉不动你,你走不了。所以佛陀教我们放下,最重要的是放下自私自利、放下名闻利养、放下五欲六尘,再放下贪瞋痴慢,到极乐世界去就很容易了,你在这个世间没有一丝毫障碍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03集) 2010/11/23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