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​​要舍得干净、彻底-第424集



  【经句】

  佛叫我们舍,我们要舍得干净、彻底,心里没有一丝毫的牵挂。无论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,心里都没有丝毫牵挂,这个心就坦然,这样才能转境界。

 【开示】

  佛叫我们舍,我们要舍得干净、舍得彻底,心里面没有一丝毫的牵挂。无论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,心里头也没有一丝毫的牵挂,你这个心就坦然。这样才能够转境界。

早餐开示1998/4/27

  环境上的逆境,人事上的恶人,我们讲的「处逆境,随恶缘」,没有一丝毫的瞋恚,没有丝毫怨天尤人,成就自己的德行;知道诸法实相,知道前因后果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能忍,不动心,这是讲的逆境恶缘。顺境善缘也一样,「处顺境,随善缘」,不起贪痴,对于境界一丝毫都不染着,这是忍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947集) 2003/1/22

  为什么?知道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境界是自己的心、念头变现出来的,跟梦中境界没有两样。常常记住大乘经上的教诲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顺境逆境心想生,善缘恶缘还是心想生,离开心想无有一法可得,那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相。所以诸佛菩萨在一切境缘当中,不起心、不动念,不分别、不执着,他能忍,顺逆境界都能忍。我曾经说过「处逆境,随恶缘,无瞋恚,业障尽消」,业障就消了。 「处顺境,随善缘,无贪痴,福慧全现」,福慧完全现前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947集) 2003/1/22

  一切万法皆从心生。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,我们居住的环境,顺境是心生的,逆境也是心生的,每天接触这么多人,人是缘,善缘是心生的,恶缘也是心生的。明白之后不会怨天尤人,不会怪外面境界,要怪什么?要怪自己的念头。为什么有逆境、有恶缘?念头不善;为什么有顺境、有善缘?念头善,你可不要迷惑了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779集) 2007/7/4

  顺境、善缘是妄念,逆境、恶缘也是妄念,自性里头没有,你要见性,二边都要舍掉,就是二边心里都不能执着,都不能住。所以,佛在《金刚经》上教人「应无所住」,用现在的话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要放心上,你的心就清净了,心本来就清净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779集) 2007/7/4

  无住就是放得下,样样都要放下,不能有丝毫执着,随缘而不攀缘,没有一样不好。所以确实我们真正契入学佛的境界,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。顺境、善缘,正面的教诲,教导我们,逆境、恶缘是反面的教材,哪有不得利益的?统统得利益。事实真相明白了,不住心,不住心这个境界怎么样?境界有即非有、非有即有,你知道眼前境界相是心想或者是心念所现的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779集) 2007/7/4

  无论境界顺逆,不管处什么样的环境,都能保持自己的清净心。 『真真洁白』,保持你清净心,也就是说,绝不为外面境界所改变,不管外面境界怎么样,自己能做主宰,这个主宰是无上的主宰,就是心地的清净,觉不迷、正不邪。环境,修行人知道,环境里面实在讲没有好坏,好坏在自己的心。自己的心好,没有境界不好的,处逆境也好,顺境好,逆境也好;如果心地染着,顺逆境界都不好。可见得真正修行人是要用自己的心去转外面的境界,「境随心转」这就对了。

无量寿经(第22集) 1989/4

  修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。会修,决定不随境界所转,不被境界转,你就能转境界;你能转境界,就跟佛没有两样。 「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」,这个重要,不能不知道。既然知道,你在日常生活当中,一定要提高警觉,我们今天讲高度的警觉。古大德常讲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896集) 2002/11/20

  要时时刻刻提得起观照功夫,也就是一切时一切处,特别是遇到境界现前,这个境界有顺有逆,无论是顺境,顺境常常起贪恋,逆境里面起瞋恚或者起恐怖,一遇到这个境界,第一个念头阿弥陀佛,就对了。这就是古大德所说的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觉悟要快,这一句阿弥陀佛是觉悟。贪瞋痴慢这个念头不怕,那是迷,最重要的是迷的念一起,第二念就是正念,就是阿弥陀佛,把这个恶念取而代之,它不起现行,正念把它压住,这叫念佛功夫得力。

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(第36集) 2008/7/31

  我们要学着,看到欢喜的阿弥陀佛,看到不欢喜的也是阿弥陀佛,用阿弥陀佛把外头的境缘全部摆平。顺境、逆境、善缘、恶缘,一句阿弥陀佛统统摆平,你平等心现前,清净心现前,这个重要,比什么都重要。

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(第36集) 2008/7/31

看视频版请复制下面链直接搜索

或在手机浏览器复制粘贴打开
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
DT-027-0574/pid/9.html#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