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诚敬谦和自消业-第466集



 自己的业障要自己消,要知道任何人不能代替。佛经上讲「父子上山,各自努力」,父子都不能代替,没有人能代替,一定要懂得自己消业障。消业障,我们平常讲四个字,「诚敬谦和」,真诚、清净、谦虚、和睦,对待任何人你都保持这个态度。

学佛答问2006/12/15

 对人对事对物,自己谦虚,恭敬心生起来,这是德。谦敬是自性的性德,没有障碍,自然流露出来。圣人教导我们学谦、学敬,诚敬谦和,圣人教我们,教我们什么?去烦恼,诚去妄,敬去慢,谦去怀疑,是去烦恼的方法,和是温和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548集) 2012/10/5

 诚敬谦和是性德,中国古人讲的五伦五常、四维八德都是性德。一个正常的人,这个德自然流出来,觉悟的人,就是明理的人,自自然然流出来,本能。迷了的人,流出来是相反的,流出来的是贪瞋痴慢疑,这是性德的反面,流出这个东西,这叫烦恼。它永远障碍自性,自性不能现前,这些东西起作用,就是造业,业里头有善恶,这就是六道轮回的因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548集) 2012/10/5

 业障的浅深对我们修学影响很大,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真正的功课,要认真去做的,摆在面前第一门功课就是消业障。业障在哪里消?也就是我们的学习、我们的功课怎么做?在生活上做,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去学习,学习谦虚,世出世间的圣人都教导我们,真诚、清净、谦虚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652集) 2006/11/5

 希望我们做到真诚,没有虚伪;恭敬,没有傲慢;谦虚,没有自大;和睦,互相学习,互助合作。慢慢的我们都能够觉悟,都能够明了,遍法界虚空界都是一个生命共同体,这是事实真相。为什么我们不能明了?坚固的执着所谓是门户之见。自尊自大,轻慢别人,造成对立,造成矛盾,甚至造成冲突,这些都毫无意义,完全错了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652集) 2006/11/5

 所以在世间做学问、出世间修道,最重要的是心要虚。 《易经》里面讲「满招损,谦受益」,谦虚的人得益处。自己满,自以为是,你就不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,不能够接受别人的教诲,那你什么都得不到。人要能够常存谦虚,真的受益,为什么?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,如果不认真的学习,这个东西淘汰不掉,一定要认真学习才能够淘汰得掉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652集) 2006/11/5

 认真学习到哪里学?除了自己之外,个个都是老师。在大乘菩萨戒里面,《菩萨戒经》,佛说「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」。我们对待一切众生都把他看成是我们的父母,佛讲他是过去父母、未来诸佛。要常常存这个心,你天天都在进步,天天福慧增长,学无止境,成就你自己圆满的智慧德行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652集) 2006/11/5

 哪一个人,不管他说话不说话,那个形象都是自己的好样子。他做错了呢?错了也是提醒我们,好样子,我有没有犯他那个过失?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,我学到了。他做对了、做好的,我想想我有没有?没有要向他学习,如果有,要好好的保持不要失掉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652集) 2006/11/5

 所以孔子讲「三人行,必有我师」,必是必定,肯定的。三个人是什么?自己一个,一个善人,一个恶人,这叫三人行,那两个人一定是我的老师。好人,向他学好;坏人,他常常提醒我,我有没有那些毛病,有赶快改,所以他也是我的老师,他在我面前示现,让我好好反省,全是恩人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652集) 2006/11/5

 毁谤我的,侮辱我的,无论他是有意、无意,我都把他当作善知识看待。他毁谤我,我听到了,我好好想想我有没有过失,有过失,感谢他,他提醒我,我赶快要改;我没有这个过失,我也感谢他,为什么?他替我消业障。我现在没有这个过失,过去肯定有,生生世世不知道干错多少事,怎么可以生气?怎么可以不高兴?我听了难过、不高兴,那你想想我错了,他来考试我,我没有通过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652集) 2006/11/5

 我们必须要学圣人,要学佛菩萨。佛菩萨尊重一切众生,自己谦卑,断除一切损人利己的念头,于一切人、一切物往来接触,表现都是诚敬谦和,自卑尊人。在日常生活当中,善人帮助他,恶人也要帮助他,他是人。我们只记别人的善,不要记别人的恶。

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2007/4/16

 真正聪明人必须爱护自己纯净纯善的心性,决定不肯把自己纯净纯善的良心做为别人的垃圾桶。若是只装别人的不善,只记别人的不善,我们的心就变成不善,这是大错,这是把自己的良心做别人的垃圾桶,这错误。所以真正修行人要把自己心里的垃圾清除干净,心里决定不放别人过失,口中不说别人过失。所以我们对人赞叹他的善,不要记他的恶,保持自己纯净纯善,这是我们这一生学佛能不能成就的关键所在。

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2007/4/16

 明白之后放下,把恶念放下,把杂念要放下,所有一切不善放下,不善的言语放下,不善的行为放下,你自然就得自在。日常生活当中随缘,没有一样不好。然后你才真正体会到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。为什么?都是在帮助我们、教导我们,消业障,长智慧。因此处事待人接物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言行自然是诚敬谦和。

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2007/4/16


诚敬谦和自消业-第466集
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
DT-027-0616/pid/9.html#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