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佛法里面基本的教义,教导我们要断贪瞋痴,贪瞋痴是三毒烦恼,傲慢是与生俱来的大烦恼,我痴、我慢、我贪、我爱,贪瞋痴慢是与生俱来的烦恼。如果不断,决定出不了三界,如果不断,念佛往生也受到严重的障碍。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,一定要警惕的。
太上感应篇(第12集) 1999/5/30
《礼记》一开头,圣人就教给我们「傲不可长」,儒家讲的是世间法,没有强调断烦恼,但是人家伏烦恼,不可增长。佛家要出三界,决定要断烦恼。断烦恼从哪里断起?傲慢的习气先断掉。所以佛法的修学,把你骄慢的习气折伏尽,然后才有资格学道。心清净了,对人才有恭敬心,才真正做到自卑而尊人,这才能承受,这才成为一个法器,才能接受甚深之法。甚深之法是如来平等性法,有一丝毫骄慢,佛不是不慈悲,不是不肯传授给你,传授给你没有用。这里传给你,那里漏掉了,所以叫有漏,漏是什么?就是你烦恼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10集) 1984/12
修行修的什么?就是修的这个,修是修正,有错,错的把它修正过来,这就叫修行。原来我们对人都是傲慢的,现在我们修礼敬,礼敬就是对治傲慢。愈是聪明人,愈是能力强的人,愈瞧不起人,古今中外几乎统统都一样。
地藏经(第17集) 1985/10
佛是世间智慧第一,你看看经典上记载佛的行谊,佛是谦虚到了极处,对一个童子、对一个老太婆、对一个贫贱之人,佛都非常的谦虚。所以他老人家不但是以言语来教导我们,他在世的时候,自己以身作则,他都做到了。如果论世间地位,他是个国王的身分,他是皇太子,继承王位的,出世间是无上正等正觉,世出世间没有能够比的,他还这么谦虚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还是这么恭敬。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成佛。这是我们应当要记住的,应当要学习的,不可以轻慢任何人。
地藏经(第17集) 1985/10
所以佛法的修持,第一个法门就是「礼敬诸佛」,为什么要修礼敬?破我慢!换句话说,破除业障。这个障,障碍了你明心见性,障碍了你自己的菩提涅槃;不但障碍这个,而且有我慢必定造罪业。自己贡高,轻慢别人,这就是造罪业。不要以为这个罪业很小,很小的罪业天天累积就变成重大的障碍,障碍你学道;不但道业不能成就,甚至障碍你理解经论。贡高我慢的人,听经不会听懂,也不会开悟,他要悟都悟到邪路上去了,他想歪了,他不会悟到正法上。这个确实非常的严重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04集) 1984/12
不可以轻慢任何一个人,不可以轻易批评任何一个人。我们是凡夫,不晓得那个人是不是菩萨示现的,是不是什么佛再来的,我们怎么会知道?不知道只有一个方法最稳当,我统统恭敬。像善财童子一样,礼敬诸佛,一切众生在我心目当中,都是我过去父母,未来诸佛,平等的恭敬心,决定不敢轻慢。不要以为他不如我,那错了,他有他的长处,我有我的缺点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154集) 2003/11/20
要把自己看轻,『生下劣想』,我不如人!你要能够有这个观念,傲慢心就统统修掉了。你说我有智慧、有能力,跟佛菩萨比呢?那就差远了。我们现在好像修学还满像个样子,不要跟太远的人,近的,我们跟印光法师比怎么样?跟莲池大师、蕅益大师比怎么样?你还有什么傲慢心?常常看古人,常常看前人,贡高我慢就往下降,降温。
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(第3集) 1996/10
再看看世间一切众生,哪个人没有长处?他的长处我没有,我有什么值得骄傲的。再说,事情做好、做得圆满,本分,你应该要做的,做得不好你有罪过,做得好是本分,有什么值得骄傲!现在社会上一提,「这值得骄傲」,这完蛋了,值得骄傲就完了。本来是桩好事情、是一桩功德,一值得骄傲,功德完全没有了。
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(第3集) 1996/10
学习圣教基本的条件是谦虚、恭敬,印祖讲得好,「诚敬」两个字,真诚、恭敬。谦虚、恭敬你能学到东西;你觉得我比别人高,人家都不如我,你什么都学不到,这是最糟糕的。首先要学到我不如人,哪个人都有长处,都有比我强的地方,我都应该向他学习,这种人很容易成就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770集) 2007/6/24
你看在近代念佛往生的人,多半都是没有知识,没有念过书,不认识字的,他们念了几年佛预知时至,站着往生,那是什么?谦虚。就是他有个自卑感,不如人,他处处得利益;自以为很了不起的人,这很糟糕,学一生没有成就。为什么?傲慢,贡高傲慢是根本烦恼,贪瞋痴慢。你有这个东西在,你还会有什么成就?一生只是在佛法里面结个法缘而已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770集) 2007/6/24

我慢不除,即成障碍-第484集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DT-027-0634/pid/9.html#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