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一切的苦(佛在经上跟我们讲了三苦、八苦,这是把一切苦归纳,为了说法方便起见,这些也不必多说了)从哪里起来的?从『贪欲』起来的。所以众苦归纳到最后叫三毒烦恼,三毒就是「贪瞋痴」。我们的心毒不毒?有贪瞋痴,毒!很毒!没有比这再毒的了。三毒烦恼如果再要归纳成一个,那就是「贪」。瞋恚是什么?贪不到才瞋恚,一贪就贪到手,他就不瞋恚了,所以贪是根本。
系念法事讲话(第2集) 1994/6
菩萨修行的六大纲领,第一个布施,布施就是专门对治贪欲的,我们的贪心断掉了、没有了,这个布施波罗蜜就圆满了。所以布施是对治贪欲的,这个烦恼最严重了。会修行的人,就好像治病一样,那一个病最重先治它;它治好了,其他那些小毛病容易解决。要命的病,一定要下功夫认真把它治好。用布施来对治贪欲。
系念法事讲话(第2集) 1994/6
世间人,包括六道里面所有一切众生,哪一个没有贪心?没有的,总想贪得;自己有的,舍不得给别人,吝啬。无量无边的罪业,就是从这个念头里头生出来的,所以这个是烦恼的根,世尊用布施,头一服药就对症下药。我们要懂得,要明了,要真干才行。自己最喜欢的东西,先把它布施掉。爱欲、嗜欲,嗜是嗜好,决定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,决定没有贪爱,决定没有嗜好,我们才真正能做到随缘度日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57集) 1999/7/24
贪财的心念念不舍,不知道这个财是灾祸的根源,不是个好东西,对于这些事情要有高度的警觉心。要能知足,够用就可以了,多余就要布施给别人。决定不要害怕,布施完了,我需要的时候没有。你需要的时候它就来了,这就叫因果报应,一定要相信。布施决定是好事,广行布施肯定能够得到和谐社会。这个地方的人不争,每个人都知足,知足常乐,不知足的人很苦,知足常乐。虽然他缺乏,他心安,这里面的快乐不是一般人能懂得的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434集) 2012/7/17
所以佛第一个教我们修布施,布施就是放下,第一个是财施,第二个是法施,第三个是无畏施。财是财物,有内财、有外财,外财就是身外之物,内财是自己身体。我们在家里面,帮助家人做家事,用我们的身体为家人服务,这都是财布施。内财布施,这个功德比出钱的功德更大。出钱的是什么?是外财布施,内财比外财功德大!
净土大经科注(第165集) 2012/1/28
修布施要用无我的心,起心动念不想自己,都想到别人,我怎样爱护他、怎样关怀他、怎样照顾他、怎样帮助他,尽心尽力做得圆满,这是修布施的心态。布施里面最重要的是法布施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165集) 2012/1/28
一个法布施里面,三种布施具足。财布施里面不见得有法、有无畏,无畏布施里头也不见得有财、有法,但是法布施里头肯定是三种布施圆满具足。这是世尊教导我们,我们学了之后就要认真去干。那我不会讲经,你教人念一句阿弥陀佛也是讲经,你也是教他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761集) 2007/6/14
所以在佛法里面,我知道一句我就跟人讲一句,我知道两句我就跟人讲两句,逢人都跟他讲,他喜欢听跟他讲,不喜欢听也要跟他讲。不喜欢听为什么要跟他讲?佛说,「一历耳根,永为道种」,不喜欢听,佛经教的根在阿赖耶里头给他种下去了。你要明白这个道理,你才知道这个布施,你也可以能够学到跟诸佛菩萨种种无量施没有间断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761集) 2007/6/14
修布施,布施是放下,放下贪瞋痴慢,放下自私自利,全心全力去做利益社会、利益群众,利益众生的事业,这叫菩萨业。我常常劝勉同修们,我们只有一个真诚的善心,真诚的善意,真诚的善行,这就是发菩提心,修菩萨道。这是真实的,除此之外,全是假的。假的,不能干,我们要干真的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66集) 1999/10/16
诸位要记住,布施就是放下,把你的烦恼放下(烦恼布施掉了),把你忧虑放下,把你分别放下,把你执着放下,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,这心就干净了,没事了。六祖大师讲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。本来无一物,统统放下了,布施是放下,生死轮回也放下,只取西方极乐世界,这是布施。
大乘无量寿经(当生成就第一法门)(第7集) 1990/07